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灌輸理論工作在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發展中心工作中發揮了巨大作用。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灌輸理論工作也面臨著嚴峻的時代挑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人創立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對馬恩列斯傳承下來的思想政治教育灌輸理論進行了科學、系統的當代化、中國化,取得了豐富的理論成果。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灌輸理論;時代挑戰;當代化
一、思想政治教育灌輸理論所面臨的時代挑戰
思想政治教育灌輸理論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時代挑戰。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灌輸理論的研究的不足和欠缺也是存在的,對思想政治教育灌輸理論的科學性的認識不夠充分,存在著曲解思想政治教育灌輸理論的“過時論”、“無用論”、“強制論”等錯誤認識。
思想政治教育灌輸理論面臨著“三化難題”。
1.灌輸環境復雜化。當今國際,經濟交往、貿易磨擦、政治對抗、地區斗爭等情況不斷,各種形式的矛盾沖突時有發生,兩種社會制度的并存與競爭依存,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更加激烈,西方國家的思想滲透和和平演變不斷加劇,世界在和平發展中存在隱憂。
2.灌輸難度加大化。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全球化趨勢的加快,國內地區發展的不平衡,貧富差距擴大,群眾利益訴求多元化、功利化,干群關系不協調,社會發展不和諧等問題的存在,使得我國國內各種矛盾日益凸顯。在這種復雜多變的內外環境影響下,我國進行理論灌輸的難度加大,任務加巨。
3.灌輸接受排斥化。隨著個體主體地位的凸顯和主體意識的增強,人們對理論灌輸的抗拒和排斥心理加大,這一切都對新時期馬克思主義理論灌輸提出了挑戰。
思想政治教育灌輸理論面臨著“三個消極影響”。
1.市場經濟的負面消極影響。市場經濟自身的盲目性、自發性特點和利益原則、等價交換原則的消極方面,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大學生的人生價值取向。市場經濟的利益驅動原則和競爭規律易使利己主義、極端個人主義膨脹,從而產生損人利己、唯利是圖等不良行為。等價交換原則全面介入到社會生活中,會使“一切向錢看”的思想滋生蔓延,使物欲泛濫。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人們收入差距擴大,出現社會分配不公,加之社會對“大款”們奢靡生活的渲染,影響社會心理,助長拜金主義膨脹。
2.社會不良思潮的消極影響。在商品大潮和各種思潮的沖擊下,人們思想價值觀發生巨大變化。西方敵對勢力一直未放棄對我國意識形態的滲透,他們通過各種媒介,利用各種機會,將西方資產階級自由化的腐朽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傳播進來,部分群眾在紛繁復雜的各種思潮和信息媒介的影響下,迷失了自我,人生價值觀出現偏差。
3.消極腐敗現象的消極影響。少數黨員領導干部經不起執政和改革開放的考驗,經不起市場經濟的考驗,把“理想”、“信念”拋到九霄云外,在金錢美女面前敗下陣來,成為腐化墮落、違法亂紀的腐敗分子。腐敗現象不僅嚴重影響了黨和國家的威信,給人民財產造成極大損失。
二、毛澤東思想中對“思想政治教育灌輸理論”的闡述
毛澤東同志是我黨思想政治教育灌輸工作的創始人之一。1938年,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指出“軍隊的基礎在士兵,沒有進步的政治精神貫注于軍隊之中,沒有進步的政治工作去執行這種貫注,就不能達到真正的官長和士兵的一致”。這里的“貫注”其實質就是灌輸。1940年,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強調指出:“應該擴大共產主義思想的宣傳,加強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學習,沒有這種宣傳和學習,不但不能引導中國革命到將來的社會主義階段上去,而且也不能指導現時的民主革命達到勝利。”毛澤東同志曾強調“沒有正確的政治觀點,就等于沒有靈魂”。而正確的政治觀點不可能在人民群眾中自發地產生,要靠思想政治教育,要靠我們的黨、政、工、團聯合起來,不斷向人民群眾傳播正確的思想政治觀點,同時批判資本主義傾向等錯誤觀點。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同志提出:“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務是向農民群眾不斷地灌輸社會主義思想,批判資本主義傾向”。并進一步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這些言論不僅豐富和發展了馬恩列斯的思想政治教育灌輸理論,而且和中國的實際相結合,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對“思想政治教育灌輸理論”的闡述
鄧小平同志強調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灌輸。他說:“學生從到學校的第一天起,就要對他們進行政治思想工作……又紅又專,那個紅是絕對不能丟的”。在總結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十年以來的經驗教訓時,他指出:“十年來最大的失誤是教育,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單純是對學校,青年學生,是泛指對人民的教育”。如何加強?鄧小平同志強調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特別是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的一元論。強調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使社會主義理論的灌輸更加扎實有效。鄧小平同志的這些思想政治教育灌輸理論中國化的理論為我國改革發展堅定了社會主義政治思想方向。
江澤民同志強調對“全體公民”的思想政治灌輸教育。他指出,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質是做人的思想和意識形態工作,要“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他還指出開展工作的總要求和路徑:“必須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方法上要與時俱進、要“適應新形勢要求,充分運用大眾傳媒和文化設施,采取容易為群眾所接受、所歡迎的方式方法進行”、“要重視和充分運用信息網絡技術,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實效性,擴大覆蓋面,增強影響力”。
胡錦濤同志強調“圍繞學生、圍繞學校”來開展工作。他強調對青年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學校教育、育人為本,德智體美、德育為先”的重要理念。另一方面,他強調“要切實加強學校黨政干部和共青團干部、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哲學社會科學課教師、輔導員和班主任這三支隊伍建設……使他們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更大作用”。他還進一步指出要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作用,要全面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科建設、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和教師隊伍建設,切實改革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改善教學手段,努力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參考文獻:
[1]毛澤東著:毛澤東選集[M], 人民出版社出版,1991年版.
[2]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輯:鄧小平文化選[M], 人民出版社出版,1994年版.
[3]胡錦濤著: 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M], 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2013年版.
作者簡介:陳新川(1982-),男,漢族,四川南部人,武漢紡織大學外國語學院教師、講師、碩士,主要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國文化的現代化走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