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少先隊里每一個隊員都是主人,是兒童自我教育的組織。少先隊的教育主要是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激發隊員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在活動中體驗教育,把機械的知識說教變為心靈深處的共鳴。少先隊員們可以在特定的教育氛圍中感受各種心理體驗,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的發展。隨著現代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以及外來文化的融合等諸多因素,對少年兒童的心理發展產生了正負兩方面的影響,那么,本文筆者就如何在少先隊員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做了如下闡述,僅供參考。
關鍵詞:少先隊員;心理健康教育
一、將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融合到輔導員的教育理念中
中隊輔導員在少先隊的工作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學校里,中隊輔導員一般是語文、數學老師居多,在平時的教學中和學生接觸的機會多,同時對學生的了解就多一些。這樣中隊輔導員就能及時的掌握少先隊員的心態變化及心理特征,從而有計劃、有步驟的制定實施心理教育方案,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少先隊員的心理健康教育單純的靠說教達不到應有的效果,必須結合活動教育,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積極健康的活動中切身感受,如參觀教育基地、開展主題隊會、文娛匯演、看電影、游覽山水等,實現寓教于樂,在了解社會的同時也認識自己。所以說,中隊輔導員應該掌握全面的心理健康知識,樹立心理健康理念,為開展心理健康活動教育做好扎實的基礎。
二、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少先隊活動有機整合
孩子們的學習成績并不代表全部。只注重學習是遠遠不夠的,重要的是加強和學生的情感交流,擁有一個健康的心靈使其獲得全面的發展。在學校教育中,要積極的發揮少先隊的組織優勢,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借助少先隊本體性活動,創設心理健康教育氛圍
少先隊自身的、常規的、基礎的教育活動即為少先隊本體性活動。針對本體活動中的一些積極有利因素,適時有效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教師節到來之時,少先隊開展感恩活動,學校大隊部并不是強制性的下發活動任務,而是將活動的主動權利交給學生,調動隊員的主動性,使他們積極參與,全身心的投入,感知整個過程。 具體活動過程如下:在節日到來之際,利用小喇叭廣播站宣傳有關師愛、敬師等題材的內容,并且發出倡議,征求活動方案。然后將學生們提交的創意再反饋給全體學生,讓孩子們根據平時的點滴選擇出最能體現自己情感的,最符合自己的性格和心理活動方式的方案,如:以“學會感恩”為主題的班刊、制作“感恩教師”的卡片、書寫“感恩的書信”以及開展“學會感恩”為主題的心理活動課等。活動結束后,綜合學生的日記及家長的反映評選出“感恩之星”。這樣的做法讓學生真真正正的參與了活動的整個過程,并且用心感受了老師的辛勞、體驗了關愛,同時在活動之后不時的引導孩子“感恩父母”、“感恩社會”等等。使學生變得孝敬、懂禮。
“中國少年雛鷹行動”是目前少先隊活動的一條主線,為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提供了實踐的平臺。在雛鷹爭章的過程中,把活動過程看得比結果重要,引導隊員積極主動的參與各種心理體驗,理解成功的艱辛與快樂,感受挑戰自我,超越自我的樂趣,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培養健全的意志品質。開展“一幫一”活動,通過與殘疾兒童的手拉手,與學困生手拉手的活動,市隊員們在特殊的人際交往環境中,體驗友情、愛心,體驗不同的生活態度,從而培養他們樂于助人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感,建立起和諧的人際關系。在日常的文化體育藝術活動中,不間斷的為學生提供鍛煉自我、展現自我的機會,健全學生的意志品質,逐步的完善個性品質,獲得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在群體與個體的磨礪中得到自主教育,促進健康發展。
(二)利用主題隊會功效,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個好的教育活動能夠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有助于他們在親身實踐中自我發現,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從而培養他們耐心、堅強、勇于戰勝困難的良好意志品質。少先隊組織活動中最基本的形式是主題隊會,通過開展主題隊會,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把外在的灌輸教育與學生的心理需要結合,培養他們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1.以開展藝術活動為突破口,陶冶學生的情操
根據兒童天生愛跳愛玩的特點,我注重從開展藝術活動入手,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在學生個性特長得到充分發揮的同時,也促進了身心全面健康的發展。讓更多的學生能夠在不同的“領域”中找到用武之地,促使學生個性發展,我組織中隊輔導員在班隊課上舉行“特長展示會”或“小能人露一手”等活動形式,為學生提供舞臺,盡情展示自己的才能進而提高學生鑒賞美的能力,為陶冶學生情操,促進學生提高心理素質服務。
2.通過各種活動,優化學生的心理品格
我組織中隊輔導員在班級開展了以“學會感恩”為主題的班隊課以及其他系列感恩活動,如:“老師,我想對你說......”、“感恩書信”評比等等。正是在這種情感的體驗和交流之中,孩子們長大了,他們懂得了愛是什么,學會去關愛別人,同時體驗到了愛與被愛的快樂。愛也由此得到了無聲的延續。在學校開展的“我最寶貴的—一個需要被關愛的世界”活動中,學生們紛紛走出校門,來到那些需要被關愛的貧困學生、孤寡老人身邊,走進他們的生活,并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思寫成調查表在主題隊會上作介紹,與學生們進行交流。會后學生們捐款捐物非常踴躍。雖然可能只是一兩元錢或只是一把尺子一支鉛筆,但都代表學生們的心意。這讓學生學會同情、關心他人,從而培養其完整個性,高尚人格。
通過主題隊會活動滲透心理教育的內容,淡化了教育痕跡,卻深化了心理教育的效果。
(三)開設一些特色欄目,推動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
為了更好的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師生中,學校組織開設了一些特色欄目,欄目由教師輔導學生負責完成,達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學校定期由輔導員通過校園小喇叭欄目向學生介紹有關心理健康常識、解答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惑,探討關于學生們提出的問題和自己的心理體驗等,形式靈活多樣、內容廣泛,激發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在每周一的班會上,開展“老師,我想對您說”心靈互動,學生在學習上、生活上、人際交往方面有什么煩惱和困惑可以通過書信形式與老師溝通交流,獲得心靈的詮釋。
在黑板報的區域留有專門的“心理健康專欄”。在板報中刊出于學生學習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及學生之間爭論和認識最多的問題。讓每個隊員結合同伴之間平等關系提出各自的解決辦法,并利用隊會時間做討論分析,總結歸納出全面、公正、可觀的結論。在討論中讓學生逐漸明白道理,有所感觸,得到教育。
三、總結
在少先隊活動中,輔導員要把體驗教育、素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結合起來,使它們相互促進,互相補充,把教育落實到實處。在教育工作中,善于把握特殊的瞬間教育契機,適時而有效的對學生進行引導,就能充分發揮少先隊活動的功效,大大提高我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時效,使少先隊員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