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語文教學的任務之一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從宏觀而言,閱讀和寫作一樣是沒有定法的,但從微觀來講,學生閱讀課文也和作文起步一樣,又確實有法可依。閱讀在整個語文教學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它是“披文得意的心智技能,是緣文會友的交往行為,是書面文化的精神消費,是人類素質的生產過程?!?/p>
關鍵詞: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方法
如今的語文教學更注重學生對文本的閱讀,要求學生能夠深入文本,挖掘其思想內涵,從而與作者的對話。但是很多學生閱讀文章時,往往是心浮氣躁的閱讀,對于文章甚至有時處于一種旁觀者的狀態。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我們應該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挖掘學生的閱讀潛能,指導學生閱讀方法,幫助學生能夠沉靜下來閱讀文本,從而使學生能真正做到會讀書、會思考。我覺得我們應該這么做:
一、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任何教學方法的改進都應建立在引導學生認真思考、主動學習、積極探究這個基礎上。學生的認真思考、主動學習、積極探究是自覺主動獲得知識的前提。所以,閱讀教學應該創設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情境,可以復習舊知識導入學習新知識,也可以通過設置疑問導入新課學習,啟發學生積極思考,還可以通過講述故事導入新課學習,讓學生在迫切要求解決問題的欲望驅使下學習課文,效果很好。同時興趣是人樂于接觸、認識某事物,并力求參與相應活動的一種積極意識傾向。它能推動學生去尋求知識,開闊眼界,激勵學生用心去鉆研、學習,提高學習質量。對學習感興趣的學生,學習會更加主動,積極,產生愉快緊張的情緒和主動的意志努力狀態,從而提高自己學習活動的效率和效果。在日常教學中我通過以下形式培養學生的讀書興趣:
1、以講誘導,教師可以利用各種契機,用自身的語言描述,給學生建立一個有趣的課外書表象,讓他們產生對課外書的一種向往。在日常生活中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適當安排一定的時間,引讀部分童話故事、成語故事、經典名著,用生動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戛然而止,激發學生強烈的看書欲望。
2、是賞識激趣法。為了學生能保持讀書的熱度,在閱讀教學的開展中,教師要以賞識的眼光關注每一個學生的閱讀過程,發現其閃光點,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激勵、表揚、喝彩,激發他們的內在動力。
3、教師帶頭樹立榜樣,每次讀書時間,教師也和學生一起讀書、做筆記,教師要用自身閱讀的習慣等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以師道的示范作用帶動學生,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愛上課外閱讀。
二、優化正確的閱讀方法
葉圣陶老先生說過:“所謂閱讀就得讀,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苯處煈龑W生閱讀課文,讓學生通過“讀”去感受、去聯想、去認知,吸取文章的營養,久而久之,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加強,真正達到“不教”的目的。科學的閱讀方法是學生獲得知識,形成能力,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方法得當,讀書可以少走彎路,節省時間,提高效率??茖W的閱讀方法有精讀、略讀、跳讀、瀏覽讀等。要根據內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果是學生感興趣的短小精悍的文章,可指導精讀,而對于篇幅較長的文章可指導略讀或瀏覽讀,篩選主要信息,體會作者的情感??傊?,要根據文章的內容采用相應的閱讀方法,不要千篇一律,強求統一。在平時的教學中我主張三種閱讀方法:
1、比較性閱讀法。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比較是一切理解發和思維的基礎,我們正是通過比較來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睆恼Z文教學方面看,比較法是整個學習過程中不可忽視的方法。比較可以使學生在學新課時聯系舊課,實現學習過程的正遷移,收互開闊視野,啟發思路的效果。
2、質疑性閱讀法。質疑性閱讀的目的,在于通過閱讀,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弄清字、詞的確切意思,了解大至篇章結構,人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問,然后由教師選擇歸納成若干問題,師生共同討論解決。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講求“技法”去引導學生釋疑。有些疑點對于同學們來說如同“八卦陣”,學生鉆進了沒有老師的指引是鉆不出來的。然而,引導歸引導,學生終究要自己“鉆出來,”而且也只有學生自己“鉆出來”才能識破迷津,走出迷魂陣。
3、求解性閱讀法。教師根據一定的目的要求,向學生明確提出若干個帶啟發的問題,讓學生以自讀的形式循文求義,從課文中尋找答案,劃出要點,以便在課堂中發表自己的見解。
三、學思結合,做好讀書筆記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弊x書也不能像小和尚念經一樣,有口無心。更不能走馬觀花,囫圇吞棗。讀了一篇文章要去思考文章寫了什么,怎樣寫,諸如此類的問題。并深入到課文中去,實現與作者心靈的對話。有了小感觸,小心得及時寫出來,做好讀書筆記。這樣,在讀與思,思與寫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寫作能力。古人讀書貴在“自得”,又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意思是對一篇文章只要多讀,熟讀就能大有益處,不用解說,自曉其義。有口無心的讀不同于忖心致志的讀,盲目的讀有別于自學的讀,應付式的讀“食不知味”,有目的讀“津津有味”。因此,在讀書前,教師應該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寫出課文分析草稿,寫出課文的提要,進一步感知課文內容,鼓勵學生大膽讀出自己的見解,初步理清課文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在文本中寫下自己的想法。
綜上所述,閱讀是讀者與作者情感的交流。語文教師要重視每一節課的切入,挖掘每一篇作品的生發力,利用有限的課堂展示無限的空間,調動學生的熱情,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閱讀活動中去,教師要通過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有自己獨特的體驗的過程,學生就能靜下心來閱讀,學生的語文素養、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也一定會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