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這是一句飽含對歷史深沉的審視,對現實冷靜的洞察,對未來辯證的思索的至理名言。民族創新精神的培養,創新潛能的開發,基礎在教育,關鍵在教育。所以有人說,創新就是教育的終極存在的價值所在,就是教育的真諦所在,要義所在。
關鍵詞: 創新能力;教學策略;初中數學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不斷向前發展的不竭動力。時代呼喚創新人才,初中處于小學教育與中學教育的銜接點,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能力將發揮積極的作用,而數學解題的思路變化多樣,能夠積極體現創新思維。因此,本文以初中數學教學為研究對象,闡述數學教學創新思維的內涵及特征的同時,根據數學教學標準及特點,重點探討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及意識。
一、注意培養想象力
解題是一種創造性的學習,尋找解題途徑是一個積極的綜合的思維過程,在這個思維過程中“會想”是至關重要的,想象是思維探索的翅膀。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想象,往往能縮短解決問題的時間,獲得數學發現的機會,鍛煉數學思維。想象不同于胡思亂想。數學想象一般有以下幾個基本要素。第一,因為想象往往是一種知識飛躍性的聯結,因此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和豐富的經驗的支持。第二,是要有能迅速擺脫表象干擾的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第三,要有執著追求的情感。因此,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學生學好有關的基礎知識。其次,新知識的產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學中應根據教材潛在的因素,創設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誘發學生的創造性想象。另外,還應指導學生掌握一些想象的方法,像類比、歸納等。著名的哥得巴赫猜想就是通過歸納提出來的,而仿生學的誕生則是類比聯想的典型實例。解題意味著什么?有人這么說明,解題就是意味著把所要解的問題轉化成已經解決過的問題。解題即轉化。解題的過程是一個不斷轉化問題的過程。而問題的轉化,依賴于豐富的聯想。聯想轉化的解題方法,就是指對所遇問題進行觀察、分析,聯想將其移植改變轉化成與之有關系的另一問題,通過對它的研究,達到解決原問題的目的的一種數學思想。
二、從學習興趣上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就會在大腦中形成興奮中心,促使各種感官,包括大腦處于最活躍狀態,引起學生的高度注意,從而為學習提供最佳心理準備。在《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一個籠子里裝有雞和兔,其中頭有45個,足116只,請問雞、兔各幾個?”學生馬上興致勃勃,爭先恐后提筆計算,但在較短的時間難以得出正確的答案,這時我提示:“兔子提起前兩只足,統統都立正!”全班同學開懷大笑,教師問:“現在有幾個頭,幾只足?”“45個頭,90只足。”學生回答。教師又問:“少了幾只足?”“26只足。”這時學生茅塞頓開,基本上異口同聲地說了兔子13只,雞是32只這個正確的答案。這樣學習會更加主動、積極,產生愉快緊張的情緒和主動的意志努力狀態,從而提高自己學習活動的效率。可見,數學教學必須要在“趣”上做文章。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挖掘教學內容本身內在的樂趣,依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識規律挖掘數學教材中的興趣誘因,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的學習興趣。要善于開發和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有意識地創設特定的學習情境,吸引學生主動學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巧設疑問,以懸念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好奇,誘發學生的創新精神。
三、創設創新性的問題情境
1、滿足學生好勝的心理,培養學生的創新興趣。學生都有強烈的好勝心理,如果在學習中屢屢失敗,會對從事的學習失去信心,教師創造合適的機會使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對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是有必要的。
2、利用圖形的美,培養學生的創新興趣。生活中大量的圖形有的是幾何圖形本身,有的是依據數學中的重要理論產生的,也有的是幾何圖形組合,它們具有很強的審美價值,在教學中宜充分利用圖形的線條美、色彩美,給學生最大的感知,充分體會數學圖形給生活帶來的美。在教學中盡量把實際生活中美的圖形聯系到課堂教學中,再把圖形運用到美術創作、生活空間的設計中,產生共鳴。
3、利用數學中的典故,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學生一般喜歡聽趣人趣事,教學中結合學習內容講述數學發展的歷史和歷史上數學家的故事,象數學理論所經歷的滄桑,數學家成長的事跡,數學家在科技進步中的貢獻,數學中某些結論的來歷,既可以了解數學的歷史,豐富知識,又可以增加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體會其中的創新精神。
四、張揚個性,個性是創新的前提
自主學習的直接表現是個性的張揚。當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任務的要求、能力,積極主動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和努力程度,對為什么學、能否學、學什么、怎么學有自己的意識和反應時,表現為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學生個性得到張揚的時候,創新潛才能開發出來。在復習函數及其圖像一章時,筆者寫出了四個問題:“你認為函數及其圖像一章中,應該掌握哪些內容?掌握這些內容的方法有哪些?你認為哪些方法最好?請你畫出知識結構圖,以上三點可在結構圖中體現出來。”在第一個問題中讓學生自己找出應該掌握的內容;第二個問題是給學生按照自己的原有知識和經驗總結出對自己適用的方法,這就解決了能否學的問題;第三個問題是你認為哪些方法最好,這就讓學生去確定自己應該怎么學的問題;第四個問題是組織知識結構圖,這是讓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解決問題。這樣就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主的空間,在這個空間中,學生表現為學習是獨立的,學習是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做,因此,學生的個性表現得非常突出,如學生除了組織四種不同的知識結構圖外,還有別的方式,這就使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
總之,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的核心,數學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自覺地將知識的傳授與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相結合,發現學生的創新潛能,捕捉學生創新的思維火花,為培養創新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