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鼓勵和促進大學生進行創業已經成為促進就業的一個重要選擇。但我國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非常低,其現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將從大學生自身、高校、政府和社會四個方面入手,就如何開展和做好大學生創業工作提出相應的措施和對策,以幫助更多的大學生獲得創業成功, 緩解我國的就業壓力和促進我國的經濟發展。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問題 ;解決途徑
大學生自主創業對于當今社會、經濟發展和大學生自身成長都非常重要,同時也有助于緩解當前嚴峻的就業壓力。但大學生作為創業大軍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創業成果并不十分樂觀。因此,探索如何解決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問題以及提高對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對大學生創業現狀及問題進行分析如下:
第一是大學生自身的問題:創業意識不強、創業觀念不成熟,想法過于簡單,盲目創業;大部分創業學生所從事的行業與自己的專業無關,其專業知識不扎實,科技含量低;創業資金緊缺,大多數好的創業項目都被埋沒;大學生社會經驗不足,綜合素質有待提高;對相關優惠政策及法律條文不清楚。
第二是高校的教育模式和指導性服務有待加強:現行的教育模式對大學生創業意識的教育引導不夠,對創業教育不夠重視。目前高校創業教育相對缺乏,其理論研究還是零散的,不系統的,由于創業教育經費投入不足,缺乏系統的創業教育課程和相應教材,對學生創業方面的指導也不夠。
第三是政府方面的扶持力度不夠:政府雖已經出臺了一些相關的法律法規或政策,但并沒有真正解決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遇到的難題,有些政策操作性不強不能落實到實處,導致高校畢業生缺乏先期創業所必需的資金以及財稅、服務、場地、輿論支持和新聞宣傳等各方面的支持,不能很好的為大學生創業服務。
第四是社會提供給大學生創業的環境和條件不是很理想:傳統的家庭觀念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大學生創業的發展;大眾媒體沒有發揮其在社會中的輿論導向作用;當地街道、社區沒有因地制宜的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更多機會;社會人士對大學生創業的扶持力度還微乎其微。
面對以上的諸多問題的產生,大體可以從以下四個大方面進行解決:
一、從大學生視角出發
(一)要學好專業知識,加強創業知識學習的能力
在大學期間所掌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是大學生在以后的創業道路上的基石。所以,大學生應該珍學好自己的專業課程,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有所側重地對所學課程進行深入研究。在課余時間也應該積極擴展一些課外知識,例如了解國家的最新經濟產業動態,政府出臺的一些鼓勵和支持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等。大學生要提前不斷地積累,提升自己的創業能力,接受商業知識培訓,強化管理能力。
(二)應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各種方式補充創業缺乏的經驗
大學生應該積極主動地參加各類社會實踐活動,積累實踐經驗和提升實際動手能力。特別是相關的創業活動及創業培訓,使創業教育的理念以及創業成功者的經驗深入內心,同時多調研、多搜集相關行業的信息加以總結,整合必要的創業資源,以補充缺乏的商業經驗。大學生也可利用課余時間到社會上進行實習,增加自己的實際工作經驗,也可以為自己以后的創業提供一些實際經驗的參考。
二、從高校的視角出發
(一)高校應創新教育觀念,轉變教學模式
高校要敢于打破傳統育人理念,確立人才培養新思路,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培養職業能力和素質為核心,培養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的綜合人才。要轉變其教育觀念,大力進行教學改革,突出創業實踐。高校教育要以市場為導向,使專業與市場比較好的融合,要加強創業指導相關課程建設,并融合到專業課程教學當中去,結合大學生實際、豐富教學資源、精心組織、科學管理、并不斷提高任課教師的專業化、職業化水平,提高整體的教學水平。
(二)高校要加強對大學生創業培訓,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
創業意識對大學生來說非常重要,大學生只有擁有創業意識,他才會了解創業、關注創業,并試圖自己實現創業。因此高校對大學生開展創業培訓, 拓展大學生的就業之路,這不僅對大學畢業生的創業起到積極的幫助作用,而且有利于大學生的職業規劃。創業和做學問是一樣的, 都是非常嚴謹的事情, 只有先樹立一個實事求是的創業心態,才有減少失敗的可能性。高校要幫助大學生樹立一個切合實際的創業心態,培養他們堅忍不拔,沉著冷靜的心理素質,以積極向上、沉著冷靜的心態面對創業。
