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1年第四期的《中國青年》上讀到了這樣一篇文章:《別把學生越教越蠢》,為了證明老師教蠢了學生,作者舉了一個例子:“一條船上有75頭牛,32只羊,問船長幾歲?在法國,有64%的學生得出答案:75-32=43歲。在中國的小學和初中,有90%的學生得出這個答案,甚至在某中學的高三,仍然有學生得出43歲的答案。”作者認為,學生之所以得出這個答案,是老師教的結果。這就是老師教蠢了學生的鐵證。初讀此文,不覺為老師汗顏:學生用牛的頭數減去羊的只數,得出船長的歲數,確實荒唐,老師將學生教到如此地步,真是罪不容誅。但仔細一想,才發現作者 用該例證明他的觀點其實是站不住腳的。
我想,不管是中國的老師,還是法國的老師,決沒有哪一個老師教學生用牛的頭數減去羊的只數來 得出船長的歲數,如果哪個老師這樣教了學生,那么認定他教蠢了學生是不容置疑的,將批判的矛頭指向老師也是天經地義的,但是,如果老師沒有這樣教學生,而 把學生犯錯誤的責任推在老師身上,是有失公允的,是讓人不能接受的,如果僅僅因為他們之間存在師生關系就認定是老師的過錯,那么學生違法犯罪之后,老師是 否應該負法律責任呢?
一道無解的命題,得出了有解的答案,這些學生也真夠蠢的。但究竟是老師教蠢了學生,還是考官 考傻了學生,這個問題值得深思。對于中國的小學生來說,他們大都還不知道“無解”也是一種答案(法國的小學生接觸過“無解”的命題否我不得而知,中國的初 高中生另當別論),但我們有些考官往往忽視學生的實際情況,喜歡考一些超出學生水平的考題則是不爭的事實:我市某小學一年級第一學期期末考試試卷中,有這 樣一道判斷題:“長方體的六個面都是長方形。”不僅學生不知所以,就是有些家長也一臉茫然。這難道也是老師“教蠢”了學生嗎?分明是考官“考傻”了學生!
由此,我不禁想到,我們現在所進行的各級各類的考試中,其命題的科學性、規范性、合理性究竟有多大,能否真正考出學生的水平,也讓人懷疑,即使是具有絕對權威的高考命題,也有值得商榷之處。
就語文來說,我認為在高考命題中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一、命題目的不明
高考是一種選拔考試,命題應該盡可能檢測出學生現有的水平和潛在的能力,從而幫助管理層判斷 考生具有怎樣的培養前途,決定其培養方式,而高考試題似乎很在乎它的社會功能,不斷強化其指揮棒的作用,為了配合國家推廣普通話,始終把拼音作為必考內容 之一,事實上,拼音題是一道不太公平的試題,對于北方的考生來說,他們能很容易的區分平舌音和翹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而對南方的考生來說,則成了一道大 難題。據說,考詩歌鑒賞,是為了引導學生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實際情況是,大多數學生除了在考場上硬著頭皮讀一讀詩歌外,日常生活中問津詩歌的少之又 少。
二、題型陳舊、過時
選擇題作為一種考查方式,曾起過重要的作用,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其弊端越來越明顯:答案的模 棱兩可,似是而非,造成了學生思維的混亂;答題時的簡單勞動,養成了學生懶惰的習慣(做練習時,學生只愿做選擇題,不愿做主觀題);得分的不合理,掩蓋了 學生的真實水平,一道試題,四個選項,選中所謂正確答案的得滿分,否則得零分,而有些考生之所已選中正確選項,完全是瞎貓撞上了死耗子,因為很多時候很多 考生根本說不出原因。
三、考試內容過細
平常的教學活動,側重于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內容,就好像畫家畫素描,畫的是整體,是輪廓,而考試的時候,則考得不厭其細,就好像醫學院的教授教解剖,不僅 觸及肌肉、骨骼,而且連神經、細胞也不放過。這就使得教與考脫節,使得學生對語文興趣不濃,信心不足,使語文教學陷入尷尬的境地。
四、試題答案武斷
教學中,有人一再強調要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創新精神,而考試則干著抹殺學生的個性,扼制學 生創新精神的勾當。有人以“雪融化了變成什么”為題要求學生作答,結果最有創意的答案“春天”被判為零分,因為參考答案是“泥土”“流水”之類。這種武斷的答案在高考命題中也不少見,如200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語文試題第8題:
對下面這首宋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約客
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A.前兩句寫出了時令特色和地方氣息,從側面透露出詩人在靜候友人來訪時的感受。
B.第三句點題,以“夜半”說明詩人在久久等待,但約客未至,卻只聽到陣陣的雨聲、蛙聲。
C.第四句描寫了“閑敲棋子”這一細節,生動地表現出詩人此時閑適恬淡的心情。
D.全詩通過對環境和人物動作的渲染,描寫詩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韻味。
[答案]C
選C的理由是:“`閑敲棋子′確是一個細節的描寫,但我們仔細體味一下,約客久候不到,燈芯很長,詩人百無聊賴之際,下意識地將黑白棋子在棋盤上輕輕敲打,而篤篤的敲棋聲又將燈花都震落了。這種貌似閑逸,其實反映出詩人內心十分焦躁。由此可知,C項的賞析是不恰當的。本題的選項應是C。”
因為約客下棋而客不至,用敲棋子的方式表現內心的焦躁以至于把燈花都震落下來(可見其敲棋子的力量之大),這也顯得太缺乏修養了吧!把這一細節理解為“生動地表現出詩人此時閑適恬淡的心情”豈不更好。選C是命題者的主觀臆斷。這種答案既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挫傷了老師教學的積極性。
由此看來,在社會飛速發展,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要培養出高素質、高品位的人才,老師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考官也是責無旁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