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所謂本土音樂就是具有地域性的一類音樂的一種特定稱謂,這類音樂具有地方特色。如何讓本土音樂文化不斷傳承下去,學校的教育至關重要。高校做好本土音樂的傳承工作,對于拓展當代大學生的知識深度和廣度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能夠弘揚我國民族音樂文化。
關鍵詞:本土音樂;教育實踐;創新;問題與建議
一、本土音樂文化在高校教育實踐創新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在本土音樂文化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1.缺乏對本土音樂文化的重視程度,投入較少。通過選取23所大學的122名學生和老師針對本土音樂教育現狀做了一次問卷調查,從得到的數據我們可以發現:大多數學校開設了有關本土音樂的選修課,但是教學達到的效果不容樂觀,學校和老師對于授課內容以及教學安排上比較隨意,沒有對課程足夠的重視。學校的相關部門和教師大多都缺乏對于這類課程的意識、管理和課程設置也不夠完善、學校本土音樂資源庫的建設投入不足等,這些都是影響本土音樂在高校進一步發展的原因所在,也是影響我國本土音樂文化傳承的羈絆。
2.本土音樂校本教材的缺失。校本教材的開發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它的開發可以衡量該所學校師資力量的強弱和教師科研水平的高低,它也是學校本土音樂教育實施的重要課程資源。本土音樂校本教材的缺失,難以保障該項文化在其學校的順利開展與教育實施。
(二)師本土音樂文化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1.本土音樂教育傳承觀念淡漠。雖然在問卷調查中,大多數高校音樂教師已經明顯地意識到我國本土音樂文化即將面臨瀕危,認為高校有必要加強本土音樂教育,但是在教學實踐中,僅有30%的教師涉及過有關本土音樂方面的知識。知識的豐富與提高,關鍵在于教師的自我學習,而自我學習的動力源泉則來源于自身的思想和觀念。高校音樂教師本土音樂文化知識的匱乏,其主觀原因還是教師自身本土音樂教育傳承觀念的淡漠,沒有對該項文化傳承給予足夠的關注。
2.授課內容容易偏向以“西方音樂中心觀念”進行音樂教育教學。在對教師進行問卷的調查統計結果發現,教師教學實踐活動中涉及本土音樂方面教學內容的教師占 40%;有 60%的教師認為在學校所開設音樂課中本土音樂文化內容占 10%以下。在該校的音樂教育中,長期以來,教師們已經習慣西方音樂教育模式,中國本土音樂的生存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如果要立即改變這種以“西方音樂中心觀念”進行音樂教育教學的局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而隨著學校音樂教育成為本土音樂文化傳承主渠道的發展趨勢,它可以為我們的學校音樂教育改變“西方音樂中心觀念”提供現實基礎。
3.缺乏對本土音樂文化的創新力。高校對本土音樂文化創新力的不足表現在:傳播途徑和教學方法的單一,教育內容和教育對象的涵蓋范圍小,內容守舊,思路狹隘,與社會發展脫節,不符合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和音樂審美需求,對學生沒有吸引力。這些都是阻礙該項文化在高校得以繼承和發展的羈絆,唯有對上述方面的加以創新,才能提高該項文化在高校教育傳承的深度和廣度。
(三)學生本土音樂文化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學生缺乏學習本土音樂文化的意識和積極性,筆者從調查數據中發現:學生中不了解本土音樂文化的占 73%,平時愛聽我國民間音樂的占 30%以下,喜歡本土音樂的同學占 19% 。受現代“以西歐音樂教學論為中心”學校音樂教育模式的影響,學生對本土音樂文化的感受和認同出現了很大的問題,他們對其了解或認知少之甚少,連自己所生長環境的本土音樂也說不上或哼唱不出來。大多數學生缺乏對學習本土音樂文化的意識和積極性,認為本土音樂太土氣,太落后,不起眼,不予以重視。
二、對本土音樂文化在地方高校音樂教育傳承中的建議
(一)對學校的建議
1.高校有關部門應將本土音樂教學納入大學音樂課程體系當中。高校音樂課程設置中應突出本土音樂文化的主導地位,在課程設置中增設地方特色音樂課程,盡可能多設置一些音樂文化課程,使學生從文化視角宏觀把握音樂文化的內涵。
2.重視和加強本土音樂文化教師師資隊伍的建設和培養。當前地方高校音樂教師的本土音樂知識構成水平較低,學校應重視和加強教師有關本土音樂的師資隊伍的建設,可通過開展教師交流研討會、到兄弟院?;蚱渌涷炟S富的院校學習交流或派老師進修有關本土音樂方面的知識等方法,培養打造出一批能夠專門從事高校有關本土民間音樂教育教學活動的教師隊伍。
(二)對教師的建議
1.音樂教師應樹立實施本土音樂文化教育教學和創新的意識。我國眾多地方的本土音樂文化都將頻臨消亡,之所以造成這種局面,這與我國相關教育部門和教育實施者的不重視和教育、發展、傳承的嚴重缺失有著至關重要和直接的關系。不論是哪級學校音樂教育,長期以來,有關本土音樂文化方面的教育實施近乎空白,導致音樂教師對在學校音樂教育中開展有關本土民間音樂文化教育教學方面意識的嚴重缺失。而他們往往是決定該項教育得以順利實施的關鍵性角色。
2.提升音樂教師自身本土音樂文化知識素養和內涵。音樂教師應具備奏、唱、演、指揮、創編等音樂知識技能,還應具備對本土音樂文化的認知和理解能力。只有提升音樂教師自身本土音樂文化知識的素養和內涵和通過教師自身對本土音樂文化的理解與熱愛之情去感染受教育者們,才能夠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對本土音樂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熱情。
(三)對學生的建議
1.增強對本土音樂文化關注的意識。學生應增強對本土音樂文化知識學習和了解的意識,課余時間,可通過觀看演出、參加本土音樂活動、了解相關資訊等多種方式去關注本土音樂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樹立可持續發展的音樂觀。
2.踴躍參加本土音樂社團活動。本土音樂社團是大學校園里最基層的、最具親和力的本土音樂文化傳播組織,它常以民樂隊、合唱隊、藝術節或協會組織的形式存在,它們是面向全體各個專業的在校學生,其目的是傳播、推廣、普及,而不是僅限于音樂專業的學生。因此,同學們要走出對本土音樂文化自我封閉的心理,要敢于參與、敢于對知識的不斷更新、敢于接受多元文化,以提高和完善大學生的綜合素養。
3.加強對本土音樂文化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高校對學生有關本土音樂方面教育僅靠學校傳授的被動學習,難以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可持續發展,同學們應將對本土音樂文化的學習延續到課余生活中,提高自主學習和對知識的探究能力,這樣才能拓寬視野,才會為本土音樂文化的傳承增添不竭的可持續發展的源動力。
參考文獻:
[1]謝嘉幸.讓每一個學生都會唱家鄉的歌——訪特級音樂教師劉瑛[J].中國音樂教育.2000,(1):38-41.
[2]張小歐.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理念對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改革的影響[D].東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研究碩士論文,2007 年.
[3]常曉菲.文化生態視角下普通高校文化傳承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構想[D].首都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9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