摘 要: 現(xiàn)行中學語文教材中說明文教學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筆者就如何讓學生樂學說明文提出幾點看法:運用激發(fā)情趣的方法導入課文;充分利用和發(fā)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課內(nèi)外相結合;結合課文、參照比較、開闊視野、啟迪思維。
關鍵詞: 初中語文;說明文;激趣;課堂教學方法
語文教學的原則是工具性和實用性,尤其說明文充分體現(xiàn)了這一特點。長期以來,說明文教學不受重視,甚至被忽略,這是因為說明文一般平平實實,缺乏形象性。老師上課時,再那么一肢解,抽血去肉,剩下“說明對象、說明順序、說明方法”幾塊骨頭讓學生啃,結果學生只能由被動應付變?yōu)閰拰W說明文。另外,中學寫作教學對說明文的練習也不夠重視,以致不少寫作能手雖能寫出好的記敘文和議論文,卻寫不出像樣的說明文。就目前三種基本文體教學來看,說明文教學是最為薄弱的環(huán)節(jié)。那么應該怎樣改變這種現(xiàn)狀呢?
從說明文的內(nèi)容看,有些文章既有豐富的知識,又通俗易懂,富有情趣,能激發(fā)人們的興趣。不僅給人以經(jīng)驗和智慧,而且給人以啟迪和開拓。因此,說明文教學筆者認為決不能舍棄活生生的豐富多彩的知識本身,片面地就文教文,以致失去了讓學生感受知識理趣的機會,而應該是讓學生在吸收課文原有知識養(yǎng)料的同時,觸類旁通適當?shù)鼗蚪榻B或引導學生去搜集相關的知識,激發(fā)學生進一步思考和研究的興趣。那么,這樣的說明文教學不但能上得扎實生動,而且對于豐富學生知識,開拓學生視野,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智力、陶冶情操更具有深遠的意義。
一、運用激發(fā)情趣的方法導入課文
每堂課開始的幾分鐘至關重要,倘若每節(jié)說明文教學一開始就能使學生很輕松地進入學習境界,學生就不會覺得學說明文是一種負擔,教學效果則會好些。對于說明文,教師更應該精心導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帶著一種愉快積極的情緒走進課文。如前幾年我在教學人教版語文中的《中國石拱橋》一課時,我先讓學生看課本前面趙州橋的插圖,并讓學生說明一下這幅圖。要求用最簡潔的話語把它說得清楚明白,學生試了之后才感覺要做到這點并非易事。在幾位學生回答之后,我說:“下面我們一起走進《中國石拱橋》這篇課文,看看著名的橋梁專家茅以升是如何說明的吧?!痹诮虒W《故宮博物院》這篇課文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大家知道故宮嗎?它是世界上現(xiàn)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宮殿,故宮有“三九——九千多間房屋,九十多萬件藏品,九百多萬件檔案材料?!碑斘艺f到這的時候,學生的臉上顯出了驚訝之色,教室里一片唏噓之聲。我接著說:“假如我們要寫一篇文章介紹故宮,可能會感到無從下手,可是我們今天要學的這篇課文卻用很簡短的文字就把它說得一清二楚,不信的話,咱們就去看看。”這些導語可以增強課文對學生的吸引力,讓學生能夠滿懷期待地走進課文。
二、充分利用和發(fā)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
葉老說過,說明文“是傳授知識的文字”。美國教育家布魯納指出:“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备鶕?jù)說明文具有知識性強和中學生正處于求知欲旺盛期的特點,教師只要充分利用和挖掘現(xiàn)成教材中的趣味因素,一定會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的。
因為中學生好奇心強,對新鮮事物比較敏感,只要是新奇的東西,就容易引起他們的關注。學生對學習說明文最厭煩的是老調重彈。于是筆者就采用了生發(fā)和拓寬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比如上《眼睛與仿生學》這一課,在理清該文說明順序、結構和方法的基礎上,介紹了仿生學的知識:在科學技術上,仿生學的產(chǎn)生主要是得到了動物某些特性的啟示?,F(xiàn)代高精尖的科學技術,如飛機、潛艇、雷達、超聲波等無一不是從鳥的翅膀,魚的流線形,蝙蝠的特異功能研究中得到啟示而發(fā)明出來的,同時還溫習了初中課文《松鼠》。學生興趣盎然,思路也開闊了。課后,筆者干脆布置學生查閱資料,在了解某種動植物習性的基礎上,發(fā)揮自己的想像力,寫一篇與仿生學有關的科幻式小品文。學生的習作內(nèi)容豐富多彩,趣味百出,有寫綠色與偽裝學的,有寫跳蚤與生物戰(zhàn)的,其中有個學生參考了課文《蟬》中蟬的習性,寫了題為《蟬與音響學》,設想了要發(fā)明一種像蟬一樣大小卻能發(fā)出無限大聲音的袖珍放音機。內(nèi)容雖近乎荒誕,但卻妙趣橫生。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大大地激發(fā)了學生讀寫說明文的興趣,而且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知識,并取得明顯的教學效果。
三、課內(nèi)外相結合
說明文的說明性強,即實用性強。教學中,教師把學生各門學科的學習內(nèi)容聯(lián)系起來,課內(nèi)外生活結合起來,多讓學生留意自己身邊的事物,顯示說明文學習的指導作用,也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說明文的濃厚興趣。
比如筆者教《死海不死》這篇科技小品,讓學生了解了死海的成因和變遷,使他們對海洋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筆者趁熱打鐵,印發(fā)了與課文相關的文章《未來海底世界》(選自《中學生之友》)這篇融科學性、文藝性和趣味性為一體的小品文與課文放在一起閱讀,在內(nèi)容上與課文互為補充,寫法上又可以參照比較,讓學生在學過的課文知識的基礎上,比較這類文章的異同,這樣不但能了解學生掌握課文知識的情況,而且對豐富學生知識,開闊視野,培養(yǎng)能力,啟迪思維都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時,因所比較的文章富有趣味性,能引人入勝,這也就調動了學生自學的積極性。
總之,這幾種方法的運用,能充分挖掘學生學習說明文的潛力,提高學生學習說明文的效率。有利于養(yǎng)成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使學生既獲得課內(nèi)知識,又領會怎樣獲得更新知識的方法和途徑。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說明文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學習說明文過程中感到新鮮和富有新意。此外,還可以讓學生掌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說明方法,引用古典神話典故,打比方,作比較等;讓學生在寫說明文中恰當運用一些敘述、描寫、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讓學生在電化教學活動中參與;讓學生自己質疑問題等等,著重培養(yǎng)學生客觀準確的寫實能力,進一步激發(fā)起學習說明文的興趣。
參考文獻
[1] 劉海頻.提高學生學習說明文興趣的有效方法[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