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情境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教師要在教學中創設情境,使其成為優化語文課堂的催化劑。語文課堂應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動起來”、“活起來”。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習動機。發揮教師情感作用,提高教學效益。有效教學中教師要創設與教學主題內容十分貼切的生活情境,目的是增強學生的學習欲望。
關鍵詞: 情境;學習動機;教學效益
面對枯燥乏味的課堂,我們必須注重在教學中創設情境,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努力使情境為語文課堂增光添彩,成為優化語文課堂的催化劑。
一、語文課堂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語文課堂學習不應是死氣沉沉的分析,不應是教師慷慨激昂,口若懸河的講解。語文課堂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動起來”、“活起來”。《狼》是蒲松齡先生的一篇文言小說,文言文給學生的印象就是枯燥無味的,針對這一點,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就十分重要了。于是,我就想到了這樣的設計:“熟讀課文選擇你喜歡的角色,把這個故事表演出來。”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頓時活躍起來,有的相互討論、有的準備臺詞、有的在商討演什么角色。十分鐘過后,全班分成了若干個小組,角色分工明確,于是《狼的故事》在班級上演了。經過這一番“折騰”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了,對“屠夫”和“狼”的形象特征也深有體會了。實踐證明,把枯燥無味的文言文變為故事表演,形式新穎,有利于促使學生動腦、動口、動手能力的提高,更能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激發學習的積極性。音樂中優美的旋律、跳動的音符、輕快的節奏都會撞擊學生的心靈。隨著音樂波動變化,學生會產生積極的情緒反應,教學中還可以創設音樂情景,例如:我在教《背影》一文中,為了讓學生體會濃厚的父愛,在帶領學生走入文本前,我先播放《父親》這首歌,“父親是那登天的梯,父親是那拉車的牛……都說養兒為防老,可你再苦再累不低頭……兒只有輕歌一曲合淚唱,愿天下父母平安度春秋。”感人肺腑的歌詞,飽含深情的演唱打動了每個學生,他們在聽完之后眼里都飽含熱淚。看到這種情景,我讓學生互相交流自己對父親的情感體驗。此時的學生非常激動,盡情傾吐父親對自己的關心、愛護。在學生感情投入時,我借機話題一轉,說“每一個父親都非常關愛自己的孩子,那我們應該怎樣去解讀自己的父親,去感受父愛的偉大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朱自清那感動了所有人的散文《背影》,從中去尋找答案吧。”學生于是迅速進入文本。這堂課上,學生以飽滿的熱情積極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對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拓展都有了自己獨到的見解,讓課堂有了生命的靈動。
二、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習動機
《新課程有效課堂教學行動策略》中指出:“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人進行學習活動的內部動因或動力,是直接推動學生投入學習活動的一種內部力量.激發學習動機的最好刺激就是學生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在有效教學中,教師要創設與教學主題內容十分貼切的生活情境,目的是增強學生的學習欲望”在話題作文“換一個角度”的寫作指導時,學生剛剛接觸這個話題時,理解的不夠深刻,感覺無從下手,于是我就想到了一個生活片段:一個悲觀者和一個樂觀者同時被派往某地去推銷鞋子,可是到了那里之后,他們發現那里的人都是光著腳走路,同學們,你們能想到那兩個人會說什么嗎?學生都積極討論,暢所欲言,最后歸納到一起,大致是這樣的:“悲觀者說,這里沒有鞋子的市場。樂觀者說,這里將是推銷鞋子的極好市場。”得出這樣的結論后我及時引導,這就是換位思考,遇事不要鉆牛角尖,要善于從多個角度去思考每一件事,角度不同,結論就不同。通過這個生活情境,學生對話題有了了解,能夠準確的選材、立意、作文。生活離不開教學,教學也離不開生活,創設生活情境,不僅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活課堂,而且能使學生體驗到教育的價值與意義。
三、發揮教師情感作用,提高教學效益
“在課堂教學中,如果學生喜歡教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就能產生積極情緒,能夠提高教學效益。”要想使學生喜歡教學內容,教師的情感在語文教學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名師的課堂教學中不難發現,雖教學模式各不相同,但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充分發揮情感的作用。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我在教學中也曾有有過嘗試,在教學《三峽》時,我事先讓學生課下搜集有關三峽的資料,課上要求學生用生動的語言介紹大家,這樣首先給課堂創設一個和諧的教學情境,另外我也為大家準備了一段精美的解說詞,這樣使學生的興趣倍增,課堂效果很好。
四、創設平等,民主的教學情境
創設平等,民主的教學情境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益。學生的自主學習關鍵是讓學生真正的活動起來,讓學生在民主平等寬松的氛圍中去賞析、品味,所以在教學中我都努力營造教學情境,千方百計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真正地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語文課堂中應該有一股氣韻貫通著,這股氣韻就是情境。氣韻通了,課堂上就有了活力,學生就會在輕松、愉快的狀態下學習,學習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參考文獻
[1] 韓立福.新課程有效課堂教學行動策略[J].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 韓立福.新課程教師科研行動指要[J].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 語文教學之友[J].廓坊師范學院,2007
[4] 語文課程標準[J].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