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冷戰后,作為全球唯一超級大國的美國因為奉行冷戰思維的舉動而備受國際社會詬病。冷戰的結束給美國建立世界新秩序提供了條件,但是世界新秩序在美國前總統喬治·布什的解釋下卻從未有意放棄單邊主義。美國外交的目的就是在最大限度上保護美國利益,而自一戰后威爾遜總統開始,美國的利益開始在世界范圍內考量。冷戰時期與蘇聯的對抗,使美國外交政策中對美國利益的維護得以升華,并最終形成冷戰思維延續至今。
關鍵詞:冷戰思維;外交政策;美國;延續
冷戰結束以后,美國改變一貫的以意識形態為旗號,遏制共產主義勢力的發展進而與蘇聯爭奪歐洲控制權,進行軍備競賽并像熱點地區派遣軍事力量插手其內政的外交政策;轉而以“人權高于主權”的旗號來掩飾意識形態中的對抗,借助北約和亞洲地區盟國推行軍事威懾,以此來達到維護霸權的目的。美。
“冷戰思維”一詞,是指在“東西方冷戰這個國際大環境中人們觀察國際事務的特有的思想模式和認識框架”,即“過分強調國家間意識形態或價值觀念的對立”,冷戰后美國的外交政策雖然在新形勢下產生了一系列變化,但冷戰時期形成的富有針對性和侵略性的特質沒有發生變化,這也是國際社會聲討美國外交政策的主要原因。面對國際社會的質疑,美國外交堅持冷戰思維必然有其根深蒂固的因素。
一、外交冷戰思維成績斐然
蘇聯解體,美國宣布“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但這并不意味著冷戰思維的死亡。美國的外交冷戰思維成功的在半個世紀的時間里遏制了一個與自己等量齊觀的對手并最終將其推入解體的境地,并以此將美國的名字牢牢地篆刻在20世紀歷史的扉頁上,所以美國堅持外交冷戰思維是基于在冷戰中美國作為勝利者這一事實為根據的。
一方面,美國陶醉于外交冷戰思維下對蘇主要政策的“遏制戰略”不僅避免了將美國帶入另一場戰爭,而且以和平穩定的方式剪除了與美國在冷戰時期對抗的主要國家。蘇聯解體后,美國認為遏制戰略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使命已經完成。遏制戰略的成功代表了美國外交冷戰思維形成的初衷,在冷戰后美國仍然把追求國家利益放在首位,于是冷戰思維作為美國爭取“全球霸主”道路上的成功經驗就和美國建國后的諸多外交原則一樣得到了保存。
另一方面,其冷戰思維下的外交也不乏敗筆。半個世紀的冷戰出現了諸如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的緊急情況,這既不符合美國對“絕對安全”的追求也進一步加深了美國利益的不確定性。
二、美國追求全球霸主地位的目標沒有改變
二戰后,美國面對虛弱到需要美國援助才能復興的西歐和經濟上幾近崩潰的日本,意識到美國領導西方世界的時代已經到來,但共產主義的蘇聯卻站出來與美國分庭抗禮。一方面,美國極力避免與蘇聯勢力直接發生武裝沖突,另一方面又無法無視共產主義勢力的大行其道。于是冷戰的端倪初現。
美國外交的冷戰思維首先促使馬歇爾計劃的實施,起到安撫西歐的作用,再領導西歐對蘇進行遏制戰略。但是雙方的矛盾,既有國家利益的根本性沖突,又有意識形態上的互相敵視;最重要的一點,雙方都追求絕對安全,無法置自身國家安全于單純的協議和承諾之上。于是美國推行“遏制戰略”為美國全球總戰略正好迎合了當時美國對蘇聯的冷戰需要,這也是冷戰政策最好的理論說明。
美國提出的世界新秩序,如同美國一直以來秉承著的外交政策一樣,充斥著美國例外論、泛美主義和單邊主義的傾向。例如,美國領導的反伊拉克軍事行動得到了很多國家的財政援助,這些援助幾乎承擔了這場戰爭90%的費用。[來保證美國在新的時代中建立其領導地位和維護自身利益。這與冷戰時期美國領導西方世界的力量來對抗共產主義如出一轍。
