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些年來,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壯大,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逐漸開始加強對精神文化領域的關注。黨的十八大會議更是將傳統文化的保護作為重要的行動要領來實施。本文通過具體分析目前文化遺產在我國民族發展中的地位,不斷將文化遺產事業在經濟發展的作用發揮到最大。
關鍵詞:傳承體系;文化遺產;經濟發展
引言
文化是人民的精神慰藉的主要來源,加強對精神文化的弘揚和保護,對一些重點文物單位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這樣對于促進我國文化的繁榮發展,具有非常關鍵的價值。
一、文化遺產的事業的重要性
對于任何一個民族而言,文化遺產是整個民族演變發展最直接的標志和歷史遺留物,同樣也是民族文化以及精神的媒介,所以必須不斷的強化對文化建設的保護,傳承,大力發展文化遺產事業,轉變思想,深入的認識和了解文化遺產事業的重要性程度。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文化遺產在民族發展過程中的地位日顯突出,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經濟的發展,融入到社會的眾多方面。這主要是由文化遺產自身的屬性決定的結果,因為文化遺產具有深厚的歷史以及科研價值,同時對文化旅游產業也具有相當程度的推動效果[1]。文化遺產串聯了古代和當代的文化交流,是一個民族精神文化的象征。文化遺產已經逐漸成為推動民族之間團結友愛,激發民族愛國情感,以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方面的重要的推動力。
之所以如此的強調文化遺產的重要性,其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文化遺產是由普通的大眾創造的,也是文化遺產的傳承人,經過歷史的不斷變遷,我國歷史上出現了數量龐大的文化遺產,其中都蘊含了普通大眾的智慧和凝聚力,所以必須讓普通大眾更加普遍的參加到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才有機會實現對文化遺產的傳承發展,合理保護,進而促進我國文化的全面進步和發展[2]。
二、文化遺產事業取得的成果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文化遺產事業的不斷進步發展,在一些方面取得顯著的成果。首先,文物保護的情況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變。不同地區的政府加大對文化遺產保護的財政投入,相關部門加強對文物的保護力度,使得我國的文化遺產保護事業取得飛速發展;其次建立系統的文化法律保護體系,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了相關法律,國務院頒布了有關的法條,從而為我國的文化遺產事業的保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再其次博物館數量急劇攀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不斷提升。據有關的數據顯示,我國不同類別的博物館數量已經接近突破4000座左右,其中種類繁多,從而為廣大的民眾提供一個同文化親密接觸的平臺和機會,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最后文物對外交流頻繁,讓我國傳統文化不斷地走向世界。我國近些年來,同很多國家簽訂了文化遺產的保護協定,從而成功的找回大量流落境外的文物。同時開展不同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動,在一定程度上為傳播中華傳統文化起到了一定作用。
三、文化遺產在經濟發展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
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發展的初級階段,我國經濟也逐漸邁向全面小康社會的道路,在這樣嚴峻的形勢面前,必須大力發展我國經濟發展方式,傳承和保護文化遺產,實現觀念創新,文化創新以及保護創新等方面的改變。
1.實施科技扶持的理念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其逐漸成為我國文化遺產保護的主要力量。文化遺產的科技工作應該從文化遺產保護的科技制度建設為根本性目的,利用當前的先進的科學技術,網絡技術以及生物科技技術等相關方面的技術為支撐,建立當代科技考古制度,文化遺產修補制度,以及文化遺產管理制度等等內容。堅持將科技同文化遺產進行有效的聯系,提升文化遺產跨學科建設的速度,大量建立相關的實驗基地,科研基地等體制。將科學技術作為主導力量,不斷進行研究,實現對文化遺產保護重點技術的突破。
2.堅持人才培養的方針
在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發展過程中,人才是其中占據重要地位的要素。文化遺產的培養工作必須根據實際的文化遺產的需求,大量培養先進,優秀的人才,制定優秀人才的有效機制,依托高等院校,培訓基地等方面的特點,對相關人才進行大力的培養。堅持以提升基層行政,保護文化遺產為主要內容,加強對基層文化行政部門人員的培訓。堅持以提升文化遺產管理水平為主要方向,對于一些著名的文化遺產管理部門和機構的相關工作人員加強培訓。堅持以提升文化遺產保護專業性水平為核心,強化對文化遺產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力度[3]。
3.發揮重大項目的帶動作用
所謂的重大項目,一般情況是指對于我國經濟,文化,以及政治等方面產生重大作用的工程,其主要的服務對象是廣大的民眾。所以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可以充分的利用重點項目工程的媒介作用,不斷促進文化遺產事業的快速發展,體現文化遺產的重要價值。按照現階段國家政策的部署,我國目前文化遺產的工作內容是構建全面的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充分的保護文化遺產。在考古發掘,文化保護以及其他一些方面,建立一系列的具有顯著引領效果的重要文化遺產項目。譬如絲綢之路,茶馬古道路線文化遺產保護等等,通過這些項目,以期能夠更好的提升我國文化遺產保護的整體水平。
4.建立一批傳統文化展示體驗基地
在文化遺產的保護過程中,不但需要從骨子里進行保護,同時還需要借助一定的載體將傳統文化的實質展現在普通大眾面前。讓博物館走向普通大眾的日常生活中,讓民眾在不斷的接觸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另外還應該不斷的強化對博物館管理和運行,提高綜合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博物館社會教育性能,打造出一批社會教育公益活動品牌。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讓普通大眾同博物館緊密接觸,深入了解傳統文化,最終起到保護文化遺產的目標。
四、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具體分析目前文化遺產在我國民族發展中的地位,不斷將文化遺產事業在經濟發展的作用發揮到最佳水平,以期能夠更好的推動我國文化遺產保護水平。
參考文獻:
[1]龍佩林,范本祁.我國傳統體育文化遺產在體育強國建設中的價值及其傳承體系構建[J].四川體育科學,2013,1(15):1-2.
[2]王雋.我國政府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欲傳承中的行為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3):13-22.
[3]呂曉斌.基于產權視角的自然文化遺產保護機制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13,(5):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