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環境問題引起越來越多的人們的關注,同時也使人們意識到環境教育的重要性。本文從環境教育的必要性、環境教育的實施、生物教學進行環境教育的展望三個方面闡述在生物教學中應加強環境教育的滲透。
關鍵詞:生物;環境教育;滲透
2014年給人的感覺是多災的一年:地震頻繁、霧霾飛揚……這一年,無數的新聞背后揭示著災難頻發的原因——環境破壞。近年來,隨著環境破壞造成的危害越來越嚴重,人們關于類似南極上空臭氧層的空洞、全球氣候變暖、酸雨蔓延、生物多樣性喪失、海洋污染、水資源短缺等敏感的話題也越來越多,環境污染作為一個重大社會問題,已經困擾了人類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自然而然地人類越來越多地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生物學科的許多內容是有關資源、環境、人口、經濟、社會與發展的知識,在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可持續發展意識和全球觀念,是生物教育的重要任務。生物老師可結合生物學知識,有效的開展環境保護教育,將其滲透到相關的各部分知識中,讓其領悟貫通。
一、環境教育的必要性
回顧國內外的環境災難可以看出人類利用對自然和科學的掌握,創造了更好的生活同時也帶來了不少災難。環境的污染和資源的流失,威脅到了人類和生物的生存。因此,在中學生物教學中加強環境教育對當前解決環境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中小學開展環境教育,可以使學生建立保護環境的概念和可持續發展觀,增強學生環境保護意識,促使學生自覺以實際行動來保護環境,不斷提高學生科學文化知識和愛國熱情。在生物教學的同時滲透環境教育可以達到生物教學與環境教育的相互滲透,能讓學生學習生物學知識的同時學習環境保護的相關知識和技能,意識并履行自己應該有的保護環境的責任,從而在根本上保護好環境,實現兩者的共同提高。
1.環境教育的實施
1.1課堂是教育的主要陣地
充分挖掘教材中和環境教育相關的內容和知識點,理論聯系實際,在實際的教學中引用身邊發生的例子,加強其直觀認識,形成震撼感,達到良好的教學目的。比如講到高中階段的海洋污染的問題時可以結合2010年英國石油泄漏和我國石油泄漏會對海洋造成什么危害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教育;在講水資源短缺時可以結合去年我國西南大面積干旱進行其講解;在講解食物鏈和食物網的有關知識時,可以讓他們去推論使用DDT的后果,讓他們認識到農藥污染在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積累效應,進而去推出其它的重金屬、有害物質的積累效應;在講解N、P等元素富營養化的同時講解海洋的赤潮現象和淡水的水華現象,讓學生在掌握課本知識的同時進行相對關的環境教育;在講解能量流動特點的同時讓學生根據掌握的知識去推導如何最大化的利用糧食養活更多的人;在講酸雨的同時給出中國有關現狀:世界空氣污染最嚴重的20個城市,中國占了16個,一多半的城市空氣不達標,山西幾乎全不達標。1/3的國土被酸雨覆蓋,“逢水必污、逢河必干、逢雨必酸”在實際的生物教學中許多的教材內容都是與環境教育是緊密聯系的,我們可以充分挖掘、予以引導、加以利用,在學習課本知識的同時加強環境方面的教育,使二者相互融合,相互滲透。
課堂教學形式必須多種多樣,這樣才會調動學生的興趣,其中多媒體手段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多媒體可以直觀的給出聲音和畫面,可以直接刺激學生的感官,這樣的形式相對于單一的講解形式給學生的感受和印象更深刻,留下的記憶時間也越長久。例如在講癌癥產生的原因時我把烏克蘭切爾諾貝利(Chernobyl) 核反應堆爆炸事件、聯合碳化物公司(Union Carbide)位于印度博帕爾的殺蟲劑制造廠發生事故造成的人畜畸形和癌變的照片放映給學生看,學生在掌權癌變的原因的同時形成深刻的感受:人與資源環境是不可分割的整體,良好的環境是人類生活的基礎和前提;在講食物鏈和食物網時我給出了設問:石油所含的苯和甲苯等有毒化合物進入了食物鏈其后果將如何?引導學生給出答案:從低等的藻類、到高等哺乳動物,無一能幸免。然后通過幻燈片把成批海鳥被困在油污中掙扎的畫面、已被油污污染的海豹一次又一次躍出水面,試圖把皮毛上的油污甩掉,但最后終于精疲力竭,掙扎著沉入海底等畫面呈現給同學,使他們形成震撼感,使學生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點和意識,只有環境資源保護良好,人類才能在科學和經濟發展的同時找到自己生存和發展的立足點,人類才能長久的在地球這個星球上持續地生活下去。
1.2充分利用課堂教學以外的教育形式
根據生物學實際教學情況,僅僅通過課堂教學提高環境教育意識,其力度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將課堂教學同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對學生實施全面的環境教育。利用合適的時機引導和鼓勵學生參與社會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親身感受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例如建議學生周末參觀附近的化工廠,觀察自己身邊的垃圾站,當他們看到排出的渾濁的污水、聞到工廠排出的刺鼻的廢氣和成堆的垃圾散發的惡臭時自然會明白維持良好環境的重要性。
另外可以結合環境節日開展相關的環境教育活動;還可以通過網絡、科普活動等宣傳環境教育。去年在地球環境日,學校組織各個班級繪制宣傳海報,然后在學校集體展示。學生通過這樣的活動就會去搜集相關的資料,在自己親自動手搜集資料整理資料的同時了解相關的環境保護知識,增加了他們的社會責任心、形成良好的環境道德觀和意識感。
2.生物教學進行環境教育的展望
2.1.目前沒有設置環境教育這一門獨立的學科,如何在生物教學中更好的將環境教育滲透進去,這是我們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同時我認為環境教育不僅僅和生物相關,和物理、化學、地理等學科也是密切聯系的,我們也應該思考如何將環境教育與多門學科互相滲透,使學生獲得更加全面的知識。
2.2環境問題是關系到我們生存的問題,學生學習環境保護知識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保護身邊的環境,如何將學到的內容最大程度地運用在實際的生活中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總之,作為一名生物教師在生物教學中應注意加強環境教育的滲透, 通過課堂和課外雙重陣地、課堂教學和社會實踐等多種教學形式開展有效的環境教育,使學生意識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必要性, 提高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最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 邱嵐.中學生物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及生命教育的探索與實踐[D];貴州師范大學;2007年.
[2]張紅梅.生物教學中需要滲透可持續發展觀,科學教育,2007,4(13):41.
[3]李麗君.在中學生物教學中宜滲透環境教育,中國校外教育,2009、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