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課堂教學是一種師生雙邊參與的、動態變化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和教師各自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上主動求知、主動探索的主體;教師是教學的主人,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和服務者。這樣,教師的教應該為學生的學服務,教師教的過程要順應學生學的過程,教師教的效果要體現在學生學的效果上。這些都是現代課堂教學中應有的理念。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精神享受
“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可以說是當今素質教育的核心思想,其主要觀點認為,人是教育的中心,人是教育的基礎,人是教育的出發點,也是教育的根本。因此,“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我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做到尊重人、理解人、發展人、提高人,充分發揮人的主體作用。對小學語文教學來說,就是在課堂教學中體現語文豐富的思想內涵,塑造學生完美健康的人格,拓展青少年兒童純潔美好的心靈,從而培養他們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創造性,在此基礎上,提升其語言文字能力,完成語文教學的各項任務。
一、注重情感的發展,為育人打下基礎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情感的發展,就是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受到美的熏陶,在學習過程中理解并吸收教學材料的思想內涵,進而影響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行為習慣。
1、在培養情感的過程中滲透做人的道理。俗話說:“要想做學問,首先要做人。”教書育人是教師的神圣職責,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怎樣育人呢?教師要通過小學語文教材中的一篇篇課文,來完成這個任務。每一篇課文都有時代背景,寫作目的,其共同特征是通過塑造人物形象,反應不同國度不同時期的社會生活,進而影響人、教育人。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文章,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讓學生精讀、揣摩、體會,從而陶冶他們的情操,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了解和掌握做人的原則。
2、抓關鍵促情感。情感是人類一切行為的導火索。古人云:“情者文之經也”“有情動而辭發”。教學中,教師要抓住課文中的重點部分或感人片段,進行深入引導。在學習《豐碑》一課時,隨著情感的推進,同學們都對軍需處長肅然起敬,再讓學生體會軍需處長為什么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就很好理解了。”
促進學生情感的發展,要以課文為依據,并結合學生特點,有針對性的去激發學生的情感,進而達到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的效果。
二、活化內容,是體現“以人為本”理念的重要手段
現行小學語文教材提供的基本材料時空跨度大,從古代到當代,從中國到外國,從自然到社會,從生活到藝術,涉及的內容極為廣泛,蘊含的人文因素極為豐富,是課堂教學的主要依據。但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知識積累不多,感性經驗不足,再加上各類作業量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活化教材內容。也就是說,從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出發,考慮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一方面合理地組織和使用教材內容,另一方面要根據教學目的和實際情況需要,聯系生活,時時引進時代的活水。換句話說,就是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捕捉生活現象,善于聯系生活情景,帶領學生步入“生活天地”小學習和歷練。
例如學習《小池》一詩,描寫小池的初夏之景。教師可以通過掛圖,讓學生感受清泉、綠菏、蜻蜓所構成的美好意境,再輔以動聽的音樂,使學生理解“無聲”、“細流”這種靜謐的氛圍,了解詩人對大自然深情的愛和健康美好的生活情趣。通過探求古詩的意境美、人格美,引導學生在困難中、挫折中、逆境中不忘生活的美,不忘人生的美,從而使自己的心胸逐漸寬廣,志趣逐步健康,情操逐步高尚。
三、多元評價,是體現“以人為本”理念的重要環節
從系統的基本原理看,小學生語文素養是多種因素構成的整體,帶有整體性和綜合性。對學生學習語文效果的評價不能局限于某個維度,而應實行多元化標準,也就是說要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幾方面進行評價,這樣才能全面考查學生的語文素養。為此,在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評價時,要著重把握以下兩點:
1、褒貶有度,重在褒獎。既然是評價就必須有統一的標準,但不能僵化對待,而要講究評價的靈活性,針對不同學生在不同時間內的情況進行不同的評價,做到褒貶有度,重在鼓勵,以使每個學生不斷看到希望,不斷獲得成功。
比如對毛病較多習作的評價,如果全盤否定,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若全盤肯定,學生會沾沾自喜,良莠不分。正確的方法是要先評其優,后糾其繆。這樣做,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學習辯證思維,懂得看任何事物,不應絕對肯定或否定;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認識到自己勞動的成功之處,嘗到成功的甜頭,堅定寫好作文的信心;同時,可以讓學生從老師的評價小學到言要有物,言要有據,增強學生語言表達的邏輯性和思維的縝密性。
2、尊重學生,順應童心。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思維的過程,是不斷提高學生認識水平的過程,教師必須尊重學生,順應童心。對一篇文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特別是成年人和孩子的理解往往不同,教師應予以尊重,給予積極的評價,而不能硬把自己的認識強加給學生。有時在不影響教育學生的前提下,不妨放棄己見,同意學生意見。
此外,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不僅僅要求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有所突破和創新,對教師本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最主要的一點,就是教師本人要有豐富的人文情懷,對學生充滿關愛,對生活充滿激情,對工作充滿動力,對人生充滿向往……常言說,只有幸福快樂的老師,才能教出幸福快樂的學生。
總之,語文是一門充滿思想,充滿人文,充滿智慧的學科。課堂更是充滿智慧挑戰的地方。語文教學作為一種藝術的存在,有其獨特的令人驚嘆的神奇魔力。面對語文課堂中多面的“學生”,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該“以生為本”,給學生騰出時間和空間,為有效閱讀教學創造條件。讓課堂教學成為對生長、成長中的人的整個生命的成全;讓語文真正成為師生精神的享受,跳躍著靈動旋律的和諧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