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校依托臨床實踐,加強護理專業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加大實訓教學力度,鞏固實踐教學效果,改進實訓教學方法,讓培養出的護理專業學生能真正服務于臨床,以提高臨床的護理質量。
關鍵詞: 高職護理;實訓教學;改革探討
護理實訓教學是提高高職護理專業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為適應新形勢下護理人才的需要,我校依托臨床實踐,加強護理專業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加大實訓教學力度,鞏固實踐教學效果,改進實訓教學方法,讓培養出的護理專業學生能真正服務于臨床,以提高臨床的護理質量。護理實訓教學是高職護理專業必經的課程,是提高高職護理專業學生綜合素質的最有效、最基本途徑。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1、實訓教學不夠切合實際。由于受到經費、設備及安全等條件的限制,傳統的應用化工實訓教學內容一般多為驗證性實驗。例如,用傳統的玻璃儀器和藥品合成乙酸乙酯等,大多數學生搭好儀器后就坐在實驗臺前等待反應完成進行后處理,在整個過程中能促使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動力不足,學生將實訓項目當做應付了事的學習任務對待,實訓效果自然不好。此外,實訓的內容不夠貼近實際生產,如合成實驗過程中的操作練習涉及的設備不夠多,學生實訓的強度達不到要求,如乙酸乙酯的合成中所用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很常見的玻璃儀器,而實際生產中,化工產品的合成基本上都是類似于反應釜之類的大中型設備,實訓操作與實際生產之間的差異導致學生對大中型設備的感性認識缺乏。
2、教學理念陳舊。教師重視課堂上操作要點的講解,強調操作的程序化和規范性,教學目標以教會學生熟練掌握常用的基本護理操作為主,忽視了人文關懷,教學理念沒有涉及人性化服務和以人為本的護理服務理念。學生學習猶如紙上談兵,缺乏仿真環境,無法體會個性化、人性化護理的重要性,教出的學生呆板,缺乏良好的應變能力和溝通能力。
3、學校教學缺乏與臨床實踐的有機結合。護理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專業護理人才,以服務于患者、服務于臨床。護士的工作就是把護理操作技術應用于每一位患者身上,以解決患者的不適。傳統的護理教學方法是學生在護理院校接受全部基礎課程后,統一安排學生臨床見習和實習,實訓教學和臨床實踐嚴重脫節。實習前實訓教學中以模擬人為操作對象,會給學生造成患者都是無生命、無感情的一類群體的錯覺,無形中降低學生今后工作中的責任心和使命感,不利于學生建立良好的護理職業道德。
4、實踐技能考核考評標準不完善。現代護理觀要求任何護理操作都要以病人為中心,而現行的護理實踐考核標準基本上是以技術操作為中心的。這種考核標準勢必引導學生操作時只注重快而準確的完成操作技術,而不顧病人的舒適與否,甚至由于考評標準中過分強調某些細節,致使學生為考試而學習,達不到利用這些操作技術為病人解決問題的教學目的。
二、改進措施
1、更新觀念,崇尚創新,促進發展。護理工作是直接維系人類生命健康的重要專業,在臨床上病人從入院到出院,約90%是護士執行或配合完成的,由此可見護理工作之重要。隨著護理模式的轉變,現代護理工作已由醫院擴大到社區,由單純的疾病護理擴展為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的全而護理,擴大到健康的人群。為了適應這些變化,目前的護理教育應盡快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樹立現代護理教育理念,以人的健康為目標,充分重視在國際社會中有一定影響的、療效顯著的中醫各種保健療法,改善目前的中醫教學條件,將護理中行之有效的療法,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傳授給學生。
2、改革實訓教學方法。第一,突出專業特點,加強實訓教學。人體解剖學是護理專業的必修課,護理教材中70%的內容與解剖學有關,其中操作技術100%與解剖學直接相關。但是由于學時少,時間緊,教學內容多,我們應該遵照護理特點,在傳授理論知識時要以與本專業有密切關聯的知識點作為教學的重點教學內容,改變傳統教學中只重視臨床專業的實驗教學,而忽視護理專業的實驗教學,加強實訓教學,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第二,開展“問題式”“啟發式”等教學方式,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根據教學重點,結合臨床,從教學內容中提出諸多問題,讓學生結合理論知識尋找答案,解決問題。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三,合理使用教學手段。隨著時代的進程,現在多媒體教學已經應用于教學中,而目前的現狀我們應該注意,多媒體教學雖然使我們的教學更加的豐富,生動和形象,而且信息量也很大,但是多媒體教學只是我們教學中的一種教學手段,不能完全替代傳統的板書、板畫、掛圖、模型、標本等,老師必須充分利用多種教學手段,特別是形態學范疇的解剖學,必須結合掛圖、模型、標本等、使學生更加形象,生動地掌握解剖學知識,不能完全依靠多媒體進行教學。
3、實驗操作與臨床實際有機結合,進行實踐教學。在教學實習時間安排上,讓學生從學習的開始就接觸臨床,形成“臨床→課堂→臨床”實踐性的教學過程,使學生的學習過程從課堂延伸到臨床,從理論延伸到實踐,彌補先教學、后實踐的不足,縮小理論與實踐的距離。在實踐教學方法上,采用CAI課件、視聽教材、模擬教具等多種教學手段進行序貫式實踐教學,不僅強調實踐操作的規范性、熟練性,而且注重對人的情感關懷和語言溝通技巧。在實踐教學評價上,考試方法可有筆試、口試、讀書報告、病例討論和臨床能力測試等多種形式。考場可設在教室、實驗室,也可設在病房,實施病人床邊考核。多種考核方法的運用,在突出實踐技能考核的基礎上,有利于考核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及全面評價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
4、完善實踐技能考核標準,注重體現學生的綜合能力對實訓教學進行科學評價是確保實訓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在實訓考核中,應增加學生儀表和舉止、個性品德、學習態度及人際溝通能力等的考評,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評。也可課堂隨機檢查、考核,了解學生通過訓練后的實踐操作能力的獲得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