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殼,人們思維的結果,認識活動的成就都是通過語言表達出來的。可以說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即是對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呢? 結合聽的這幾節課,談談自己的幾點認識。
關鍵詞: 小學數學;培養;“說數學”;能力
學生對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掌握得如何,將直接影響其后繼學習及思維能力的發展。在實際教學中,我發現同樣是“說”,有的學生說得準確、簡練、條理清楚;有的學生卻顯得語無倫次,無法正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我們都知道,“想得清的人才會說得清,說得清的人必定想得清”。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殼,人們思維的結果,認識活動的成就都是通過語言表達出來的。可以說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即是對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呢?結合聽的這幾節課,談談自己的幾點認識。
一、巧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有“說”的欲望
現代認知心理學認為,通過引起學生認知上的不和諧,能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并激發其學習興趣。因此,我在教學中應通過新穎的教學內容、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形成懸念,以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熱情。在教學《循環小數》一課時,我首先給學生播放了一段配樂故事:“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他對小和尚說,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他對小和尚說,從前……”學生們聽著聽著不由自主地笑了。我的問題單中社有哪位同學能接著往下講?學生紛紛舉手要求講故事。于是我讓一名同學講,這名同學講著講著就停了下來,他認為這個故事講不完,同學們也都贊同他的看法,因為這個故事總是不斷地重復說這幾句話。于是我說道:“在數學王國里,有一種小數,這種小數,小數部分的數字也會像這個故事里的幾句話一樣,不斷地重復出現。同學們想認識它嗎?”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說想。這位我用講故事的方式導入新課,激起了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強烈的發表欲,學生十分渴望知道“這種小數”究竟是什么樣的小數,學生一下子就進入了良好的學習狀態。同時,我也使學生初步感知了“循環”、“無限”、“不斷重復”、“依次不斷重復”等重要的數學概念。
二、在和諧的氛圍中“說數學”
學生只有在寬松的學習環境中,在和藹可親的老師面前,在和諧、愉悅、民主、平等的氛圍中,才能縮短與教師之間的心理距離,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這樣,他們才會無拘無束,敢想、敢說、敢問,吐露自己的心聲,才能激發他們探究的欲望和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從而積極主動地投身于學習活動之中。
我的具體做法是:課前課后多在學生中看一看、坐一坐,與他們交心談心,讓學生感覺到我是他們的朋友,解除學生怕老師,覺得老師高高在上的心理障礙;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引出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他們勤學好問,使自己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這樣,學生在課堂上就沒有顧忌,能暢所欲言。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在課中要多質疑、多啟發、多給學生關愛鼓勵的眼神,不同的眼神,能激勵學生奮發向上,也能扼殺學生的自尊。特別是學困生,對于他們的言行,我從不妄加指責,而是正面引導,同時給每個學生關注的眼神,使所有的學生“放下包袱,開動機器”,敢說善思。對學生留心觀察,全面關愛和了解學生的心理活動和表現欲望,因材施教,因人質疑釋疑,發現他們各自的特長和亮點,給予肯定,使用多種評價語,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增強他們的參與意識。這樣,在民主、寬容、和諧的氛圍中,學生說數學能力充分發展提高,學生的創造意識萌發,顯現。
三、合作交流——讓學生體驗“說數學”
課堂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合作交流,能夠構建平等自由的對話平臺,使學生處于積極、活躍、自由的狀態能出現始料未及的體驗和思維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因為只有為數學共同體所一致接受的數學概念、方法、問題等,才能真正成為數學的成分。因此只有學生和老師交流,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才能順利地共同構建新的教學體系。例如學習“分數化成小數”,首先讓學生把分數一個個去除,若像教材上一樣將各分數的分母分解質因數,看分母里是不是只含有2或5,最后得出判斷分數化成有限小數的方法,這樣哪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呢?學生的表情是木然的,像機器人一樣,如此沒有興趣學習,效果又能如何呢?可以先讓學生猜想;這些分數能化成有限小數,是什么原因?可能與什么有關?學生好像無從下手。可以把學生分成各個小組,找到自己辯論的觀點,小組之間展開辯論,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達、爭辨,在體驗中“說數學“能更好地鍛煉創新思維能力。
四、在靈活的練習中“說數學”
1、在計算教學中重視了讓學生說出算理,培養學生思維的有序性。在計算教學中,加強算理教學,重視說的過程,既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計算方法,又能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因此計算教學中教師重視了說的培養,讓學生說算理、說運算順序、并要介紹自己的多種算法,以及優化的理由。
2、在應用題教學中重視了讓學生說出思路,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靈活性。在應用題教學中,讓學生有根有據有序地分析、推理,通過口述解題思路,說出自己的想法,填寫數量關系式等進行數學語言的訓練,結果在課堂上學生你一句,我一言,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使教師能及時獲得反饋信息,了解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應用題教學應著重讓學生分析數量關系,探求解題思路,掌握解題方法。如果學生敢于大聲說出自己的解題思路,那么就具備了某一程度的分析能力,才有可能達到思維的靈活性。我的具體做法是讓學生先說已知條件和問題,要找得又快又準確。再要求能看問題說條件,看條件說問題,從中掌握常見的數量關系。最后是變換題型,不斷強化,使學生對“形變而質不變”的應用題有了新認識。
總之,引導學生“說”數學,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必須發揮其能動作用,到好處的去引導,充分發揮各自的角色的主觀能動作用,從而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能力,最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