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有效教學是教師實現教學目標和滿足學生發展的教學行為,是教師與學生雙重價值的體現。在新課改背景下,有效教學被賦予了新的理念,日益成為教師日常的教學追求。本文闡述了當前農村初中思品課的教學現實,并在此基礎上對農村初中思品課如何構建有效教學作了初淺的策略探索。
關鍵詞:農村;思品;有效教學;教學模式;有效講授;有效提問
當前教育要求打造高效課堂,但是農村初中思品課課堂教學中的 “滿堂灌” “滿堂問”等教學模式屢見不鮮。如何提高農村思想品德課教學的有效性呢?筆者認為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索。
一、教師要改變教學模式,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新課程要求教師要“切實轉變觀念,解放思想,以新的觀念指導、改善教師的教學行為,要倡導開放互動的教學方式”。通過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采用各種各樣的活動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其實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扮演組織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角色,利用案例學習、創設情境、實踐操作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新意識和社會小主人的主人翁意識,最終學會在生活中感悟、體驗人生的價值。讓學生不僅在課上能有所感悟,更愿意在實際生活中落實這樣的一種思想。這就要求廣大初中思想品德教師盡快走出傳統教學的誤區,充分利用時政熱點、名人軼事及學生身邊的生活案例等教學資源,在教學過程中創設適當的學習情境,通過一些小故事來引發學生的思考,探究學習,把思想品德教學置于廣闊的社會現實和學生生活中,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二、教師要致力于有效“講授”
有效課堂離不開教師的有效“講授”。在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的活動中,教師的有效“講授”和有效“提問”應該貫穿始終。新課改革非常強調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因此教師的“講授”往往容易被忽略。其實無論教學如何改革,“講授”作為有效教學一種有意義的教學方式始終不變。只是在有了現代教學技術的支撐之后,教師的“講授”在時間、節奏、時機的把握上都應該講究藝術。思品課是一門形成結論性和價值取向較強的學科,因此,思品課教師的“講授”要力求生動有趣、言簡意賅、擲地有聲、富有啟發性,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講授”的重點應放在“三點”上,所謂“三點”是指新舊知識的結合點,新知識的關鍵點(即教材的重點、難點),理論和實際的聯系點。但思品課教師應切記,過度的、不恰當的“講授”會重蹈以教師為中心的覆轍,這種現象常常會發生在農村初中思品課教師的課堂上。
三、教師要致力于有效“提問”
同樣,有效課堂也離不開有效“提問”。有效的課堂教學以師生的交流和對話為常態,而教學能否出現和維持一種對話式的、互動式的狀態,往往取決于教師是否能夠有效地“提問”。有效“提問”意味著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能引起學生回應,引領學生積極地參與學習的過程,可以使課堂教學關注的焦點從教師轉移到學生的身上,問題設計得好,可以引導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的學習。思品課教師的有效“提問”, 一是問題要難易適中。問題太簡易,難以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問題太難,學生會望而生畏、無從下手。二要使問題保持一定的開放性。問題空間有多大,學生探究空間就有多大。開放性的問題,對于激發學生的主體精神、培養學生的個性很有禪益,為每一個學生最大限度地發展提供了較大空間。為讓學生有充分討論與發展的空間和時間,教師可以對課本上的素材進行改編,增加一些具有“參與性”、“趣味性”、“探索性”的問題。三是提問要“點”“面”結合。初中學生個體差異較大,提問要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教師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基礎上,可以按學生的不同水平設計問題,按問題的難易程度找不同層次的學生回答,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所收獲,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切忌把回答問題當作某幾個優等生的專利。
總之,傳統的以“教”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越來越不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而新課標中的開放互動式教學模式為新形勢下的思想品德課提供了新視野,提出了新挑戰。為了應對這一挑戰,我們應勇于探索,積極落實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為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使《思想品德》新課程散發出它應有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