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中學課程體系中的重要課程,如何在傳統語文教學的基礎上,創新教學理念、優化教學模式,構建有效課堂教學,已成為初中語文教學改革創新的趨勢。本文從幾個方面對實現和提高中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學;有效課堂;預習習慣;興趣;教學方法
“有效”主要是指教師通過課堂教學的活動,將自己在授課之前的教學預設與教學設計的知識點,保量或超量傳遞給學生,讓學生不僅習得,更能掌握運用這些知識點來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經過這樣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具體到語文課堂教學,其有效目標應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發展,發展就其內涵而言,指的是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與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三維目標)的協調發展。如何才能實現和提高中學語文有效課堂教學呢?
一、培養和強化學生的預習習慣
有效教學是把課前、課堂、課后連貫起來,形成一個循環,也就是把課堂分成三個部分:第一,交流課前預習(5分鐘);第二,課堂新授(30分鐘);第三,布置下節課的預習(10分鐘),然后下節課先交流上節課布置的預習。這樣就把整個課堂教學連貫起來,形成循環教學。在循環教學的第二部分“課堂新授”過程中,要求學生有60%的參與率。可是在具體實踐的過程中,學生根本無法全參與進來,上課效率不高,主要原因是學生不能做到課前充分預習??梢婎A習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
預習通常是指學習主體在正式進入課堂教學階段之前的準備活動。它既是一種學習形式,也是一個學習過程,有人形象地稱它為課堂教學之前的熱身運動。預習是學生自己摸索、自己動腦、自己理解的過程,也是自己學習的過程。它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和自學能力,提高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要想打造高效語文課堂,教師就應該責無旁貸地授之以“漁”,不僅交給學生預習的方法,還要培養和強化讓學生主動預習的習慣,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二、語文教學的形式、方法要靈活多樣
語文教學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教學對象又是生龍活虎的, 因而要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不斷變換改進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然而在教學中,仍存在著這樣令人失望的事實:一切為了應試。為了應試,有的教師以知識的灌輸、題型的訓練來代替語文能力的培養,考什么就教什么,把一篇篇有血有肉的文章變成了一個個“知識考點”的載體, 或者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教教科書,死抱住課文滿堂灌。在教學中,落入窠臼,千篇一律,總是先解題、作者介紹, 背景分析,然后串講,段落大意,人物形象,最后總結歸納,中心思想,寫作特點,幾乎篇篇如此。這樣程式化的教學缺乏活力,課堂猶如一潭死水,學生勢必對語文失去興趣。
要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就要破除狹隘的語文教學指導思想,講究靈活的教學方法, 運用豐實的教學形式,根據課文的內容、教學目的,重點難點、學生年齡、接受程度、興趣愛好乃至心理素質等特點來因材施教。
三、利用多媒體參與教學,促進課堂教學內容的優化
傳統的語文教學,常常重分析,理性地講解,致使最具感染力、想象力,最具文學味的文學欣賞課變成了枯燥乏味、死氣沉沉的技術課,完全失去美感。在語文 教學實踐中,學習情境的創設和學習興趣的激發是教師組織教學的“第一道難題”,而信息技術卻是利用計算機傳遞的文本、圖形、圖像、聲音、動畫和影視信息集合,它可以形聲并茂、音畫同步,同時刺激學生的感官,這正是傳統教學所缺乏的。利用多媒體能創設情景的特點,展現精彩場面和詩情畫意,可以深化對課文主題的認識??破疹惖恼f明性文章是一種重要的實用文體,一般形式簡短,內容科學,語言準確,條理清晰。知識性、科學性是它的主要特點。它承載著普及科學知識, 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提高學生閱讀科普文章的能力等功能,我們應發揮這類文章應有的作用,以此來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強烈的探求欲望。
因此,應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往往會變成空洞的說教,使教學枯燥無味,學生容易疲勞,達不到應有的效果。而運用多媒體參與教學可以在相當程度上,不受時間、空間、微觀、宏觀等方面的限制,直接展示各種事物的現象,使教學內容形象化、具體化,能有聲有色、有動有靜地把內容教給學生,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使學生對課本的重點、難點通過具體材料的感知,直奔中心,分散難點。
四、巧用語言,激發興趣
費德魯斯的寓言里寫道:“老是彎著的弓易斷,而如果及時松弦,將會如你所愿。所以在全身心投入新的工作前,你最好放松一下思維之弦。”幽默的語言是一種最高級的指揮,也是一種藝術,會給你的課堂平添幾份樂趣。幽默也是誘發求知的潤滑劑,老師講課不能老是板著面孔講,在課堂顯得沉悶時,說句歇后語,插個笑話,猜個謎語,用來調節氣氛不是挺好嗎?因此語文教師要廣采博聞,和教材有關的笑話、故事、佳聯、格言、警句、成語、典故、詩詞等等均可引入課堂,調動自如,游刃有余,以塑造形象,創造氣氛,讓學生感到課堂新奇多趣,知識易于理解。教師的風趣幽默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熱情。
五、站在“學”的角度安排活動
教師應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備課時,從制定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難點到設計教學結構,每一個教學環節都要站在“學”的角度去思考。尤其在設計具體教 學活動時更要最大限度地安排全體學生參與。例如,在閱讀教學中,不管采取什么方法進行教學,總伴隨著一些提問。問題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學習方法的掌握,影響學生思維的發展和學習興趣等等。提問的過程中,始終貫穿著學生的讀書,通過人人參與不同形式的讀書,讓他們提問題、說理解、 談感悟,進行比較,展開想象,讓他們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有所收獲。教師要鼓勵學生通過思考和協作主動獲取知識。在結束一篇課文之前給學生留幾分鐘時間,讓他們自由支配,可以隨意地提問、討論、交流甚至爭論與課文相關的話題。這樣一段自由時間,也是一個自由的空間,將課堂引向廣闊的空間。
總之,教育是門藝術,永遠沒有明確的答案,永恒的標準,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句號,只有逗號。新課程給我們的課堂教學帶來了勃勃生機,也給我們教師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只要我們努力、大膽地實踐,不斷地總結,在總結中追求更大的創新,就可以切實提高中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