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高職院校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前提,也是高職院校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制度建設不僅是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這些制度也是建設與發展“雙師型”教師隊伍的重要保障,因此,高職院校在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的過程中需要加強相關制度的建設,以此為契機促進“雙師型”教師隊伍的發展。
關鍵詞:制度建設;雙師型;發展
高職院校的發展不僅需要科學的理念作支撐,更是離不開人力資源的發展與利用,教師作為學校最主要的人力資源,他們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推動學校的發展。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是高職院校永不過時的論調,緣于高職教育培養目標的特殊性,教師隊伍建設的重點應放在”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上。隨著社會的發展,職業教育為社會輸送大批技能型人才的作用也日益突顯,并且已有的“雙師型”教師隊伍的質量也有待提高,這就需要繼續加強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本文將從制度方面來分析如何建設高職雙師型教師隊伍。
一、制度建設在高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中的意義
制度是人們在社會活動中需要共同遵守的某種規定或行為準則,會對某一范圍內群體的行動產生約束,因此,制度具有約束性、指導性、規范性、激勵性等特點。為了使“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我們需要加強相關制度建設。
1.制度建設是高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
從制度的概念我們可以看出,制度本身所包含的內容就告訴了人們該做什么 以及怎樣去做,為某一項工作提供了明確的程序或步驟,指明了行動的方向,這也體現了制度的指導性。目前,在高職院校發展過程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已經成為一項常規工作,我們在建設高職“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同時也要制定相應的制度,事實上,應該是制度先行,制度制定以后我們便可以依據制度的內容分步驟進行工作。當然,一般而言,制度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一個系統的工程,我們再建設的實踐中會碰到各種各樣的意想不到的問題,這些問題或許是我們在制定制度時沒有考慮到的,是無章可循的,往往要經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發現新的問題-解決新的問題”周而復始的循環過程,才能準確把握我們將會面臨哪些問題,這就需要我們不斷修訂完善“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制度的內容,為以后的工作提供指導。所以說,從這一角度來看,制度建設也是高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
2.制度是高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保障
無規矩不成方圓,制度本身的規范性以及約束性就起到了這種“規矩”的作用。高職“雙師型”教師作為高職院校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其建設工作必須落到實處。“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并不是一個新的事物,迄今為止已經有了近20年的發展歷程。最早將“雙師型”教師表述上升為國家政策層面的文件是1995年原國家教委頒布的《關于開展建設示范性職業大學工作的通知》(教職[1995]15號),文件中第一次在政策上明確提出了“雙師型”教師的概念。[1]高職“雙師型”教師隊伍經過較長時期的建設,取得了一些成就,比如專業教師中“雙師型”教師的比例逐漸提高,雙師隊伍的素質不斷提升,但是隨著市場上人才需求結構的變化,社會對高職教育培養的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也給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帶來了新的挑戰。為保證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成為一項長久的教育工程實施下去,就必須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去保證它的運行。
二、加強制度建設,促進高職雙師型教師隊伍發展
在職業教育發展歷程中,“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被過多的研究者所關注,其中有職教理論家,也有職業院校一線的教師,但是他們的研究要么重在“雙師型”教師的概念、內涵等理論上,要么重在“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具體途徑上,很少有人從制度層面去系統地研究“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如果我們在已有的研究基礎上,從制度層面上去考慮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那么我們將取得更好的效果。
1.轉變觀念,認識到制度的重要性
從國家層面上看,國家不少和教育相關的政策里都提到過“雙師型教師”,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專門的、明確的文件對“高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加以規定的,但職業教育要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自始至終都是一個“政策產物”。[3]從學校的層面上看,基于國家政策對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的重視,職業學校將“雙師型”教師作為衡量學校發展的一個標準,從而將“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作為學校的重點工作來抓。盡管目前各高職院校都在不同程度地進行“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但效果和重視程度卻有著較大的區別,部分學校在“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上是為了應付評估而走形式。
