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努力創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讓語文課變得豐富有趣,讓語文課堂變得生動活潑,讓學生學語文學得有滋有味,這是新課標實施后語文課堂應追求的目標。為落實新課標精神,筆者在傳統的語文課堂上進行了一些嘗試。
關鍵詞: 初中語文;興趣;課堂
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注意打造充滿趣味的語文課堂,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何打造充滿趣味的語文課堂呢?筆者認為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成功的語文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化,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這句話千真萬確。因為興趣是科學入門的向導,有了興趣,人才能產生不可遏制的求知欲望。宋朝的理學家程頤曾經說過:“未見意趣,必不樂學。”意思是說如果沒有了興趣,也就喪失了學習的積極性。孔子也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因此,我們語文老師在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整個教學活動中,都不可忽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一定要千方百計利用各種手段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在具體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我首先根據教材特點、學習心理特征、知識基礎等情況,將教學過程設計得活潑多樣,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保持愉快的學習情緒,從而學有所樂,學有所得。其次,我覺得自己要樹立大語文教育觀,牢記“語文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把語文由課內延伸到課外,使課本上的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再次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借助現代教育技術,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圖文聲像并茂,既直觀又形象,仿佛使學生身臨其境,親歷其中,學生表現出極大的學習熱情,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習效率也就明顯提高。如在學習朱自清先生的經典散文《春》時,當時正值秋季,我通過多媒體讓學生直觀感受到春天的姹紫嫣紅,生機勃勃,尤其是特[寫鏡頭“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讓學生沉醉在好一個春暖花開的季節里。
二、創設情境,讓學生們“動”起來
生活中的語文更鮮活,更豐富,更具生命力,更能激發同學們的學習熱情。《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應拓寬語文學習和應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以這一理念為指導,老師鼓勵同學們走出課堂,走進社會,觀察生活,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來豐富生活,并想方設法創設各種情境,讓同學們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學習收獲、個性特長,使他們在自我展示中,真正“動”起來。這就更應該要求教師根據教學目標,運用各種手段,為學生創設一個生動活潑的、能激發學生情緒的環境,讓學生在這種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從事相應的智力活動,通過教師的啟發、總結,使學習活動達到情與理的統一。
1、教學中,盡情讓學生“樂”。如果把有待擴展,有待擴大的語言信息創編成多種多樣的課本劇,不僅能提供給學生一個輕松的表演舞臺,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而且這種方法可以打消書面語言的固有束縛,學生能酣暢淋漓地發揮,有利于培養他們對語言進行梳理的能力。在上《漁夫和金魚的故事》一課時,我先通過全班朗讀,讓他們自由組合,就地取材,虛擬情境,盡情發揮。由于學生們表現欲望強烈,生動的表演使他們很快理清了課文線索,并依據這一線索條理地組織自己的內部語言。真正讓學生通過課文知識,實現了情感的流露,學生們都能領會到文章的主旨:“貪得無厭,不勞而獲,將會一無所有!”
2、把語文知識的學習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中。課程標準強調:課堂教學要注意引導學生走向生活,把課堂上學的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相聯系。如秋天到了,可以帶學生到大自然支收集各種各樣的落葉,認識他們,了解他們的形狀、顏色等,然后把自己喜歡的樹葉貼在紙上,寫上名稱或者寫上一個自己喜歡的描寫樹葉的詞語或句子。或者用樹葉鑲一幅畫,再給畫取個好聽的名字,給畫加上文字說明等,然后展出、評比。這既是一幅由學生親自創作的藝術,也在這一實踐活動中識字、學詞、學句,積累語言,發展思維。因為學生喜歡活動,特別是到野外去觀光、體驗,更讓學生心情愉悅。
三、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1、讓學生在激勵中體會成功。“表揚是一種最廉價、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們忽視的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方法。”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給予適當的表揚。學習困難學生比一般學生更需要得到教師的表揚。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經常使用表揚,如“某某同學讀書聲音非常宏亮。”“某某同學敢于回答問題,我們要向他學習。”“某某同學這個問題回答得非常好。”課后,在與學生談話時,也可以肯定他們的優點,如認真聽課、寫字工整、樂于助人等。再適當地指出其不足,促使他揚長避短。現時給他們創設發揮長處的機會,如讀書聲音響亮的同學讓他負責早晚讀的領讀,作業認真的同學讓他負責檢查作業等。?肯定學生的閃光點,就是肯定他們在某方面的成功之處,他們就會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與自豪,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和進取心。
2、在學習考查中讓學生體會成功。對教學內容的考查是為了檢測學習結果,為下一步的學習作準備。考查成績將會對學生下一步的學習情緒起到一定的影響。考查的目的不是為了考倒學生,而是為了激勵學生更好地投入今后的學習。以下做法可供同行們作一些參考:①隨堂考查,要求因人而異。對學習困難學生的要求是:盡力而為,爭取每次都有進步。如果你上次聽寫對了兩個詞,這次經過努力對了三個,就是進步。背誦一篇課文,如果背不了全篇,就背重點段、重點句。②單元測試改變形式。指導學生系統復習后,把試卷發給學生,讓他們翻書找答案,但不能寫在試卷上,下節課再閉卷考試。通常大多數學生都希望有個好成績,都能認真對待。這樣,學生在找答案的過程中不自覺地復習了知識,并為閉卷考試作了強化記憶,兩樣也達到了鞏固知識的目的。當他們在測試中取得較為理想的成績時,同樣也會收獲成功的喜悅。
總之,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關鍵。只有創設趣味的語文課堂,才能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