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二十一世紀需要的是具有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創造型人才。在大力構建新型社會的今天,對學生進行創造思維的培養是中小學美術教育的靈魂,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一切創作形式不斷創新的動力和源泉。
關鍵詞:中小學;美術教育;創新思維
一、我國中小學美術教育的現狀
美術是中小學階段一門必修的藝術教育課程,是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徑,它對于開發學生智力、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形象思維和創新思維能力,從而實現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然而,美術教育在我國城鄉卻有著天壤之別。城市的教學設施相對較好,學生可以得到全面的素質教育。但是目前農村中、小學還沒有相對的美術教育評價標準和依據。美術教學大多數只停留在形式上,所謂全面的素質教育也只是口頭上說說而已,想要全面執行它還任重道遠!
但是,出現在農村和城市的一個共同問題是,中小學美術課,往往被作為“副科”,沒有引起學校的足夠重視,其他科目的老師占課現象嚴重。
二、國外美術教育個案解讀
90年代初,美國推出了“DBAE”全面綜合性美術教育。它對美術的內容有更深入的研究,認為美術教育內容包括美術創作、美學、美術評論和美術史,提出了美術要向多元化發展。美國很早就提出了創造性思維,要求思維的創新,因此他們會獲得科學上的一項又一項的突破。
日本飛速發展的經濟與它先進的教育相關,日本提出個性化藝術教育,認為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小學個性化教育要以兒童個性的差異為基礎,培養獨特的個性要從小開始,教師在課堂上注重不同學生不同對待。
無論是美國的“DBAE”多元化藝術教育,還是日本的個性化教育。其倡導的都是要求學生具有創新意識和創造力。這也與他們對美術的重視程度有關。
三、創造意識的培養
啟發式思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作為教師應該是“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美術課要讓學生在輕松的、愉快的課堂上,掌握最簡單、最基本、最易操作的繪畫造型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運用繪畫形式進行自我表達的意識。在美術課堂中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使他們獲得可持續性發展。
美術課是靈活性比較強的科目,我們要鼓勵學生異想天開。處于中小學階段的學生,天真,活潑,思想活躍,但易幻想,往往異想天開的提出一些不切實際的問題,乍看起來不切實際,但蘊藏著創新的火花,在這個時候我們千萬不能潑冷水,要贊揚鼓勵,引導他們想他人之未想,做他人之未做,只有這樣才能增強學生的創造意識。
四、思維訓練的實踐策略
1.改變“單一思考模式”,培養學生思維的求異性。吉爾福特、托倫斯提出的“大腦風爆發”很有價值。根據這種方法,在教學中采用發散式的提問方式,教師可為學生提供更多展示其創造思維能力的機會。使學生能從不同角度、方向、方面,用多種方法思考問題。而討論法最能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多方面去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鍛煉學生盡可能找出多種答案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創造力。
如,我前面提到的那節手工課《民間剪紙》。我們不僅可以用剪紙的方法,同時我們也可以運用刻的方法,我們的形式不一定是對稱的。所以我們不能單一的思考,要會變通,看似不經意的做法,也許會取得意想不到的結果。
2.強調自我,激活思維。根據梅欽鮑姆增進行創造性活動的認識行為調節法,我們經常教育學生,發現自己的能力,消除自己的消極心態,首先鼓勵他們從思想上進行自我引導,在行為上進行自我激勵,滿足學生“自我肯定的需要”,培養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如果我們對前面的那位同學進行批評的話,那位同學就不敢肯定自我的價值,甚至會影響到他身心的健康發展。
3.打破“思維慣性”,培養思維的變通性。在《棋牌樂——牌類》這一課中我們理解的“牌”就是所謂的紙牌,但是作為教育者,我們應該是讓我們的學生更好的學習。所以,我們要玩牌。而且要玩字母牌,這樣不僅可以讓我們的學生在玩的過程中學習,也會讓他們覺得原來學習也可以這么輕松。
4.糾正“思維狹窄”的缺點,培養學生思維的廣泛性。打破思維的“狹窄”要求我們大膽的嘗試,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美術課堂上學生作品的雷同一致性現象,要求我們培養學生思維的廣泛性與變通靈活性。不要認為任何問題都只有一個標準答案。從不同角度考慮問題,將使人思路開闊,有助于抽象思維的發展。而且也可克服偏執于死板的思維方法。
想象力是一種特殊形式的思維活動,是在頭腦中創造出過去沒有遇到過的事物的形象,或者將來才能實現的事實的形象思維活動。因而我們說想象力是創造力,一切創造活動離不開想象。
教師要樹立新的教學觀,鼓勵學生多提問,啟發學生活躍思維,允許學生的想象超出老師規定的范圍。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點燃起學生創造的激情,使學生從小就具有創造的能力。
五、創造意識與思維訓練的意義
江澤民同志曾說過:“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的推動力,是民族進步的靈魂。”這是大的主題,創新關系到一個民族的發展和進步,不發展不僅不就會被淘汰,就不能生存。從小的主題來說培養創新思維也是當前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素質教育是針對應試教育存在的種種弊病提出來的,是促進全體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主動發展的教育,并以創新實踐為重點。素質教育的中心內容就是培養新世紀人才所需要的基本素質。在挑戰和機遇的面前,人要生存,適應社會的千變萬化,必須具備創造性人才所必需的基本素質。人才的本質特征就在于具有創造能力。李政道博士說:“培養人才最重要的是培養創造能力。”要創新,就需要有創造力,創造思維是構成創造力的核心內容之一。
現在的學生正是未來的創造者,他們的能力將影響著一個民族能否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這一切又深深依賴于一個國家和民族創新教育。正如美國美術教育家羅恩菲德所說:“美術教育的目的是通過創造性的程序來使人們更富有創造性。”
六、結語
著名的未來學家奈斯比特指出:“處于偉大的知識經濟時代,我們最需要的是創造力……”創造意識與思維訓練的培養是我們每個人的必修課,也是作為美術教育的重要任務。我們必須站在時代的高度,積極的對蘊藏在學生身上的潛能進行開發,挖掘每個學生潛在的優勢,讓每個學生的藝術才華得到充分的展現,中小學美術教育就是要滲透創造思維,利用學生的創造思維促進其美術創作能力的發展。
總之,培養學生創造思維能力的方法有很多種,只要不斷的積極探索,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就會得到有效的鍛煉和發展,學生一旦具備了較強的創造思維能力,不僅能改善學生的學習狀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還能使其在藝術道路上終生受益。我們的美術教育也就真正的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