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初中數學作為一門抽象性、基礎性較強的學科,教學過程中老師會而對各種各樣的困難和問題,因此,老師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必要的教學策略,從而實現教學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 初中;數學;質量
目前,中國的數學教育正在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改革開放的步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潮,正向缺乏活力的數學教育提出新的要求。“面向世界,面向末來,面向現代化”,再也不能停留在口頭上或紙面上了。以改革的精神,把充滿活力的小學教育帶進21世紀,已是擺在我們面前的迫切任務。下面我來談一下對數學教學方面的見解。
一、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現狀分析
1、學生方面。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對同一學科的有意注意集中的時間過長,使得很多學生在課堂上感到疲勞、緊張,學習效益不高,長期以往,很多學生對這門科目感到恐懼和厭煩。教學質量的低下又使學科老師對教學內容進行多次反復的單一教學和機械訓練,這使許多學生更加厭煩。對數學等學科時間的傾斜又導致了對其他學科時間的擠占,有些學科的課時安排偏少,在課堂上老師只能忙于趕進度,課堂教學不深不透,這些學科由于前后兩次上課的時間間隔較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遺忘率較高,由此又導致了受擠壓學科的教學質量的低下。另外,學科總課時的增加,學生根本就沒有時間參加綜合實踐活動和其他活動,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得不到提高,個性特長得不到發展,身心得不到調節,學生整天窮于應付上課、作業和考試,心力交瘁。課時安排的不合理導致了所有學科教學質量難以提高的惡性循環。學生的生命時光就在這低效、重復的課堂中,就在這枯燥、毫無樂趣的煎熬中流淌。
2、教師方面。每天長工作時間和重的工作壓力讓老師身心疲憊,很多老師身體處于亞健康狀態。中學教師的身心健康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教學是在復雜的環境中進行的復雜活動,確定教學效率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因為影響有效教學的因素是多樣的、錯綜復雜的”。反思自己的課堂,查找影響課堂教學質量提高的原因。學校課堂教學普遍存在的突出共性問題有:①平鋪直敘多,創設情境少;②教師講得多,學生活動少;③預設問題多,激發思維少;④低效互動多,當堂落實少;⑤重復作業多,分層布置少。
二、初中數學教學質量提高策略
1、必須改變教育觀。在當前的各類學校中,不管教學者還是管理者、還是學生、還是家長,心中都把考第一,成績看成唯一的衡量學生好壞的標準。使得教師和學生都圍繞分數進行著教學。尤其是小學,學生整天為了學習,已經把兒童天生的“好奇心”快要埋沒了,變在太多的“好勝心”,變成了沿著“一條有規律”的路走著,這樣使他們形成我們平時所講的“書呆子”。而我們所需要的卻要是能夠探索自然奧秘,發現大自然規律,為人類做貢獻的人才,這才是我們所追求最高的教育境界。
2、要改變數學觀。數學不等于計算,也不等于邏輯。我們的數學太注重機械的機能要求,抽象的邏輯推理。我想我們學習數學的目的不外是讓學生能在生活中能運用數學的知識和技能來解決實際問題。例如我們的數學中包括許多用處不大的東西,過量的計算速度,矯揉造作的應用題正在無情地吞噬孩子們的寶貴時間,讓那些“相向而行”、“相對而行”之類的所謂應用題走遠些,別再折騰孩子了。所以我們必須想盡辦法來使書本的知識和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把知識用活。
3、培養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①加強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激發其學習的動力。所謂非智力因素是和智力因素相對應的,即除去智力外,影響學生學習效率的一切心理因素。通過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可以提升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情,增加學生對數學的喜愛程度,這也是進行數學教學的前提和保障。②為學生制訂出科學介理的預習方法。在進行這一活動時,老師應該充分考慮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針對小同層次學生制訂相應的預習任務,使所有同學都能夠通過預習獲得相應的知識。③建立有效的預習評價方法,促進預習活動的長期開展。這樣做的目的就是避免學生在新鮮感過后,無法堅持預習現象的發生,通過預習評價活動的進行,促使學生養成預習的好習慣。
4、應改革數學教材。現行的九年制義務教材有些東西應該讓它走遠些。例如有關計算的題目如四步的遞等式,還有多位數的加減或乘除,以及要求學生對此類計算題目要做到又對又快,又有何用呢?無非是數學雜技而已。21世紀的末來社會是計算機的時代,象過多過大的計算就讓計算機去做,這樣的學生才能適應末來的社會呢.所以教材應多放一些情景題、開放題、動手題。至于一些生編硬造,故弄玄虛的小學應用題,還是少一些吧!
5、建立評價體系。我們現行的評價體系,基本上就是教學內容學習完了,用掌握一張試卷的情況,將一學期的學習成績代替了。這樣的評價,往往不能夠體現學生的客觀的學習能力。其實,教師完全可以將學生的平時成績綜合起來,這里的平時成績,包括學習態度,學習的積極性。教師盡可能地建立起對學生評價的多樣的評價體系。全方位地評價學生的學習,達到鼓勵的作用,促進學生身心健康而全面的發展。
三、結語
我們可以看到,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對初中數學課程教學質量進行優化,除了課程氛圍的良好營造之外,還離不開教學手段的多元化處理!在整個教學活動開展的進程中,教師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對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行正確把握,從而對教學策略進行有效的優化以提高相應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從課程教育改革的相關要求出發,在對其進行深入學習的基礎上,爭取采取積極的措施,為我國義務教育階段事業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和努力!
總之,要把學生吸引到我們的數學課堂上來,使他們愿意學,積極學。我想作為一名普通的教師可以在如何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上去探索和嘗試一下。
參考文獻
[1] 張秀蘭.淺談如何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科技信息,2010
[2] 林燕群.如何在新課標下提高農村初中數學教學質量.教育界,2011
[3] 超能.新課改下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之我見.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