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論文新課標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教學,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與習慣。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本著開放性教學的宗旨,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指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一、開放性學習的基本原則
1.協作性原則
在運用以上教學方式的同時還應該注意培養學生的協作學習能力。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學習是一種很好的組織形式,在小組協作活動中,學生可以將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探索、發現的信息和學習材料與小組中的其他成員共享,甚至可以同其他組或全班同學共享。在此過程中,為了達到小組學習目標,個體之間可以采用對話、商討、爭論等形式對問題進行充分論證,以此培養合作精神。
2.開放性原則
開放性學習方式就是指靈活多樣的、綜合化、富有個性特征的,而非單一的學習方式。這樣的學習方式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習者的主動性,而且學習者能根據需要靈活自主地選擇某一種或某幾種學習方式組合進行學習。它使學生在學習中表現出積極主動、樂于探究、善于合作的特征。
3.民主性原則
不論何種開放性教學,都應該注意遵循實施過程中的民主性原則,這一點直接關系到開放性教學實施的效果。教學中,當學生有精彩的表現時,教師要給予表揚和激勵;當學生回答有錯時,教師更應該給予鼓勵,只要他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敢想、敢說,敢于質疑,積極思考,無所顧忌,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獲得知識,體驗情感,獲得人格的發展。
二、開放式課堂教學的特點
1.時代性
只有及時引進“活水”,才能激活“死水”。教師要有意識地吸收學科前沿、時代前沿、世界前沿的成果,才能使課堂教學永遠鮮活、富有生命力和時代特色。
2.創新性
語文教學的生命力在于創新,創新是開放教學的核心。開放的課堂教學要啟迪學生智慧,開發學生想象,培養學生質疑,鼓勵學生創新,百家爭鳴,不拘一格,多角度、全方位、創造性地解決教學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3.主體性
關注差異、尊重個性是開放教學的邏輯起點。開放的教育以人為本,強調人的主體作用。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問題讓他們提,疑點讓他們議,過程讓他們走,結果讓他們悟,充分體現學生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獨立性、創造性。
三、開放性教學的策略
1.靈活運用教材,重組教學內容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是學習的載體。葉圣陶先生強調:語文教材只不過是例子,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這門工具,形成自己的能力是至關重要的?!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構建開放式的課堂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靈活選用教材內容,根據教學所需,適當地對教材進行刪減增補工作。
新課程標準下的漢語拼音教學,每一課都配有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情境圖”,創設學習字母的情境,用以指導學生觀察,同時配有相應的“語境歌”,幫助識記。在教學中,教師要有側重,不能把過多的時間精力投入到教學生看圖說話或背誦兒歌中,而要將聲母、韻母和拼讀練習作為教學重點。在指導學生看懂情境圖的過程中相機學習語境歌,靈活運用生動形象的兒歌,切忌死記硬套。教師更應提倡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己編語境歌,充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2.營造開放的課堂教學環境,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
(1)創造開放的課堂教學空間
在教學實踐中,根據教學設計的需要,可以把教學地點安排在室外,也可以安排在室內。如果在室內教學,就可重組、創新座位排列。座位不能是統一的“秧田式”,可排成“蜂窩狀”,還可圍成圓、半圓;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座位、自由組合,等等。如在室外,可分組閱讀,也可集體討論。這些形式的變化,目的在于打破以往呆板、單一的教學形式,為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開展多向交流營造寬松的環境,為學生開展創造性學習創造良好的條件。
(2)營造開放型的課堂氣氛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只有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下學習,才能思維敏捷、思路開闊。因此,在新教材教學中,要聯系語文教育教材適時創設情境,讓學生體驗到自我價值感、對集體的歸屬感和個人能力感。一方面,課堂上允許學生插嘴說話,自主站起來發表見解。另一方面,可以巧妙運用激勵語言,激發學生創新的欲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學生主體的成功體驗,善于發現不平凡的、有價值的問題或見解,給予坦誠、真切的鼓勵,發揮教學“促進者”的作用。
3.建立開放型的師生關系
“教育永遠是心靈對心靈的教育”。現代開放教育觀認為:開放式的師生關系是以民主平等為核心的雙邊互動關系。筆者聽過一節語文觀摩課,課堂上,老師那一聲聲真誠的呼喚:“孩子們,真好!”“真好!孩子們!”代替了往常堂課中的“同學、大家、你們”。這不僅是形式上的變化,而且是一種以愛為核心的教育思想的體現。難怪,在這節課上,學生們如坐春風,如沐春雨,是那么幸福和滿足,這是真誠的力量,愛的力量。“只有領悟平凡才懂得開放”,教師要從“傳道、授業、解惑”的圣壇上走下來,到學生中去,以朋友代替師長,以商量代替命令,以寬容代替責難。教師要敞開心門,以心靈碰撞心靈,以感情贏得感情,以真誠感受真誠,讓學生在被愛中學會愛別人,鉛華盡洗,還給課堂一片明凈。
總之,語文是一種文化現象,是一種文化環境。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應該把語文學習與其他學科的學習整合起來,在語文教學中貫徹開放式課堂教學,使學生具有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充分發現和挖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力,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