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小學語文教學是小學教育專業的核心課程,基礎教育語文課程改革對小學語文教師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現行的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方式已明顯滯后,因此對小學教學的改革應從本課程的建設、教學方式方法上進行改革。本文從理論講授、案例分析、實踐與研究活動等方面對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 新課程;小學語文教學;教學改革
基礎教育語文課程改革對教師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學科教學面臨著新的挑戰,小學語文教學必須進行改革,才能培養在教學方面具有高素質的小學語文教師,才能適應小學語文教育發展與改革的需要。
一、新課程對小學語文教師素質的要求
教師的高素質是實現新課程改革目標的關鍵,新課程改革對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樹立先進教育理念。教師的教育理念不僅會影響其教學行為,而且對其個人的學習和成長有重大影響。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應該樹立符合時代發展的教育理念,并且把先進教育理念應用于教育教學實踐。學生學習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成長、發展的過程。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不僅是積累知識,而且包括能力的發展、人格的健全。這就要求教師全面更新課程觀、教學觀、評價觀、學生觀,引導學生認知語文知識,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掌握學習的方法,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實現語文課程的三維目標,即“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有機統一。
2、建構多元知識結構。《語文課程標準》明確了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課程內容具有綜合性和廣泛性。一個成功的小學語文教師,除了要具備語文專業知識外,還應該具備非常寬廣和全面的知識修養,廣泛學習與兒童生活密切相關的知識,力求實現自身的知識結構對兒童生活的全面覆蓋,這樣才能游刃有余地進行教育教學,提高教育教學效率,促進教師自身的專業化發展。
3、具有自主創新意識。新課程具有高度的創造性,注重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師作為創新教育的實施者,必須具有創新意識,才能在教育教學中進行創新教育。教師創新意識的強弱和創新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著創新教育的成敗,也決定著教育改革的成敗。教師要具有自主參與意識,善于創新,并將其滲透于語文教育教學各個領域、各個環節。面對新情況、新問題,只有小學教師具備創新意識、較高的教育研究能力,才能在實踐中探究并創造性地加以解決。
4、形成課程文化意識。新課程要求教師認識到“教學過程不只是忠實地執行課程計劃的過程,而是師生共同開發課程、豐富課程的過程,課程變為一種動態的、發展的過程,教學真正成為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教師要深刻理解小學語文課程對兒童發展的多元意義,能根據具體的社會環境、學生情況、教育條件等,選擇、利用、開發相應的課程內容與資源,在教學實際中不斷增強課程資源意識,提高課程開發能力,做課程的研究者和開發者。
二、小學語文教學實效不佳的主要原因
小學語文教學建設與實施的質量,直接影響到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工作的效果,也深刻影響到他們持續的教師專業發展進程。小學語文教學實效不佳的原因如下。
1、重理論,輕實踐。小學教師專業素質更多地體現在其擁有的實踐性知識上,豐富的實踐性知識是小學教師最重要的專業支撐。現行的小學語文教學過于強調學科體系的邏輯性,理論知識的學術性,注重規律原則的教學,偏重學術的闡釋。這種線性單向的封閉理論體系,遠離了豐富的教學實踐,不能及時吸納語文新課程改革的最新成果。同時,由于教育實踐知識的缺失,學生很難將顯性教育知識轉化為緘默教育知識。
2、重傳授,輕反思。小學教師職前培養的基本取向依然是強調專業知識培養的“理智取向”。今天教師教育的基本取向已經由“理智取向”轉向了關注教師個人知識的“實踐——反思取向”和關注教師成長文化背景的“生態取向”。現行的小學語文教學論教學主要是一種單向的知識傳授型教學,偏重教學技能訓練,實習主要是感受性、模仿性的實踐,忽視了反思作為教師專業發展的一個生長點,反思習慣的養成是其專業能力持續發展的必要途徑和動力。
三、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方法
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在教學方式方法上存在著諸多問題,并嚴重影響了教師教育的有效性,進而影響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此,我們以理論性與實踐性、開放性與創造性、研究性與發展性為基本準則,將理論講授、案例分析、實踐與研究活動等結合起來進行教學方式方法上的改革。
1、聯系小學語文教學實際,課程從封閉走向開放。小學語文教學的內容不應以固有的、封閉的理論形態而存在,而應在豐富的、動態的小學語文教學中不斷生成。教師必須有前瞻的意識和眼光,具有鑒別選擇的能力,不斷吸納新思想、新知識、新方法。我們應構建一個動態開放的教學體系,用這個動態發展的體系來保持與時俱進的品格。我們采取的措施有:組織師生定期走訪教育實習基地校,深入小學課堂了解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情況;讓學生通過多種渠道對小學語文教學實際有較為深入、全面的了解,并對相關教育現象進行討論和思考。
2、評析教學案例,注重學生的主體參與和體驗。結合理論知識的學習,將小學語文教學有關實例引入小學語文教學論課堂,通過直觀感受學習間接經驗.加強理論同實際的聯系。案例教學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合作、探究、體驗。這樣,學生獲得的知識是內化了的知識,是有著真實背景的知識。它能被用到類似教學實踐情境中去解決相關的教學問題,加強學生對小學語文教學的直觀體驗和認識。
總之,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必須要致力于培養學生的情感,發掘學生潛能,引導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最終為學生成人、成才以及成功奠定一個堅實基礎。本文中,筆者主要從新課標下小學語文教學要注重知識與技能、新課標下小學語文教學要明確過程和方法、新課標下小學語文教學要培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以及新課標下小學語文教學要反思教學這四個方面探討了新課標下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