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讓學生享受快樂的語文課堂,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讓語文學習成為學生精神歷程中的一次愉快旅行,是語文教師追求的目標。語文不只是師授生受,語文是豐富多彩的各種活動。寓教于樂,讓學生沉醉于其中,積極思維、踴躍參與,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探索和創造中,以最高效率獲得豐富知識和情感體驗,讓語文課堂真正活起來。
關鍵詞: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快樂學習
《論語》開篇就載有孔子對愉快教學的認識:“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揭示了學習過程本身應該充滿樂趣而讓學生從中獲得情感的滿足。孔子這時已經認識到學習者的興趣和愛好對學習效果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并將“樂學”作為治學的最高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那么怎樣實施愉快教學呢?
一、靈活機動地運用幽默的語言藝術
語言表達能力是教師的基本素質要求,也是凸顯教師教學風格的體現。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定少不了講述,這就涉及到教師的語言藝術,作為學生,是多么渴望老師能把枯燥的知識講得妙趣橫生啊!課堂教學中的語言藝術表現在以下幾方面。幽默的語言,讓枯燥的知識妙趣橫生。幽默是一種眼光,也是一種角度,是看世界的豁達的眼光,是看人生的全新角度。知識是不能有差錯,做學問應嚴肅認真,一絲不茍,可在不出差錯的前提下,能講幽默一些就會讓學生容易接受;怪腔怪調,使學生聽得津津有味。特別在講一些文學作品時,盡量模仿主人公的語言,如講到九千歲學太監聲,講到女子學娘娘腔,讓學生聽得入迷,就像在聽說書的一樣,在充分發揮想像的前提下,用好模仿的手段;語調抑揚頓挫,讓學生對所學的內容回味無窮。在課堂教學中,運用語言就是一門藝術,要區別對待,又要駕馭自如,做到既放得開又收得攏。
另外,語文教師還要有開朗的性格,年輕的心態,更不能帶不良情緒進課堂。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二、制造一種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
愉快教學的最佳效果與良好的課堂氣氛分不開。好的課堂氣氛應該與學生的學習情緒和教學內容的情感基調相一致、相協調,教與學雙方的認知、思維活動必須有一個真正寬松自如的天地;應該是既靜謐又熾熱,既活潑又緊張的,既有播種的繁忙,又有收割的喜悅,既有在知識的皇宮里舒心的漫步,又有攻克知識堡壘的激烈的戰斗。良好的課堂氣氛可以緊緊地吸引學生步入科學知識的群峰中飽享秀色,樂而忘返;使學生奔馳在知識的大草原,產生一種對崇高、悠揚而心曠神怡的美好境界的向往。
三、善于調控扣人心弦的教學節奏
節奏本是音樂上的術語,杰出的樂師總是十分講究節奏和旋律的美,以此抓住聽眾的心,使之駐足凝神,屏氣入境。教師也應象樂隊的指揮一樣,善于調節,使課堂演奏出優美動聽的曲子。教學節奏是愉快教學藝術美的,一個重要因素,不能過快,否則感覺不到樂趣,也不能過慢,否則斷斷續續,學生感覺不到完美,又要抑揚頓挫,既有“大弦嘈嘈如急雨”,又有“小弦切切如私語”,以此緊扣學生心弦。
教師的教學語言也應有節奏感,做到快慢適度,疏密相間,抑揚頓挫,起伏跌宕。心理學研究表明,“機關槍式”的語言,“大辯論式”的語言,會對學生大腦細胞產生超荷刺激,從而產生厭煩心理。還要按不同作品的基調調控教學語言的速度。內心情感變化平緩或感情色彩灰暗時,語速要減緩;內心情感強烈或感情鮮明時,語速就要加快。做到抑抑揚揚,有波有瀾,有時慷慨陳詞,像飛流直下的瀑布,有時娓娓道來,像涓涓而去的溪流,給人以無窮美感。
教師還要善于借助教學內容的節奏來調節整堂課的節奏。教學內容的節奏指上課內容的詳略、多寡、取舍、安排等。該講多少信息,含量和速度都應考慮學生的承受能力,必須富有一種和諧的音樂美感。在教學的重點處應講得多一點,詳一點,速度稍慢一點,方法更靈活些,形成教學的高潮。
四、靈活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是指在語文課堂上利用電教設備、音像、掛圖等現代化教具和形象化教學手段,使學生在多種媒體信息作用下進行有效的學習。
實踐證明,中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尤其是電教媒體,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它能增強語文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生動性,一改傳統沉悶的課堂面貌,使學生的興趣大增,有助于實現“輕負高質”和實施愉快教學,落實素質教育的要求。
五、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果說導入新課時興趣是啟動思維的興奮劑,那么在講課過程中,興趣則是學生掌握知識的催化劑。
中學生由于年齡心理特征具有的“新、奇”感和社會心理特征具有“時代印記”,以及個性心理特征具有的強烈的個體意識傾向性。他們在聽課時,不喜歡老師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法。如解題、背景、范讀、正音……中心思想、寫作特色、作業等,這種程式化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昏昏欲睡,很難激發他們學習樂趣。因此,我們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應根據教材內容靈活而恰當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如設置情境法、講讀法、比較法、談話法等進行教學。在講授《高祖本紀》一文時,導入新課時用“情境設置法”外,在講到高祖知人善用與戲弄其父等生動描寫時,我們不妨用“講讀法”。讓學生帶著感情朗讀,教師恰當啟發他們去揣摩高祖的性格,讓學生多讀幾遍,會很容易使學生對文本理解得更深。這時自然地轉入“談話法”,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聯想和想象,從而使感情得到宣泄,還能鍛煉學生的說話能力,讓課堂活躍起來。最后我們還可以運用“比較法”將本文與前面學過的《項羽本紀》的有關人物情節描寫相比較,不僅會使學生的原認知結構對新知的學習具有某種“召喚力”,而且會從比較中悟出分析作品中人物性格的某些方法和規律。
總而言之,教師必須要有奉獻的品格,強烈的敬業精神,熱愛黨的教育事業,在實踐中培養濃厚的教學興趣,精心備課,精心設計提問和教法,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和業務素質。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愉快教學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