與冷戰時期相同的兩點,一是美國的霸主地位追求,二則是美國堅持的冷戰思維。兩者都應世界局勢的改變而做出了相應的調整,但原則美蘇對抗的一系列冷戰成果在時移世易的狀況下不可能再助美國取得類似冷戰的勝利。
三、美國遵循“和平”與“發展”作為當今世界主題的情況下,外交是解決諸多問題的唯一途徑
冷戰時期,“遏制”作為手段,美國可以進行政治上的敵視、中傷、污蔑、攻擊;外交上孤立、奉行“不承認主義”,阻撓對立國家參加國際組織活動;經濟上進行貿易禁運,科技封鎖;軍事上可以武力威脅、核威懾乃至主動挑撥局部戰爭同樣地,美國也需要改變自己在冷戰中對一國主權橫加干涉的霸權主義形象,軍事包圍、政治恐嚇已經不再奏效,甚至經濟制裁也必須放到多邊會談中來決定。所以,外交作為解決國家間問題的主要手段,美國必須給予其外交以符合時代發展的成分,這種成分的代表,就是美國主張的“世界新秩序”。
看似一個新的世界秩序要在冷戰結束后應運而生,可就像海灣戰爭時美國國防部長切尼強調的那樣:“總統外交政策最重要的目標是為了應付未來出現的新的侵略。然后才是建立世界新秩序的問題。”由此可以看出,美國決策層首先是注重冷戰是所追求的“絕對安全”,然后考慮國際局勢變化進而營造符合美國絕對優勢條件下的世界新秩序。
美國外交政策對國家利益的追求,不會因為冷戰結束而發生任何改變,而為了適應國際局勢所做的粉飾也無法改變美國外交的冷戰思維繼續存在。
四、結語
美國在冷戰后繼續奉行外交冷戰思維,是對冷戰中美國取得最終勝利的事實的一種堅持和認可。在美國外交以追求國家利益的最大化乃至謀求維護其世界霸主地位的目標沒有改變的情
雖然美國外交在新世紀發生了許多改變,比如更加強調“人權”問題以取代冷戰中的“共產主義”;更多的從經貿問題著手而非以政治傾向進行評價;但美國外交的基準無疑不會和其形式一樣更多的向當今世界“和平”和“發展”看齊。
總體來說,現階段下美國追求絕對的利益與世界大勢發展不相符合,其對國家利益的界定并未像一戰后一樣隨著世界大勢的變化而變化。一味的追求利益和維持霸主的意圖無疑是落后于時代的,在歷史發展的軌跡中尋找方向以調整國家的戰略目標是國家昌盛的不二法則。若美國一意秉承冷戰意志,那冷戰中蘇聯的結局也就是對美國外交冷戰思維的預演。
參考文獻:
[1] 張小明.冷戰及其遺產[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2] 梅孜.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匯編[M].北京:時事出版社,1996.
[3] [美]雷蒙德·加特霍夫.冷戰史:遏制與共存備忘錄[M].伍牛、王薇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03.
[4] 朱秀芳.美國遏制戰略的歷史考量[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2007(5).
[5] 小阿瑟·施萊辛格.美國在冷戰后世界的作用[J].1994年世界年鑒,美國新澤西1993版.
[6] 汪波.冷戰后美國外交政策中世界新秩序概念的緣起[J].武漢大學學報,2003(3).
[7] Bush,George Scoweroft Bent. A World Transformed[M].New York:Knopf,1998.
[8] Statement by the Honor able Richard Cheney, Secretary of Defense, Concerning Operation Desert Shield before the Committee on Armed Services, U. S. Senate, December 30,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