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對權威文獻的認真梳理,對日本著名詩僧一休宗純的生平做了概述,涉及其身世、學佛經歷、法系、弟子、愛情生活、著述、對后世的影響等方面的內容。一休宗純的禪學、詩文和生活,都深受漢文化影響,值得深入研究。
關鍵詞:一休宗純;生平;著述
在日本室町時代以及之前的鐮倉時代,活躍于京都、鐮倉的五山十剎以及其他宗派寺院的禪僧們,創作了大量的漢詩文,后世稱之為五山文學,或“禪林文學”。其中一名以奇言怪行著稱的高僧,他就是一休宗純(以下簡稱一休),集得道高僧、狂放詩人、破戒情僧于一體,身世極富傳奇性,他創作的漢詩浸潤著濃厚的漢文化因子,一休的詩、一休的禪、一休的狂、一休的色,都和中國文化有或顯或隱的關系。
一休的生平主要記載在由其弟子祖心紹越撰寫的《東海一休和尚年譜》里面,此年譜雖然客觀,但卻不全面,比如出于為一休隱諱的考慮,年譜就沒有記載晚年一休與情人盲女森的愛情交往。
一休宗純,通稱為一休,其中 “一休”是他的法號,“宗純”是他的法名(法諱),他的乳名是“千菊丸”,后來又名“周建”,別號“狂云子”、“瞎驢”、“夢閨”等,是日本室町時期的大名鼎鼎的禪僧,并與“惡僧”道鏡、“佛法大師”空海并稱為日本三大奇僧。一休出生于日本應永元年(1394)正月初一,取名為千菊丸,父親是后小松天皇,母親是藤原氏。一休的母親藤原氏是南朝貴族之后,被后小松天皇納為嬪妃,很受寵幸,并懷上了一休,但不久被別的后宮妃女妒忌,讒言說她:“彼有南方志,每袖劍伺帝” ,從而被逐出皇宮。由此,一休雖為皇子,卻生于民間,長于貧賤。
六歲時,一休離開母親,進入安國寺做了僧童,僧名為周建;十三歲,開始學寫漢詩,十五歲,即寫出膾炙人口的詩歌《春衣宿花》,博得了詩名;十七歲,追隨關山派的謙翁宗為學法,謙翁給他取法名為“宗純”;二十二歲,從大德寺派的高僧華叟宗曇習道,之后,華叟宗曇為他取了法號為“一休”,由此 “一休宗純”這一名稱開始確定下來,其中的“一”和“純”都是純粹無雜的意思,“宗”則是其師華叟宗曇的“宗”的系字,以表明一休的法脈,“休”則含徹悟的意思 。
二十七歲,一休夏夜聞烏鴉的鳴叫而悟道,并作偈曰:
“十年以前識情心,嗔豪機在即今。鴉笑出塵羅漢果,昭陽日影玉顏吟?!?/p>
一休悟道后,其師欲立他為繼承人,一休予以拒絕,后來又離開寺院,開始了狂放不羈的生活,這種生活一休并沒有過多地隱諱,他的不少詩歌即是以此為題材的。一休的老年生涯是精彩的,一休的最重要的愛情就在這一段時間里展開,七十八歲時,他開始與盲女森戀愛同居;八十一歲,敕命任大德寺的主持;八十五歲,創設如意祖塔;八十八歲,一休逝世,葬于慈楊塔。
在法系上,一休屬于日本臨濟宗大德寺的法系。大德寺的法系源流如下:圓悟克勤(中國宋代禪僧)——虎丘紹隆——應庵曇華——密庵咸杰——松源崇岳——運庵普巖——虛堂智愚——南浦紹明——宗峰妙超(大燈國師)——徹翁義休宗純亨——言外宗忠——華叟宗曇——叟宗頤。
養叟宗頤和一休宗純是同門師兄弟,然一休對養叟頗為不滿,還寫過一些詩偈諷刺他。華叟宗曇逝世后,一休離開了大德寺,養叟成了大德寺的主持。養叟去世后,日本天皇任命八十一歲的一休為大德寺的主持。據《東海一休和尚年譜》記載1474年,“師八十一歲,二月廿二日廣德寺柔中隆和尚,捧敕黃來,致大德寺主持之請,不可辭也……卒書而應之?!?/p>
在法系傳人方面,一休的弟子主要有沒倫紹等、睦室宗陳、桐岳紹鳳、祖心紹越、北海紹岱、歇叟紹休、南江宗沅、知庵紹聞、濟岳紹派、大甫宗元、明秀宗圓、秀岳紹俊以及子天育公庵主等人, 人數不算少,但他們的影響力比不上養叟宗頤的弟子。
一休的主要著作有《狂云集》、《狂云詩集》(大致相當于《狂云集》的續集,然兩者的主題略有差別)、《自戒集》、《一休法語》、《骸骨》、《二人比丘尼》、《佛鬼軍》和《摩訶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解》等著作 。其中的《狂云集》大部分是漢詩,還有一部分是偈語和法語。在漫長歷史的傳播中,《狂云集》和《狂云詩集》分別出現了不同的藏本、版本。
日本學界對一休的研究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迄今為止,僅研究一休的著作和傳記就有數十種,尚不算相關的論文。較重要的有:高島米峰著的《一休和尚傳》,西村惠信著的《狂云一休》,水上勉著的《步隨一休》,山田宗敏著的《大徳寺與一休》,牛込覺心著的《一休講般若心經》,超妙著的《大燈國師一休宗純》,講談社編的《一休和尚漫游記》,芳賀幸四郎著的《一休的禪畫:瘋狂破壞之美》,柳田圣山著的《一休:狂雲集》,川口松太郎著的《一休的門人》等。日本學界關于一休的研究,涵蓋了詩文、生平、禪學、藝術、法系等多個的層面。
中國國內對一休宗純的研究還很少,只有少數幾種日本文學史提及了一休,較值得注意的是葉渭渠和唐月梅撰寫的《日本文學史》,有一小節介紹了一休的生平和詩文成就,這應是中國內地學界第一次較正式地論述了一休。此外,臺灣作家陳文婉寫有一本類似傳記體的小說《機智狂云子:一休禪師》,亦有部分內容是對一休的評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