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英語教材的不斷改革中,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已成為中學新教材的總目的。以語法為綱到結構與功能相結合,從側重于傳授語言知識到側重于培養使用語言的能力,這些發展趨勢反映了基礎教育領域中英語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從而也帶給中學英語教師一系列緊迫而重要的任務。更新教學思想觀念,改革教學方法迫在眉睫。本文就新環境下初中英語教師角色轉變問題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 初中;英語;角色
《英語課程標準》以素質教育和學生發展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目的,倡導體驗、實踐、參與、交流與合作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教學,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與個性差異的統一。因此,在新課程中教師最大的變化是角色的變化。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管理者,必須集中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事那些有效果的和創造性的活動,師生的關系不再單一化,教師的角色應多元化。
一、教學活動的組織者
組織是教學活動的前提和保證。這個角色最重要也最難當。因為成功的教學活動取決于教師良好的組織,同時取決于學生對活動的目的、內容和方式的理解。課堂上教師要規劃活動的內容和形式,使之能喚起學生的學習需要,激活學生的先前經驗,還要提供適當的學習資料,檢查作業并適時提供正確的反饋,力爭使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二、學生學習知識的指導者
學生的學習是一個積極主動的知識構建過程,教師充當指導者的角色。知道者有兩曾含義。一種是教師按照自己的方案主動向學生提供一些信息,這類似于傳統教學中教師的職能;另一種是培養學生學會獲取、分析、判斷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如今知識更新的速度不斷加快,每個人都面臨著信息選擇的問題。人們必須在無限的信息中選擇最有利于自己生活工作或發展的信息。這需要人們具有批判性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以達到對信息的有效利用。學會學習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要求。
三、學生發展的促進者
在新課程標準下,學生的學習方式正由傳統的接受式向探究式學習轉變,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從傳授知識的角色向學生發展的促進者轉變。作為促進者,其角色行為表現為:幫助學生審視和反思自我,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并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和發展能力;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為學生服務;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氣氛;與學生一起分享他們的情感體驗和成功喜悅;和學生一道尋找真理;能夠承認過失和錯誤。
四、學生發展的引導者
學生素質的形成是一個立體的構建過程,不是在整齊劃一的批量加工中能完成的。教師要尊重差異性、多樣性、創造性。作為引導者,教師要記住自己的職責是教育所有的學生。因而要堅信每個學生都有學習的潛力。要慎重而客觀地評價學生,不能有偏見、成見。要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英語的信心,克服害羞和焦慮心理。對待后進生要特別關愛,傾聽他們的苦悶和煩惱,即使提供幫助。在課堂教學中要盡量個每位學生同等參與討論的機會。在實施獎勵時,要做到公平、公正、公開,不可有不同的對待。
五、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經常反思、總結,走教學與研究相結合的道路。做一名科研型教師,從事一些與自己的教學有關的科學研究,從理論上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首先要不斷地學習,積累知識,豐富自己。不僅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還要具有教育學、心理學和心理語言學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并能運用所掌握的理論來解決自己教育實踐中所遇到的問題。其次要勤思考。思考的過程也是研究的過程。它要求教師去偽存真,去粗取精,探索規律,教師要具有探討問題的意識,注意收集資料,勤于動腦思考和反思。最后要勤總結。總結的過程就是提高的過程。
六、語言環境的營造者和學生潛能的挖掘者
教師要能為學生創造機會,營造最佳的語言環境,使學生在這種環境中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通過語言的學習與應用,逐步提高自己的語言水平和語言技能。
七、英語教師在實現角色轉換的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英語教師在實現角色轉換的過程中可能會產生諸多問題,需要教師學習、研究、反思、創新和總結。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并不是忽視教師作用、而由學生完全自主的極端教學。即“以學生為主”并不意味著可以抹殺教師的作用。相反,我們仍須強調教師在整個教學環節中的重要作用。他既是語言知識的傳授者,又是課堂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和管理者;既是整個教學活動的參與者,又是課堂氣氛和語言環境的營造者;既是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者,又是其潛能的挖掘者。有些英語課堂表面看起來很熱鬧,學生們積極踴躍地參加到各種課堂活動中去,但實際上并沒有真正做到在特定的情景下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有效的交流,即學生并沒有真正掌握實際運用英語語言的能力。這種所謂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不能不說是失敗的教學。教師應該意識到,一切教學活動的組織和安排,都應以幫助學生打下堅實的語言基礎為前提,而不能光看表面的熱鬧。因為,學生只有具備扎實的語言基礎,才能熟練地運用所學語言知識進行實際交流。因此,“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實際上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應盡快熟悉《英語課程標準》,以適應英語教學改革的新形式,做一名新型的英語教師。
參考文獻
[1] 就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改革專家答記者問[N].中國教育報,2001
[2] 李建平.新課程標準:讀你的感覺像春天[N].中國教育報,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