筆者通過對湖南幾所高職院校的走訪調查發現,各學校對于建設師資隊伍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比如安排教師下企業鍛煉,鼓勵教師繼續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組織教師外出參觀考察,開展各種形式的師資培訓活動等。與此同時,各學校也形成了一系列的《師資隊伍管理制度》,比如《全面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實施意見》、《教師教學工作基本規范》、《教師授課資格認定辦法》、《教師專業實踐管理辦法》、《中青年骨干教師選拔培養辦法》等,但是在這眾多的制度中,很少有專門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制度的。不少教學管理人員認為,不管是普通教師還是“雙師型”教師,他們都屬于學校的師資隊伍,學校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就涵蓋了“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所以沒有必要制定專門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制度。
高職院校為了進一步發展“雙師型”教師隊伍,必須要重視配套制度的建立與完善。一方面,高職院校的管理者應該認識到制度在“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中的作用與地位。由于“雙師型”教師的要求不同于普通教師,必須分開建設、區別培養。另一方面,高職院校管理者在制定相關制度時要考慮到外界因素,比如人才市場需求結構的變化、社會經濟的發展需求、職業教育的發展實際等,制度的內容要具有前瞻性、科學性、實用性、可操作性。
2.加大力度,形成完善的制度體系
為了更好地建設“雙師型”師資隊伍,高職院校要加大建設力度,建立完善的建設制度體系,總的來說,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努力:
第一,建立“雙師型”教師資格認證制度。2008年4月教育部下發的《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方案》(教高〔2008〕5號)中對“雙師型”教師重新做了界定,這是對“雙師型”教師概念界定的最新文件,也是高職院校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導向,但是教育部的這一標準是針對所有高職院校提出來的要求,并不是很具體,各高職院校應以此為依據細化各項標準,分學科、分專業、分類型、分級別制定“雙師型”教師資格認證標準和條件。
第二,建立嚴格的“雙師型”教師準入制度。目前,高職院校教師多來源于高校畢業生,他們具備相關專業的理論知識,但是缺少企業工作經歷,這部分教師在未進行系統的培訓之前是難以達到“雙師”標準的。為了解決高職“雙師”隊伍先天不足的問題,學校就應把好“雙師”教師進口關,在招聘教師時,要明確“雙師”要求,不能僅憑某些職業資格證書和學歷證書就認定為“雙師”,必須要有企業工作經驗以及相關專業技能證書或職業資格證書,并且對于應聘者的企業工作經驗必須要有有效的證明。
第三,建立校企合作的培養制度。一般而言,企業技術骨干不太愿意放棄企業的工作崗位而成為一名全職的高職教師,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雙師型”的來源,高職院校要提高“雙師型”教師的比例,很大程度上就要依靠后天的培養,建立校企合作、雙聯互動的培養制度是高職院校的必然選擇。從“雙師型”教師的概念來看,它的培養就離不開企業,企業在培養高職教師時,應制定詳細的培養計劃,確定培訓內容,培訓結束后,要進行嚴格考核,合格的人員才能頒發培訓結業證書。
第四,建立雙師型教師職稱評審制度。目前,高職教師職稱評定還是依據普通教育的標準,沒有專門的高職教師職稱評定標準,更談不上“雙師型”教師職稱評定標準。按照現行的職稱標準,多是以論文、課題、著作為主,“雙師型”教師一方面要講授夠用的理論知識,一方面要對學生進行技能培養,在理論研究方面遠遠不及普通高校的教師,這就會給高職教師們造成一定的學術壓力,如果他們將過多的精力放在寫論文、出著作上,勢必會影響到其專業技能的提高。因此,我們應該根據高職“雙師型”教師的實際情況,制定適合“雙師型”教師發展的職稱評審制度。
第五,建立“雙師型”教師考核制度。目前,很多高職院校并沒有專門的“雙師型”教師考核標準,這就很難凸顯出雙師型教師的特點和要求。對“雙師型”教師的考核不能局限于教學、科研上,要制定專門的技能考核標準,并且其專業技能要符合社會發展的實際,要以此激勵他們不斷更新知識、提升自身專業技能。另外,對“雙師型”教師的考核要真正實現3600考核,要引入企業技術骨干進行考核。
參考文獻:
[1]李夢卿,張碧竹.“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制度的回顧與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2(02).
[2]黃榮英等.制度層面探析高職高專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J].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03).
[3]胡旭暉.湖南省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構建的研究[D].中南大學,2008(06).
[4]李利.當前我國“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政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05).
[5]裴新明.校企合作共建高職院校“雙師型”師資隊伍策略之探[J].人力資源管理,2013(12).
作者簡介:崔德明(1970—),男,教授,碩士研究生,長沙商貿旅游職業技術學院教務處處長,研究方向為高職教育管理。
唐巧(1986—),女,助教,碩士研究生,長沙商貿旅游職業技術學院課改辦,研究方向為高等職業教育。
【項目資助】: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2年度一般資助課題《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制度創新研究》(課題編號:XJK012BZJ007)階段性成果。2012年湖南省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專業化發展支持體系構建研究”(課題編號:ZJC2012020)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