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正在全國各地教學機構中進行。對于初中課堂來講,教師要加強課堂教學框架和知識規律的優化,要立足于提高學生認知歷史的能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歷史知識的能力。教學過程中要講求科學的教學方法,運用合理的教學觀念,提高歷史課堂的教學質量。
一、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改進教學模式
眾所周知,教學是一種由教師的教授與學生的學習構成的雙邊活動過程。“教”與“學”是一對矛盾,既對立又統一,雙方都不可缺少。“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起著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導思、導疑、導練和學科管理上。把兩者的積極因素充分調動起來,以教促學,以學促教,使整個教學處于互動合作之中,形成一種教得輕松,學得積極的良性循環模式。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地位,把教學看作是幫助學生建構知識發展個性的過程。還應重視把握好參與的“度”,客觀地、正確地、辨證地分析歷史,進行“宏觀調控”,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方向,既不可提前參與左右他們的思想,也不可末尾參與讓學生產生不良情緒。既不可越俎代庖,也不可隨便問問看看,敷衍了事,而要以熱情的態度,與學生共同分析探討。針對個體差異,給予不同程度的幫助,使每位學生都有所學有所獲。
二、創設豐富的情景氛圍,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新課程歷史教學特別倡導情境的創設,因為情境教學能夠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激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實踐教學中發現,運用一定的情境教學,一方面,能夠培養學生閱讀探究的欲望,促使學生不斷的學習理解文本內容;另一方面,把學生引入課文內容所描述的情境中,使學生在感情上受震動,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又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培養他們正確的唯物主義歷史觀。例如,在講述“和同為一家”時候采用編歷史劇的形式來增強學生的理解記憶,具體步驟可設計為:①利用藏族民歌“今天文成公主來西藏,獅子進了大森林。孔雀落在大平原,不落的太陽高高升起,西藏從此幸福太平……”來渲染背景氛圍;②閱讀文本中與“吐蕃使者求婚”相關的內容,鼓勵學生扮演上述內容;③閱讀文本中和“文成公主西行”、“文成公主在吐蕃”等相關的內容進行扮演。通過上述的扮演活動,一方面,能夠激活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潛能;另一方面,讓學生在扮演的活動中進一步地明確了在封建社會里,民族的和親政策的積極意義。
三、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
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下,以教師為教學的中心,忽視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從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是被動地接受,卻不能發揮其主動性,其結果往往是學生心不在焉,教師口干舌燥,學生認為歷史課程枯燥,教師抱怨學生難教。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可以采取的方式很多,教師可以根據自身的教學特色,圍繞教材內容,結合學生的低齡特點,巧妙借用教學輔助設備等予以具體實施。從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課堂教學效果。
四、抓住教學重點。倡導教學形式多樣化
歷史課程標準提倡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在課堂教學實施的過程中,為了給學生學習歷史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老師們積極探索多種教學形式,改變過去那種嚴格按照教學流程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的狀況,組織了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但是,有些活動作為一種教學形式只是一種點綴。例如歷史劇是學生非常喜歡的形式,但是教師在設計這些活動、指導學生編演時沒有充分考慮要達到什么目的、學生可以從中了解些什么,有時候表演的過程中學生們嘻嘻哈哈內容簡單、形式單一。表演過后就進入了下一個環節,至于劇中表現的主題思想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表演只是起到了活躍課堂氣氛的作用。而對教學內容重點的把握,一堂課的時間有限,需要選定重點的內容,組織重點的活動,而重點活動是應該圍繞著重點內容來設計的。但現在有些教師在課堂上不是圍繞著重點內容展開教學,而是舍本求末,追逐形式,或是就一些枝節性的問題組織討論;或是對重點的內容輕描淡寫,把主要時間和精力放在其他的內容上。
五、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
教師要在歷史課堂的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評價,這樣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和發展。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教師要把評價的重點放在學生的學習過程、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和能力、學生的解決能力上。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關注評價的問題,幫助學生建立自信,鼓勵學生進行深入探討、創新。
六、通過多媒體教學,幫助學生學習
在初中歷史的課堂上適當地使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能夠把歷史與現實的距離縮小,是學生能夠理解歷史,看到歷史對現代社會發展的影響。如,教師在講到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的時候,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來給學生觀看圓明園原來的樣子和燒搶后的荒涼,通過進行比較,讓學生觸景生情,體會到歷史責任感。
綜上所述,隨著教學模式的不斷革新,歷史教學理念也應該隨時代的進步而發展。優化歷史課堂教學有其勢在必行的重要性。初中歷史教學是學生認知歷史和形成歷史辨證觀的重要階段。教師應該豐富教學手段,不斷優化歷史教學理念,改善教學模式,以新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只有這樣才能從本質上解決歷史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而使學生更加高效地學習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