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提問是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常用的一種相互交流的教學技能,是啟發學生思維的方法和手段。因而,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出色的課堂提問可起到引起學習動機,誘發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啟發學生的思維和實現教學目標等功能。出色的課堂提問具體可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設問精要是前提
(一)新穎性
課堂提問最為重要的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他們從某種抑制狀態中激奮起來。提問時,首先應考慮的是每個問題的趣味性和觸發性,產生一種一觸即發效應。根據初中英語教學的需要,課堂提問的題型可靈活變換,如選擇型、判斷型、改錯型、配伍型、填空型、簡答型等。必要時可借助于講義、小黑板、幻燈機、多媒體及實物投影儀等教學輔助工具。提問的內容也可隨時變換,或引趣型,或鋪墊型,或遷移型,或激疑型。此外,課堂提問的方式也要變換訓練,盡可能地使全體學生的腦子都轉起來,動起來,以培養和訓練其思維能力。
(二)針對性
初中英語課堂提問的針對性是指針對初中生和初中英語教材兩層涵義。包括“因人施問”和“因材施問”。在提問時,英語教師必須要明確向誰提,從哪提,這樣才能有的放矢。
前者是指提問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注重學生的年齡特征、英語水平和英語接受能力。此外,英語課堂提問還要根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顯現出的心理狀態來加以把握。后者是指提問應服從英語教學目標,結合英語教學內容,緊緊抓住教材的關鍵,于重難點處設問。
(三)順序性
即按教材和學生認識發展的順序,先提幾個回憶性的檢查知識的問題,再拋出一些理解、運用、分析性的創造知識的問題,從而實現從低級認知問題向高級認知問題的過渡。初中英語教學往往先從Yes-no questions入手,再加Why -questions,最后提出一兩個可供討論和爭議的Discussion或Debating。
二、啟發誘導是關鍵
提問的內容是否有啟發性,這是提問能否有利于學生智力發展的決定因素。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應以發展思維為主線,規劃教學中的提問,有效地促進發展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提問的內容必須能夠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達到誘導思維、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目的。從更長遠看,啟發誘導得好,能使學生獲得知識,逐漸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從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發問巧妙是保障
為了使課堂提問能達到預期的效果,英語教師對學生要有正確的態度。
1.明確對象。
(1)先發問,再叫學生回答;
(2)不按一定的順序機械發問;
(3)提問時要求每位學生都動起腦來。
2.表述清晰。發問時,語言要清楚明了,簡明易懂。問題盡量一遍到位,不復述,以免養成學生不注意教師發問的習慣。
3.停頓適當。適當的停頓,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發問后要給全體學生以思考的時間,切忌匆匆指定學生。
4.態度和藹。英語教師要相信學生能夠回答所提的問題,微笑著期待,注意傾聽學生的發問與作答,并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
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采取民主的教學作風,加強對學生的“感情投資”,建立民主平等、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可以設計一些符合自信心不足和性格內向學生基礎知識與能力水平的問題,使他們在及時的表揚下積極作答。
另外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見解,不要輕易下不正確的結論,即使課堂不允許深入探究,也應該在課后對學生有所交代。這將有利于培養學生發散創新思維,培養他們的治學求實精神,有利于他們的可持續發展。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對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提好問題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樣,學生好問題的提出也能促進教師的提問藝術。教師應培養學生的提問意識,通過反問、追問等方式啟發學生大膽地質疑問難,然后引導他們思考并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讓學生自己在課堂中多提問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尤為重要。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提高學生的提問水平:
(1)敢于提問。培養學生提問的興趣,鼓勵質疑問難,大膽提問,大聲提問。
(2)善于提問。教師要設法激活學生的思維,逐步提高要求,指導學生善問,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還可展開討論,乃至辯論。
(3)樂于提問。教師可以采用鼓勵法、激將法、輻射法等激發學生智慧,發散思維,培養其應變能力。適時中肯的褒獎,“Wonderful”“Great”等鼓勵語是很有必要的。同時盡量讓學生體驗到“問”所帶來的交流之樂。英語教師可以讓學生做此類發散性的思維訓練,讓學生大膽異想天開,有時學生的思維常把我們帶到神奇美妙的科幻世界,頗有“長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感慨。
綜上所述,初中英語教學中課堂提問是一門創造性的藝術。只要我們英語教師做到心中有“綱”(英語教學大綱)、胸中有“本”(班級英語水平),借助出色的課堂提問,并有意識地為他們發現并解決疑難問題提供橋梁和階梯,定能引領他們一步步邁向英語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