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幼兒教育在我國的不斷發展,母語遷移正逐漸成為影響外語教育的關鍵,直接影響著兒童學習。母語正遷移對外語學習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因此,在兒童外語教學過過程中,能夠幫助兒童在兩種語言之間,尋找共同點和相似之處,以促進正遷移的形成。本文就如何利用正遷移促進兒童英語語音學習進行探討。
關鍵詞:母語正遷移;兒童英語;語音學習
一、概述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壯大,英語學習也在不斷受到社會和家長的青睞,特別是近幾年英語教學大有向低齡化發展的趨勢。對于兒童英語語音教學的方法更實際花樣百出,那么對于母語就可分為兩大類:主語正遷移和主語負遷移。意思是一邊主張利用母語遷移發展兒童的語音教學,另一邊則是排斥母語,認為母語會影響外語教學。漢語是我們的母語,在母語對外語教學是好是壞的論點上來看,教育研究者眾說紛紜,因其本身就是一種創造性的語言,不能簡單的定義為一種地域習慣。其次,只是本來就是一個系統性的整體,對于兒童英語的語音學習本身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二、母語正遷移的特征
母語遷移的實質就是在一種語言環境下對學習另一種語言產生影響。遷移取自心理學,意指學習者在已有的知識、方法技能上對新知識、技能的影響。語言遷移是外語學習最主要的障礙,但是分析比對母語和英語,通過兒童對母語的學習特征,可以預測英語學習者在學習過程的難點和易錯點。
學習者在學習第二語言時產生的正負遷移是來自對母語的依賴。當母語和英語的一些特點不對應的時候,出現負遷移,母語的負面效果自動遷移到外語學習中,對學習者學習英語造成了困難,顧名思義是對新語言學習的妨礙;正遷移則與負遷移相反,是指母語和英語的一些特征出現類似或者完全一致時,對學習起到積極、促進的作用。
認知教學法在西方很被重視,主張對學習者已有的知識加以利用,在學習的不同階段對母語的利用比例都有大概規定。語法翻譯法著重于對語言知識的傳授,重視實際運用的培養,所以在效果上存在明顯缺陷,但通過教學法的實踐效果研究后,對其有了更客觀的評價,翻譯法并不是沒有可取的地方。而直接法和聽說法以及交際法是反對利用母語中最基本的形式,其主張把母語的原則用在學習第二語言上,認為學習第二語言就是養成一個不同于母語的語言習慣,母語的干擾就是造成外語錯誤的主要因素。多數教學科研者認為漢語和英語的差異很大,遠大于他們之間的共性,所以在外語教學中主張排斥母語。而且漢語和英語屬于不同系統的語言,在習慣和思維上都存在很大的差異,所以很多英語教師也認為漢語對英語的學習是只存在負遷移,在教學中自然而然的強調忘掉中文,使用英語授課。
三、遷移作用對兒童英語語音教學的作用
成人的思維、語言器官都已成型,他們的思維完全固定在母語上,實踐也證明了,讓成人學習者使用新語言思維去學習陌生語種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但是低齡兒童不同,他們有很強的模仿力,很大的可塑性,對母語的學習也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系統,所以受到負遷移的影響遠遠小于成人,這一階段的孩子是發展語音能力最合適的階段。因此合理的運用母語正遷移,可以讓他們在語音能力的發展上起到事半功倍的促進作用。
我們不可能離開母語,她畢竟我們的一部分,在教學上理應合理運用,順其自然。而在說到英語和漢語的的共同之處就在于發音上,不說漢語的部分拼音和英語的字母在書寫上完全一致,就是在發音上也有高頻率的相似。拼音里的聲母在單獨朗讀時聽起來是英語里面的輔音加上元音的讀音,英語的大部分輔音在漢語拼音中也可以找到對應的聲母,英語音標中有8個元音與拼音中的韻母有基本上相同的讀音,比如,音標的i和拼音的i,音標的a:和拼音的a等。這也證明了,我們的母語對于中國兒童在學習英語上正遷移大于負遷移。同時,漢語的拼讀規則和英語的單詞形式結構也有一定的相似,雖然在英語上存在輔音連綴現象會讓低齡兒童不適應,可以在教學上避免此類單詞的出現。
進行母語正遷移語言教學實驗的對象主要針對兒童,在英語教學上從最開始字母學起,利用字母表,啟發學生對元音字母和輔音字母童拼音里的聲韻母做比較。單詞上則更多的是教師的示范,學生反復操練。句子的教學就是處理重音、語調、語音通化和單詞連讀等問題。根據已完成的教學實踐,語言教學應該采取將語言教學貫穿到整個英語教學中去。期間使用鼓勵,趣味的方法讓學生保持學習興趣。在教學中盡可能的排除母語干擾,積極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合理利用正遷移讓學生短時間內學好英語語音知識,為將來學習英語做好充分準備。
參考文獻:
[1]陳威,張麗華.談如何利用母語正遷移促進兒童英語語音學習[J]. 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2:88-90.
[2]史航.英語語音正遷移[J]. 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9,01:101-103.
[3]牛永娟,李恩光.充分利用母語正遷移促進大學英語教學[J]. 牡丹江大學學報,2008,09:146-147+150.
[4]章銘.如何在外語學習中充分調動母語正遷移的作用[D].上海師范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