(三)優化創業指導和服務,積極為大學生創業搭建平臺
目前,有些學校已經創建了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并投入使用,為大學生提供免費創業場所,但還存在一些問題,所以高校要不斷完善孵化基地的建設,給大學生創業提供一個更完善的創業平臺,幫助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實現創業夢想。因此,高校要積極為大學生搭建平臺,主要通過扶持大學生的各種創業團體、舉辦各種創業活動和比賽、組織創業模擬培訓、建立大學生創業園和創業孵化基地等,給他們更多的創業實踐機會。
三、從政府的視角出發
(一)呼吁政府出臺扶持大學生創業的相關政策和法律
政府應推出相關政策鼓勵高校大學生自主創業、靈活就業,為大學生創業排除一切政策障礙。例如一些資金、工商、稅收、許可證等方面的優惠政策, 之前出臺的一些優惠政策可操作性不強, 有些還在執行過程中走了樣,缺乏相應的法律保障, 尤其是經營領域、融資渠道和稅收優惠等問題。所以要不斷深化政策配套支持,并確保貫徹落實,且加強各項扶持政策執行的監管力度,確保各項政策能夠落到實處。國家教育部門也應該出臺相關政策,改變當前的大學生培育模式,督促各高校實施專業學習與創業教育相結合的教育模式,讓大學生在學習中操作實踐,在操作實踐中學習。
(二)完善融資渠道和進一步解決場地問題,為其搭建創業平臺
政府應完善新企業信貸政策和大學生創業基金政策。加強資金審批和資金去向的監管,確保其發揮應有的作用。盡快完善、成熟我國的風險投資市場,構建起一個涵蓋政府金融支持、大學創業的種子基金扶持、民間風險資本積極參與的大學生創業金融支持體系。 政府還應該通過相應的資金補貼和其他幫助,鼓勵大學生創業企業入駐創業園。放寬其經營場所限制,允許大學生租用、使用高校范圍內的相應場地作為經營場所進行注冊登記;在創業園區內可以考慮3年免費為創業者提供創業辦公場地等。
(三)政府應大力倡導大學生創業,為其創造良好的創業環境
政府需改善整個社會的創業環境,解放思想,在全社會倡導創業精神,大力加強對創業人物及其創業事跡的宣傳,發揮新聞媒體的作用,營造創業氛圍,倡導創業精神,激勵大學生在創業中就業,在就業中創業。為大學生健全創業服務機制,提供相關的創業信息和創業指導。同時,加大對大學生創業技能的培訓。這些都需要政府部門起牽頭帶動作用,使社會各行各業都參與進來,來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
四、從社會的視角出發
相對于歐美國家比較成熟的市場環境, 中國社會還處于剛剛起步階段,創業所需要的各種服務還不完善,創業者肩上的負擔很重。我國社會的大環境讓大學生創業感到困難重重,為此,希望全社會都能夠關心和幫助大學生創業,能為大學生創業提供良好的輿論環境及有利于的創業氛圍。可以具體從以下方面入手進行改善:
(一)家庭要更新文化觀念,鼓勵創業行為。
事實上,基于國情和傳統觀念的影響,家庭和父母的價值觀會對大學生的創業選擇產生影響:如果父母鼓勵孩子不要擔心失敗、大膽嘗試、勇于探索,那么大學生在選擇創業時就會持更積極、樂觀的態度;如果父母擔心孩子吃苦受累,希望他們找一個安穩的工作,一步一步發展,那么,大學生在選擇創業時就會表現的更為謹慎。所以,要形成大學生創業氛圍,創業首先要取得家庭的支持。因此家庭要發揮動力支持的巨大作用,鼓勵大學生獨立自強,投身社會創業實踐,實現自我價值。
(二)要充分發揮新聞媒體在社會中的輿論導向作用。
新聞媒體機構要充分報道國家有關自主創業的方針、政策,以及地方政府的一些新規定、成功案例分析、資深專家講座、企業家訪談和社區討論等內容,也可以制作一些專題節目,可以利用平面媒體、廣播電視媒體和網絡媒體等媒體的各自優勢,進行傳播大學生創業的各類信息,覆蓋各類社會群體,引起社會各界對大學生創業的關注、認同和支持,營造全社會鼓勵大學生創業的氛圍。
(三)要積極鼓勵社會人士扶持創業者的公益活動。
已經成功的企業和企業家,可以對大學生創業給予一定的支持。由于成功的企業具有較雄厚的資金、融資渠道,較豐富的經營管理經驗,產品的質量或技術含量較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較高,能為大學生創業打下一定基礎。如果他們能為在校大學生提供實習機會,為大學生畢業提供就業崗位,為大學生創業者傳授經營管理經驗,甚至提供一些創業項目,提供小額資金信用擔保,甚至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天使援助基金,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大學生創業的相關困難。
相對于歐美發達國家而言,我國的大學生的創業之路還處于探索起步階段,各方面的矛盾還比較多。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觀念的改變,相信在高校、政府、社會的支持和關注下,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將會走向創業之路,通過自己的努力,走出一條光明的創業大道。
參考文獻:
[1]張睿.我國高校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教育探索,2008(7).
[2]馬文賢.促進我國大學生自主創業策略分析[J].大眾商務,2009(9).
[3]曾翔,陳慶營.論如何做好大學生創業工作.全國商情:經濟理論研究.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