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組合作學習為課堂注入了活力,它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激活學生的思維,訓練語言,交流情感,有效提高班級整體學習效率,越來越受到老師的青睞和學生的歡迎。那么,如何在小學數學合作學習中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合作更有效呢?下面談談我在教學《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一課時的具體做法。
一、組內“小交流”,鞏固舊知識
合作學習的基礎是小組合作,小組合作學習的最好體現是“一幫一”,結成“學習對子”。我班的學習小組每4人一組,按照成績分為A、B、C、D四個等級,為淡化等級,為學生編號為1號、2號、3號、4號,同桌關系是:1號~4號,2號~3號,組內的搭配除了成績等級的搭配,還注重了男女生性別的搭配,性格的搭配。“一對一”這樣的小交流有什么好處呢?因為復習的是舊知識,1、2號同學掌握比較好,掌握不太好的一般是3、4號同學,他們相對來說缺乏自信,也不太愿意表達。而“一對一”交流,正是給了他們一個鍛煉的“小空間”,在這個小空間里,他(她)面對的只是一個好朋友,一個小老師,就不會那么拘謹。
《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是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下冊“比和比例”部分第二課時的復習課,主要是利用比例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在復習時我圍繞以下幾個知識點設計了交流問題。①正比例的意義;用字母表示正比例關系式。②反比例的意義;用字母表示反比例關系式。③探討正反比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④怎樣判斷兩種量成正比例還是成反比例?以上的知識點,要求學生“一對一”來進行交流,一般安排3、4號同學講解。交流的方法是4號說給1號聽,3號說給2號聽,當3、4號同學在獨立思考后,把想法說給1、2號聽,1、2號同學傾聽、檢查他們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針對存在的知識漏洞,耐心輔導,幫他們梳理好每個知識點。
復習例題后,接著是對知識的鞏固練習,教師出示練習題,學生獨立解決,老師巡視指導,但是短時間內,老師指導的人數有限,而1、2號同學是優等生,通常會先做完題目,這時他們會像“小老師”一樣主動去觀察同桌掌握的情況,看是否遇到了問題,哪些知識是他們不明白的地方,必要時會給與引導或者具體講解。同桌間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向組長或其他組請教,學生組內進行一對一指導避免了老師對學困生的指導遺漏,很多問題在本組內輕輕松松就解決了。通過“小交流”這個舞臺,3、4號同學鍛煉了思維,增強了自信,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不善言談的學生也打開了話匣子,有了表現的欲望,“小老師”參與輔導,則提升了能力,小組成員一起鞏固了知識,為下一步的例題探究和檢測提升打下基礎。
二、小組“大合作”,交流增自信
復習完知識點后,緊接著是對例題的探究學習。
1、出示例題:李阿姨是剪紙藝人。平時李阿姨每天工作6小時,剪出72張紙;節日期間,李阿姨每天要工作8小時,能剪出96張剪紙。①寫出李阿姨平時和節日期間剪紙張數及相應工作時間的比。②上面兩個比能組成比例嗎?為什么?③如果李阿姨要剪出120張剪紙,需要多少小時?(分別用比例知識和算術法解答)對每一環節的合作學習都要有明確的要求,本環節要求是:
A、請大家先認真審題,獨立思考解答以上幾個問題。
B、先完成的同學對同桌做題情況進行觀察,必要時給予引導。
C、小組4人進行交流。
2、學生按老師的要求井然有序地進行活動。每個學生先獨立探究知識,解決問題,先做完的同學對同桌進行疑難輔導,生生間的交流,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這種活躍不是表面現象,而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思想交流和思維碰撞。小范圍指導后,學習組長組織4人一起交流探究的結果,他會把幾個問題分配給小組成員講解,在一名同學講解時,其他同學都是傾聽者,對于不足處也可進行補充。同學們交流時,把自己的結論和解題過程展示出來,使每個同學都能從其他同學那里學到更多解題方法,培養學生多視角看問題和善于從別人身上取長補短的習慣。這樣學習小組一起合作,既檢閱了本組同學對知識的掌握,又整體梳理了知識,使組內同學傾聽了別人的解題思路,又為自己在課堂的展示做好了儲備。
3、小組代表匯報展示。老師在學生交流基本結束時,安排學生代表在小黑板上板書答案,展示匯報時讓板書的學生詳細講解。根據交流匯報如下:①李阿姨平時剪紙張數與工作時間的比是72:6,化簡后72:6=12:1;節日期間剪紙張數與工作時間的比是:96:8,化簡后是96:8=12:1。②這兩個比成比例,因為這兩個比的比值是相等的,也就是比值一定,所以這兩個比可以組成正成比例。③可以用兩種方法解答:用比例解:設需要X小時,因為工效相等,所以
72:6=120:X
72X=120×6
X=10
用算術方法解:先求出工作效率,再求工作時間:
120÷(72÷6)
=120÷12
=10(小時)
學生在展示時,并不是呆板的敘述,而是像一個小老師,不但說結果和算式,也要說出理由和思路,還可以進行互動提問。任何學生在傾聽時,可以進行提出疑問,展示的學生進行答疑,其他學生可以進行補充。通過本環節的學習,知識掌握不扎實的同學,在展示中進行了二次傾聽,加強了記憶,鞏固了知識。
三、總結加訓練,反饋提能力
1、師生總結:用比例解決問題可以歸納為哪幾個步驟?有了前面對問題解決,又因是復習課,學生不難說出用比例解決問題的步驟,這時不必再交流,可以指學生獨立說出。老師再用課件展示步驟,加強記憶:①分析數量關系。判斷成什么比例;②找等量關系。正比例的按“等比”找等量關系;反比例的用“等積”找等量關系。③設未知數為x,列比例式。④解比例。⑤驗算,作答。
2、學生學習例題、鞏固知識后,再用幾分鐘輕松地梳理一下所復習的知識點,給大腦放放電影,留一個整體印象,總結的這些知識、方法、技能也會成為今后解決相關問題的依據。
3、課堂檢測反饋。針對例題,我精心選擇練習題目,要求學生獨立去做,完成后,由小組長批改,課堂檢測題目要少而精,目的是讓組長快速了解本組成員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不會的組長再安排課外輔導,這樣,小組合作學習便由課堂延伸至課外,進一步提升了合作學習的效率。在《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一課的復習中,通過組內“一對一”交流,小組大合作、最后的總結與訓練,學生比較深入地了解了比例知識,增強了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困生得到幫助,中等生受到鍛煉,優等生的才能得以施展,每位學生都親身經歷了問題的解決過程,激活了思維,學會了交流、傾聽和反思,更有效的促進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真正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