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是記錄語文的書面符合體系,識字是學習書面語言的工具,而掌握語言則是人的發展的基本保證。識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的起始階段,是小學教學的基礎,識字教學的質量不僅直接關系到普通教育的水平,而且也影響到全民族的文化科學素質。因此,提高識字教學質量已經成為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個重點。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教學的難點。“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學習的直接動力。低年紀的學生年齡小,自制力差,理性不足。學習上,他們的無意注意占主導地位,有了趣味性,才能不斷吸引兒童的無意注意,激發兒童的認知欲望,因而要培養學生對漢字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漢字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體會到識字的成功與樂趣,真正喜歡識字。
一、以多種形式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不斷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才能使他們輕松愉快地進行學習。低年級孩子年齡小,有意注意持續的時間很短,一堂課中如何牢牢抓住他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顯得更為重要。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持久性差,如果一味地讓學生機械跟讀、仿寫,學生很快就會覺得興味索然。低年級的識字教學在課堂上創設生動的情境,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順應學生的心理特點。
1.初讀課文時——送生字寶寶回家
即在初讀課文時,讓學生知道自己要對照生字表,把文中的生字找出來,圈上圓圈,把生字寶寶讀通讀順,再去認讀課文,這樣的方法好記好操作,學生樂意完成。同時一個“送寶寶回家”詞匯更能激發學生內心的責任感和自豪感。
2.仔細讀課文時——看生字寶寶干活
學生讀通讀順課文之后,讓學生“看看生字寶寶干活”問題新奇有趣,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而此時,好奇心就會轉化為一種巨大的內驅力,使學生勇敢地走入文中,自覺地用各種方法挖掘生字的含義。
3.讀完課文之后——帶生字寶寶出門
在學完課文,讓學生告別“家”,別忘了帶上生字寶寶,這符合兒童心理和認知規律。并讓學生說說:你準備用什么方法識記生字字形。這樣,在情境中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了學生的認知情感,使學生在游戲、活動中識字。
又如讓學生認讀二類生字的過程,由于二類字較多,學生很容易產生厭倦心理,我就讓學生開展競賽讀的活動。“開火車” 的形式讀生字,比一比哪列火車不會脫節。采取分小組競賽認讀,學生在挑戰中認讀,在比賽中識記生字,在愉快的氛圍中完成學習任務。又如在讓學生寫筆畫、數筆畫時,我讓學生根據筆畫數,把“字寶寶送回家”。此時,枯燥的數筆畫就變為生動的游戲過程。
二、采用直觀的教具、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低年級孩子以形象思維為主,單憑教師的講述很難對某個字產生深刻的印象。遵循教學的直觀性原則,恰當地運用直觀教具,尤其是電教手段,可以使復雜、抽象的教學內容顯得比較簡單、明確、具體。如在教學時我把字的部首或易出錯的地方用紅色粉筆標出,再配上多媒體的演示,艷麗的色彩、生動的圖象、動聽的聲音,把孩子牢牢吸引住,大大提高了識字的效率。
三、課堂上教會孩子識字方法,讓孩子會學
1.形象記憶法
在識字教學中,通過簡筆畫、動作、語言等,創設情景,使漢字與事物形象地聯系起來,能有效地提高識字效率。如教“哭”字時,學生比較容易寫漏一點,老師可以出示一幅小妹妹哭的圖畫,再讓學生用簡筆畫畫出她哭的樣子,老師指出“哭”上兩個口表示眼睛,一點是哭的眼淚。這樣,學生寫“哭”字時,就會想到這滴眼淚,就不會漏寫這一點了。在教學“輕”的時候,學生就意外的自己找到了識字的技巧——他把工上面的想成了貨物,工人用車搬貨物就更輕了,瞧!多聰明的學生啊!接下來就有好多學生說出了自己的發現,我相信這些學生想忘記這個字都難了。
2.猜謎識字法
學“碧”字的時候我就編了一個謎語:王子和白雪公主坐在石頭上說悄悄話。這個謎語利用了學生喜歡童話故事的心理編的,這樣學生就高效率地記住了這個生字。如“午”也可采取類似的方法:遠看像頭牛,近看牛無頭,時間正是日當頭。
3.互幫互助,在合作中識字
一個班級的學生必然存在個體差異。面對眾多的學生,教師難以一一關注。互幫互助,小組合作學習是最好的解決方式。如交流不同的識字方法,對于同一個字,不同的學生,甚至是同一個學生也可能會想到幾種識字方法。通過交流,能形成資源共享,能分享彼此的識字方法,互相啟迪,互相借鑒,整合不同的觀點,汲取彼此的智慧,從而達到共同成長,共同進步的目的。如有的學困生學生字時寫錯別字,我就讓小組同學互相檢查、互相指出,并且要糾正錯誤的地方。這樣,不僅幫助了別人識字,而且也提高了自己的識字能力。
4.鼓勵孩子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
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成為一個發現者、創新者,他們喜歡用自己獨有的方式去認識事物,得到肯定后往往會獲得心靈上的滿足,并會用更高的情趣,更積極的方式去探索新知。教師要想方設法保護他們這種熱情,鼓勵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識字,不要強求統一。
5.聯系生活,在開放中識字
識字并不是獨立的語文教學環節,如果只局限于課堂上的識字,只局限于書本上的識字量,那是遠遠不夠的。生活處處有語文,要引導學生從小樹立大語文觀,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多渠道識字,在開放中識字,不斷擴大識字量。
社會文化生活中處處有文字,走在校園,墻上大字標語,中國地圖,世界地圖,黑板報上的少先隊專刊、各種宣傳欄;走出校門,大街上的各種廣告牌、標語、街道名、商店里各種商品的包裝、說明等;走進家里,各種報刊、雜志、電視上的廣告、字幕等。漢字就在生活中,它無處不在,要鼓勵學生多問問、讀讀、認認、記記。
四、及時鞏固,防止學生識字回生
低年級學生識字的主要問題是學得快,忘得也快。識字回生的現象相當普遍。其實這也是一種正常的心理過程。因為遺忘的進程是在多種因素下產生的。如識記材料的性質和數量,學習程度等。為了避免學生識字回生現象大量發生后難于補救,要適當控制識字速度,不要過分貪多求快,適當控制學習程度,盡量避免低度學習和過度學習,學后及時復習鞏固。
總之,識字教學不能千課一面、千篇一律,讓學生覺得是一種負擔,而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中,在體驗成功與樂趣中,讓一個個方塊漢字,化為一個個有個性、有生命、充滿智慧的東西,進入孩子的世界,走進孩子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