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可見讀的位置多么至關重要。特別是在老師的指導下讀,學生就會更加事半功倍,受益終生。
關鍵詞: 語文教學;熟讀精思;其義自現
不少老師往往一味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追求形式上的熱熱鬧鬧,常常使學生陷入無謂的思考,進行繁瑣的分析,加上過多的毫無價值的問題回答,表面上看,一節課學生參與其中,活動不少,而實際上學生是在瞎子摸象,跳躍思維。由于沒有整體的感知,沒有完整的思路,要不了多少天,課堂上零亂不堪的發言,支離破碎的回答,誰還能記憶猶新呢?語文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特別關注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學生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但在四十分鐘的具體教學中,能真正科學的發揮老師的主導作用,正確的引導學生活躍思維,培養良好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卻并非易事。即便是記住了,對于訓練學生積累詞匯,錘煉語言,提高寫作能力又會有多大幫助呢?古人講:“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可見讀的位置多么至關重要。特別是在老師的指導下讀,學生就會更加事半功倍,受益終生。深感遺憾的是,我們在教學中并沒有特別重視讀的訓練,而是把功夫都化在了對課文的分析上,以講代讀,以答代讀,造成了學生不會讀書,害怕作文的嚴重后果。培養良好的語感更無從談起。教學中,我大膽改進課堂教法,十分重視學生讀的訓練,千方百計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收到了明顯的效果。愿在此拋磚引玉,以期共商。
一、讀書讀書,貴在讀熟
書聲瑯瑯是古人傳統的教學形式之一。因為它是語文教學中最基本的訓練,是理解和記憶的先導,是開啟知識寶庫的鑰匙。試想,一個人讀起書來,結結巴巴,吞吞吐吐,它能對課文內容心領神會,說起話來滔滔不絕,口若懸河嗎?心理學家研究表明:要使課文的“外部語言”轉化為學生頭腦中的“內部語言”,在大腦皮層中留下深刻的溝紋,一般要經過20遍以上的朗讀實踐。在反復讀,把書讀熟的同時,學生眼睛看,心里想,嘴里念,耳朵聽,許多器官同時并用,就容易把課文記得牢固,把課文讀得正確,讀得流暢,增強語感。教師在此基礎上加強指導,可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朗讀興趣,培養他們自覺朗讀的習慣。大家知道,語文教材中選編的文章,都是專家苦心孤詣的典范之作,大多是文質兼美的名家名篇,從遣詞造句,到主題思想及寫作特色,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效仿的,為學生學習語言文字提供了豐富雋永的材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導學生朗讀,學生在一次次的朗讀過程中,加深理解和體驗,由情感產生思考,從而受到品德熏陶,獲得思想啟迪。同時對學生掌握規范的語言文字大有裨益。對方言區的學生使用規范的語言文字更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為此,在講讀課文中,我們都以讀為先,將讀貫穿教學始終。
二、熟讀精思,心知其義
古人讀書,強調“口誦心惟”。“誦”決不僅僅是“口”的發音活動,同時包含了豐富的思維活動和情感活動。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說過:“學而不思則罔”。這充分說明讀書一定要勤于思考,二者不可分割。為此,我們總是在學生做到了對課文能熟讀成誦的基礎上,還要讓學生進一步地讀,不過這時是帶著問題而讀,一邊讀一邊想,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在理解中再讀,哪是重點詞,哪是重點句,作者為什么要用這個詞不用那個詞呢?通過一讀再讀,從而加深印象。如在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一文時,這篇課文以情感人,催人淚下,充分表達了全國人民對周總理無限愛戴,無限懷念的思想感情。但對于學生年齡小,了解總理事跡不多,所以總有一種隔靴搔癢之感。為了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在反復朗讀中,讓學生在讀中思考:首都人民為什么不分男女老少冒著刺骨的寒風,在長安街兩旁迎送總理的靈車?他們等了多長時間?為什么用“焦急而耐心”這樣的一對反義詞哪?作者在向我們說明什么呢?帶著這樣的問題,學生邊讀邊想,情不自禁的回憶起自己學過的《一夜的工作》、《一個降落傘包》等課文。周總理為國為民嘔心瀝血,日理萬機,艱苦樸素,關心下一代的高大形象隨之躍然紙上,也肯定會浮現在學生的腦海里,使他們一下子把自己同總理的感情拉近了,原來總理就是這么一個為國為民操碎心的人。學生對周總理的愛戴,是學生的認識過程,也是思維的過程。學生思考時,自然地會聯系自己的生活經歷,去判斷事物。此時,教師有機地滲透思想教育,提高學生分辨真善美、假丑惡的能力,更能收到“教書育人”的整體效益。
三、方法科學,形式多樣
多讀固然知其意,但并不是一遍又一遍的機械的、重復地讀,要講究方法,形式多樣,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讀書積極性,避免單調枯燥感。我常采用以下幾種方法:①提出要求,有目的地讀。②教師以身作則,范讀引領。③創設氛圍,進入情境。④邊讀邊想,再現情境。⑤重點地方反復讀,品詞品句,提高學生分析理解的能力。⑥自讀批注,邊讀邊悟。⑦讀寫結合,相互滲透。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讀書要占一定量的時間,教師要重視讀的訓練,要把學生讀課文作為理解課文內容的主要手段。這樣,語文教學將不再是學生被動的抄寫、組詞、拼合詞語、組裝句子,取而代之的應當是學生們通過熟讀背誦而自得的充滿靈性的感悟,是樂此不疲的探索,是充滿了激情的有價值的創造。
參考文獻
[1] 蘇瓊.體驗性閱讀教學“三環節”簡談[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0(05)
[2] 蘭臻.淺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海峽科學,2009(04)
[3] 趙清華.新課改理念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究[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