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今的單親家庭數目正在上升之中。這種現實狀況給一些生活在其中的少年兒童帶來了不小的沖擊和影響。本文從分析單親家庭子女容易出現的心理問題入手,重點談談在教育中要注意的幾個方面。
關鍵詞:單親家庭子女;教育問題;方法
在我們的教育對象中,有一個特殊的群體——單親家庭子女。在他們當中,有的是父母離異、有的是父母身亡,其主要由他們的爺爺奶奶撫養照顧。目前在校就讀的學生中,這個特殊的群體占有一定的比例。在他們當中有不少還是比較優秀的,但也有相當一部分,由于家庭的破裂,使他們的生活環境發生了巨變,心靈遭受了沉重的打擊,從小就飽受家庭動蕩所帶來的磨難,形成了心理上的殘缺。很多單親家庭學生無法面對現實,無法走出陰影,從而導致各種不良心理的產生,造成心理偏差,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自卑
自卑是單親家庭子女的性格缺陷之一。它是由自我評價過低而引起的一種消極的、不適當的自我否定的態度。在活動中經常遭受失敗和挫折是產生自卑心理的根本原因。父母離異會影響到子女的學習、認知、社會性等方面。若再受到老師的批評和同學的譏笑很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他們會看不到自己的價值,總覺得自己低人一等,對自己什么都不滿意。
2.怯懦
感情脆弱、意志薄弱的離異家庭子女易產生形成怯懦性格。它的核心就是害怕,害怕一切。它的基本特征是膽小怕事,容易屈從他人,無反抗精神等。破裂家庭的夫妻由于感情糾葛,不僅無力顧及孩子,還給孩子帶來不能擺脫的情感負擔,使孩子心理上的積極因素被抑制。因此,離異家庭子女多表現為抑郁和退縮。
3.粗暴
易沖動而又意志薄弱的孩子易形成暴躁的性格,其核心是冷酷無情。在不和睦的家庭中,家庭成員經常爭吵、打鬧,極易使孩子產生冷酷、悲戚的心情,并由此導致驚慌、恐懼、心緒不定的情緒,長此下去,就會形成粗暴的性格,離異家庭子女更是如此。
4.孤僻
離異家庭的子女很容易產生性格孤僻,他們自我評價較低,消極的自我情緒體驗會使他們形成扭曲的自我形象,既不能正確評價自己也不能正確對待別人,以至不能接受自己。他們不能自如地與他人交往,對他人采取冷漠的態度。
5.逆反
單親家庭的孩子主觀上感到非常痛苦,人際關系處理不好,社會適應能力差,依賴性較強,對集體冷漠,與師友感情疏遠,容易出現對抗情緒,往往反其道而行之,以及“破罐子破摔”的行為。多數時候會出現父離異前家庭條件不錯,也很有文化傳統,從父母離異后,沾染了不少社會上的不良習氣,與家長的教育背道而弛,厭學,紀律散漫等情況。
那么,怎樣才能使單親家庭的孩子形成積極良好的情緒和健康的人格呢?
1.建立單親家庭學生檔案。從入學起,就應當著手建立單親家庭學生檔案,對他們的學習生活、心理行為和家庭情況進行深入地了解和跟蹤,并詳加記載。對他們適時進行心理疏導,學習輔導,生活上的關照,行為上的矯正,定期與家長聯系,及時掌握單親家庭孩子在家中和社會上的情況。家庭的教育方法如何,對子女的心理健康產生很大影響。因此,班主任要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就必須先當好孩子、家長的“知音”,單親家庭的孩子更需要如此。
在教育工作中,我力求做到細心地觀察、仔細了解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法,了解這些孩子所處的生活環境,注意掌握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融洽點、疏忽點,以便架起老師、學生與家長三方面之間溝通的橋梁,達到相互了解,相互信賴的目的。
我班有一名叫魏鑫的同學,她的母親早就去世了,父親又成立了新的家庭,她與繼母不和,經常鬧別扭,有時把不好的情緒帶到學校,影響了她的正常學習。我了解了情況后,及時和她進行溝通,父親總不能單身一輩子,你總是要離開父親的,要想父親好好的生活,那必須得有人陪、又人照顧。在我多次的教育下,她能正確處理與繼母的關系,我感到很欣慰。
2.使單親家庭孩子融入班集體生活,消除憂郁心情。良好的同伴關系對孩子身心健康發展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因此,作為老師,其一,要在課堂上多提問,鼓勵他們參加班級組織的各種活動,讓他們感到同學、老師都很重視他們,盡量淡化他們與其他孩子之間的差別,避免他們感到窘迫、難堪和不安。其二,教師自身觀念要開放,心態要豁達,尊重單親家庭孩子的人格和生活方式,不能有歧視、嘲笑、戲弄單親孩子的做法。其三,要善于發現單親家庭孩子身上的閃光點,重視他們的點滴進步,同時引導他們多為集體做好事,幫助他們在班集體中樹立起威信和良好形象,使同學們接受他們并樂意親近他們。其四,要及時從家長那兒獲取信息。教師除細心觀察外,還應及時與家長溝通,深入了解孩子在家中的情況,從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3.在活動中培養他們健全的個性。孩子的世界,與成人截然不同,倘不深入了解,不分青紅皂白一味蠻做,便會大礙于孩子的發展。特別是特殊家庭的孩子更應引起我們的關注,我們要了解他們喜愛什么討厭什么。培養他們健全的個性,使他們朝氣蓬勃地融入到集體中來,樂觀地面對并克服困難。比如,在班級中開展主題教育活動,通過組織 “手拉手,一幫一”、 “同在一片藍天下”、 “我們都是一家人”等主題班會,讓雙親家庭孩子與單親家庭孩子團結互助、平等相處,一起歡笑,沒有諷刺,沒有歧視,幫助他們形成健全的個性和正常的人際關系。同時,避免當面談論敏感話題,關注其動態,防止結交壞朋友,走上邪路。
4.給予他們更多的溫暖和快樂、關心和鼓勵。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理發出來,才能打到心靈深處。”對于那些單親家庭的孩子來說,更需要教師注入無私的愛來撫慰他們心靈中最敏感的創傷。作為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創設一種真誠的氛圍,使孩子重新享受失而復得的溫暖與快樂。我班有一名叫趙珊的同學,上課時總和老師頂嘴,我了解了情況后和她進行溝通,得知她的父母離異,性格孤僻,在家和父親也經常吵嘴,因此也離家出走過。得知了這些情況,我耐心的對她進行教育,正確的處理與老師、同學的關系,同時我也讓她擔任主題班會的主持人,讓她感到老師對她的信任,使她能重新找回自信,努力學習。現在她的成績一直是班級最好的,作為老師的我十分欣慰。
單親家庭的孩子盡管遭遇了很多家庭的不幸,比一般的孩子缺少愛護和幸福感,但是愛是可以彌補的,只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本著”愛心、熱心、誠心、耐心”和科學的態度,為他們付出更多的愛,就能醫治他們內心的創傷,幫助他們克服生活中的困難,相信他們也同樣會生活得快樂、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