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教學策略是依據教學的一般規律,主動對教與學的程序以及手段、方法進行有效的運用,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的一種操作對策系統。中專生物的自主創新課堂教學策略就是一種富有創造性的方式方法,它應具有新穎性和獨特性。本文就自主創新生物課堂教學的實施策略作簡單的探討。
關鍵詞: 中專生物;自主創新課堂;教學策略
教學策略是依據教學的一般規律,主動對教與學的程序以及手段、方法進行有效的運用,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的一種操作對策系統。中專生物的自主創新課堂教學策略就是一種富有創造性的方式方法,它應具有新穎性和獨特性。本文就自主創新生物課堂教學的實施策略作簡單的探討。
一、創設智力上有挑戰性的生物問題情境
問題情境策略,是把若干新知識滲透到奇妙有趣的情節、場景和故事中,以情境中的問題解決為需求,激發學生在環境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興趣和自信,認識“做中學”的價值,培養學生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整合創新的規則、技巧。創設“問題情境”在生物教學中取得的效果。
1、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生物學新課程試驗課本在每節內容前都創設了學生熟悉的“身邊事”的問題情境,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問題是點燃求知欲、創造欲的火把。學習動機是促使學生自覺學習的巨大動力。問題情境教學調動了學生學習的情趣,使他們在入境入情過程中逐步發現許多問題,更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機。
2、激發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創設問題情境實際上是使師生、生生對情境中提出的問題,通過研討、爭辯、交流尋找出問題解決的最佳方案。設置問題情境能極大地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欲望,通過合作探究得出結論。
3、發展學生思維方式。課堂教學重要任務之一是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必須給學生思維的方法,“問題情境”創設得好,對發展學生的思維大有裨益。如上面提到的“階梯式”問題情境培養了學生思維邏輯性和深刻性;創設“輻射式”問題情境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創造性和發散性。
二、為學生營造寬松、和諧的自主學習氛圍
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自主學習氛圍,有利于提高中專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在融洽的學習環境里面,可以暢所欲言,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和疑問,同時也增強學生對生物學習的信心。在生物課程教學中,可以經常性組織小組討論,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并運用所學生物知識解決問題,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方式和過程,體驗學習的樂趣。在民主平等的氛圍中,教師還可以與學生對話討論,充分展示學生的個性,實現師生之間的知識同步,思維和情感共鳴。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也能在自由討論和交流的環境中,放飛自己的想象,喚起創造的熱情。
三、實施自主探究性學習
探究性學習在中專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必要途徑之一,也是突出學生為教學主體的主要教學方法之一。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講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究者”。因此,在當今的課堂上,需要大力提倡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感受自主探究的樂趣。例如:學生在學習“心臟”這一節課的內容時,可以利用自己的手機和跳繩,讓學生探索人安靜時和運動后的心率和脈搏有什么變化。校推行這種科學的教學方式提供理論指導。在實驗室內。在生物實驗室內,有十分豐富的實驗設備和材料,可以充分發揮學生愛動手的熱情,使他們在老師設定好的實驗內容范圍內獨自探索生物學的某一問題。例如:在觀選擇某一個問題作為主要的實破點,然后通過質疑、發現問題、調查研究、分析研討,最終解決該問題的學習過程。探究性學習方式不僅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取相關學科范圍的知識,還能鍛煉學生的交流和表達能力,掌握自主解決問題的程序和方法。例如:學習“蝗蟲”一節前,我部署給學生一個興趣小實驗,回家捉兩只蝗蟲,并將甲蝗蟲的頭部浸入水中,而將乙蝗蟲的腹部浸入水中,請仔細觀察哪只蝗蟲先死,并思考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通過實驗,學生很快就對知識理解和掌握了,而且也記得牢,印象深刻。
四、要注重實驗課程的改革和建設,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
生物化學是中專衛校學生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而教學過程中直接影響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掌握及創新能力的培養的是其實驗課程的設置和安排。實驗教學的質量和水平對于提高生物化學教學質量,深入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理論知識,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為了切實提高學生的基本實踐技能、培養學生的獨立創新意識和開拓思維能力,需要對實驗內容進行系統的整體優化和篩選整合。按照中等衛生學校教育各專業培養目標、課程教學大綱要求,開展相應的基本實驗技能、綜合性專業實驗技能、獨立思考及創新設計性實驗等實驗內容。
五、重視思維的多向性
生物科的傳統教學注重趨同性的邏輯思維,這種思維體現在通過線性排列方式和聚合方式的思考,保證路沿著同一方向前進,以追求獲得唯一的標準答案,它是一種規范型思維。而自主創新的生物課堂教學要求教師結合生物教學任務和教學活動的特點,在設計教學情境、揭示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手段和運用教學方法等方面都要盡量以新奇、獨特的方式展現在學生面前,啟發和引導學生提出多元的解決方案或方法,追求殊途同歸的發展性思維,在生物的自主創新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允許學生的思維活動自由跳躍或中止思維進程連續性,這樣能夠培養和訓練學生敏銳的洞察力和迅捷的判斷力,使學生以突發、飛躍的方式對問題做出創造性解答。如在學習“生態系統的成分”的內容時,首先讓學生分組討論,總出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之間的作用和關系。接著提問:“若要完好的保存某珍稀動物的遺體,該怎樣做?”有的學生說:“把它冷凍起來”;有的說:“把它放在真空環境里”;還有的說:“像制作木乃伊一樣對它進行處理”。這時教師通過點撥引導,使學生得出結論:“不管采用哪種方法,必須做到沒有分解者存在就可以了”。通過這樣從不同角度思考,啟動學生進行發散思維,培養學生思維的多向性,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