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高中語文教材它以全新的面貌 、明確的目標、鮮明的特點,在教育正需的時候應運而出 。新教材提出了以能力訓練為主,注重文化熏陶,在初中的基礎上進一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 力,開發智力,發展個性和特長,進行思想教育和審美教育,以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為明確的目標。
關鍵字:高中語文;新教材;素質
新高中語文教材,可使師生們舍棄那些煩瑣的字、詞、句、 段、篇、語、修、邏、文,注重對語文文字的理解,注 重對學生施行潛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和思想道德教育。它具有以下鮮明的優點和顯著的作用。
一、新教材教學的改革與創新
1.新教材教學的特點在于引導學生感知體驗,力避純理性分析。新教材教學要求根據語文的特點,指導學生在實踐中運用語文知識、品味語言作用 、積累語言常識、提高語言能力。教師應帶領學生深入基層、自然原野、農村城鎮,觀察體驗、總結積累、動口動筆、 演講描繪,把教材中的范例遷移到生活中去實踐,再從生活中提煉精華,從而豐富語言知識。
2.這是首次把一部中篇小說的全文放進中學語文教材。如《阿Q正傳》這樣千古不 朽的名著,是值得全面研讀的,因為它的內容博大精深,藝術手法精湛,不僅是歷代文人學者不斷進行深入探討、廣泛爭論的中心,也同樣值得廣大中學生學習、研讀,通過學習,能夠促使學生對文中所反映的國民性、農民及女性等問題進行嚴肅的思考。
3.堅持了全面、真實地反映人類歷史、再現歷史的原則,讓學生從語文學科中了解歷史,認識社會生活。文學作品雖有不少虛構的成分,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歷史事實。因此,通過文學作品感知社會的進步,時代的更迭是十分必要的。讓學生在學習中分辨出真善美與假惡丑并做出取舍,從而體現教材既再現歷史又能教育感化學生之功效。
4.德育綱要強調用愛國豪杰、民族英雄、文化名人的美德品行、豐功偉績教育學生。因為中小學生既有知識面窄、生活經驗少、是非觀薄弱、好奇心模仿力強的特點 ,也有求知欲強、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特點,對他們比較適合正面引導,并且正面教育也容易接受。新高中語文教材中的文章多是描繪名山 大川、 歌頌為國為 民 的英雄豪杰,推崇追求真理的仁人志士的適應教育的作品,即便是涉及愛情內容的作品也是描寫純潔、高尚的愛情,如《孔雀東南飛》、《羅密歐與朱麗葉》所描寫的都是堅貞不渝的純潔之情。這些課文使學生在閱讀欣賞中遨游世界、領略風情、走向生活,從而于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獲得真、善、美的教育,達到潤物細 無聲之效。
二、新教材的創新
1.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的改變要求教學指導思想的大變。比如新教材致力于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世紀人才需要的語文素質培養,其中一個重要方面是培養學生自學語文的良好習慣,提高他們眼前的自學能力和未來終身學習的能力。因而,教材選那么多內容,設那么多點面,不是要教者還像過去那樣,一點點地掰碎了喂給學生,而是要善于指導學生的語文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 性。也就是說,教師的主要職責是引導學生自學,挖掘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這就要求我們的 教學思想必須由重教轉變為重學,即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自得學習。
2.教材對教學的要求有了大變,而實際教學的方式方法尚未大變過來。過去的教材教學,在教參的導引下,呈現出千篇一 律,條塊分割的“八股”模式。新教材的教學要求與教參導向呈現出重點突破、一線拉動的 新思路。學年度有學年度的重點,每冊有每冊的重點,每單元有單元的重點。既然重點明確 ,教學中就應緊扣重難,突破重點,帶動相關問題化解。[來源:學_科_網Z_X_X_K]
三、綜合思考
新生事物的產生都會有它的兩面性。新高中語文教材也不例外。
1.新教材的選作題有難度。選作題雖是新題型,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把握有著重要的作用,但它們有著相當大的難度,不太適合現代中學生。往往學生盲目而論,教師和學生陷于兩難境地之中。[來源:Z。xx。k.Com]
2.選文有的過于陳舊。新教 材所選課文多是現代以前的作品,距今較為久遠,雖是名作,但普 遍缺乏現代生活氣息,閱讀后所產生的教育感化效果就不大明顯 。
3 .題目的設計不夠合理,新教材課文 的思考與練習幾乎都位于課文后面,并且缺乏靈活性。其實思考與練習應靈活地置于課文的各部分。[來源:學|科|網]
4.閱讀測試難以落實,自讀課文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它難以讓學生完成 知識與能力的遷移,所以對于學生來說,雖然在學習時掌握了鑒賞文學作品的方法技巧,但不會靈活運用。
總之,新教材走出了語文教學重基礎輕能力,重 訓練輕讀寫,重傳統輕 創新,重課本輕實踐的誤區。讓學生掌握一定學習方法,才能不斷積累知識。正 確的觀念,可以產生正確的方法,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就可以 打開知識的寶庫。高中語文教學,不僅教基礎,更重要的是教觀點,正確的思維方法、正確的學習方法、終生的學習方法、創新的學習方法。掌握了這種方法,無論教材怎樣變,都可以以不變應萬變,化知識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