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課堂提問的內容和形式都十分重要,既不能偏離教學內容這一實質,也要注重提問的形式和技巧,講究提問的科學性和藝術性,才能保障提問的實效性。本文就分析了歷史課堂教學的提問技巧。
關鍵詞: 歷史課堂;提問技巧
一、課堂提問應該遵循的原則
1.適時性原則。教學需要是設計提問的客觀依據。同樣的問題在不同的時機發問,其效果也不一樣。教學中需要提問則提問不能少,還應精心設計以確保其效益;教學中不需要提問,則不必勉強提問,以免畫蛇添足。在教學提問中,切忌隨心所欲或漫無邊際,而應善于抓關鍵,在入木三分處設問或在容易出現錯誤的地方進行提問,而這些往往就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所在,在這里巧妙地設置問題,也最容易引起學生的積極思維和興趣。
2.情境性原則。情境是學習環境四大要素中的第一要素。從智力角度分析,只有設置了恰到好處的情境,學生的思維才可能活躍起來,并向一定的廣度和深度發展。同時,解決問題才具有搜索性和調控性。從非智力角度分析,合適的情境設置使內容的呈現方式不單調,學生合作交往的過程不單一,使學生真正能夠入境動情,容易喚起他們在學習中積極參與和主動投入。
3.平等性原則。平等性原則要求教師應從民主、平等的立場出發,不但要維護學生特定的權利和尊嚴,而且要照顧學生各方面的需要和尊重學生的人格,尤其是教師要對學生的獨特個性行為進行愉快地接納,盡量使學生的需求得到滿足。
4.靈活性原則。靈活性原則是指老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教學機智,對課堂上提問可能發生的瞬息萬變的情況做出理性的調控。由于課堂受時間、課堂氣氛、學習環境和師生的心理狀態等多方面的制約,因此,課前設計得再好的問題不可能一成不變地全部搬到課堂上去,只有經過動態的、生成的課堂檢驗,才是具有實效性的問題。
二、提出具有、開放性、探索性和挑戰性的問題
初中生正處于青春叛逆期,富有激情和沖擊力,他們對很多未知充滿好奇。可是,現在的課堂上教師習慣提具有唯一答案的封閉性問題,學生早已厭倦,甚至是不屑于回答這樣的問題。所以教師應提出具有開放性、探索性的問題。比如在《新航路的開辟和宗教改革》的教學中,教師針對課文內容提出:“西歐人為什么要開辟新航路?”這是一個帶有明顯開放性和探究性的問題,它答案的可能性的廣度大大刺激了學生的探究欲望,打開了學生智慧的大門,開啟了學生思維的引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給出各種他們認為合理的答案。其中有學生認為《馬可波羅行記》的影響使西歐人有了到東方尋找財富的欲望;也有學生認為西歐人想擴張自己的世界影響力,需要開通航道打開政治先機:還有學生認為是想開通航道來控制黑海這條商業貿易的海上道路,收取商品重稅來獲利等,學生充分發揮了他們的思考力,從文化、政治、經濟等各個方面給出了合理和可能的理由。這樣的問題不僅培養了學生思考的能力,也大大豐富了課堂的教學資源,使教學更為新鮮而有趣。
三、創建問題情境的舞臺,提出能引發學生認知沖突的問題
問題是教學活動展開的核心,什么樣的問題,決定什么樣的思考和行為。教師需要根據教材及學生的實際,創設問題情境的舞臺,把教學內容設計為一系列有關聯的問題,把學生置于問題之中。學生帶著問題在這個充滿神秘感的舞臺上通過認真閱讀和積極思考演繹出自己的成果。如《地中海的霸主——古代羅馬》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古代羅馬共和國版圖和古代羅馬這個城市,并告訴學生兩者由意大利一個小村莊發展而成,圖片將兩者之間巨大的差異直接展現在學生面前。教師利用學生此刻引起的認知反差,順勢提出:這個小村為什么會發展起來成為羅馬城,并進而發展為古代地域寬廣的羅馬共和國?為什么其他的小村沒有發展起來?它具備哪些發展的條件?要解決這些問題學生原有的知識遠遠不夠,學生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早已對這堂課的內容充滿了期待,有了學習目的,學生的學習熱情從內心生發出來,更愿意去學習、去探索,課堂教學的效果就會很理想。
四、創設矛盾,激起波瀾
針對某些特殊的歷史問題,可通過提問的方式來引起學生認識上的矛盾。因此,若能在提問中直接引起對立意見,則其激疑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如:講完“大河流域的亞非古國”后,可設計問題讓學生討論:“假如亞非文明古國不處在大河流域這個有利的位置,那么,這些地區能不能成為文明古國?”這一問題,引起了學生不同的看法:有的學生說:“如果這些地區不處在大河流域,就缺少了便利的灌溉條件,農業生產就得不到良好的發展,也就不可能成為文明古國”;而有的同學認為:“優越的地理環境固然很重要,但是,如果沒有古代埃及等國勞動人民的辛苦勞動,沒有當時統治階級的勵精圖治,那么,即使地理環境再優越,上述地區也成不了文明古國。”也有少數學生持這樣的觀點:“只有生產力發展了,才能對自然條件更好地利用,大河流域優越的地理環境,也要靠人來改造的。否則就根本談不上優越,說不定還會給人類帶來一定的災難。”通過設問,激發學生的求知興趣,通過小組間積極討論,在爭論中達成一致結論,在矛盾中獲得了真理:地理環境雖是社會發展不可缺少的必要條件,但它不能成為社會發展的決定因素。這種創設矛盾、解決問題的辦法也是高效提問藝術的一種具體體現。
總之,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師生雙向互動的橋梁,是課堂信息及時反饋的重要手段。要想教學有效,教師就要把有效提問作為重點,在課堂上合理運用有效提問策略。并可以通過對有效提問策略的運用來增添課堂教學色彩,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 劉衛華.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提問策略
[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09(1):65~66
[2] 李志宏.精心預設問題,上精彩的歷史課[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2):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