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數學交流的載體是數學語言,發展學生的數學語言水平是提高數學交流能力的根本。學生只有通過閱讀,才能鍛煉數學語言的理解力和表達力,提高數學語言水平,從而建立起良好的數學語言系統,提高數學交流能力。本文就哪些材料適合小學生進行數學閱讀訓練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 小學數學;閱讀探究
“數學閱讀”訓練的目標是學生學會數學閱讀的能力和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目標的培養要有一個載體,毫無疑問,數學課本和課外數學材料是數學閱讀的載體。那么,具體哪些材料是適合學生閱讀的呢?經參閱多家資料,在認真分析的基礎上,歸納出以下內容作為本次課題研究中學生閱讀訓練的主要載體。
一、教材中的概念、定律、性質、公式
教材中的概念、定律、性質、公式一直是課堂教學的重點及難點,這些內容語言精煉、準確、抽象,學生很難理解,在概念教學中要防止重結論、輕過程、死記硬背的錯誤做法,而要通過積極有效的數學活動,以確立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自己去體驗、去思考、去理解、去構建數學概念,去內化定律、性質和公式,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比較、歸納、分析和綜合,從而形成正確的數學概念。
二、圖形題
看圖題在小學各冊教材中占有不小的比重,如課本上的圖片、線段圖、幾何圖、統計圖等,如何要教會學生如何看圖,如何理解圖中一些關系,如何用數學語言完整地進行表述,還要讓學生學會從多角度、用不同的敘述表達圖意。
新課程教材中有相當豐富的插圖,都具有形象直觀、內容簡明、主題突出的特點,有著文字所不能取代的作用。教師要指導學生仔細閱讀課本上的插圖,認真領會其中的含義。并且要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推理、想象等過程,把插圖與文字、實驗結合起來,能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補充、矯正和提高,從而達到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學習目的。
三、應用題
應用題教學一直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學生最頭疼的是做應用題,考試時不少學生應用題失分最多,許多學生不會讀題,看不懂題,理不清題中的數量關系,因此,應重視應用題閱讀方法指導,使學生掌握閱讀應用題的技巧,培養學生嚴密、有序的思維,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某些學生之所以不會解答算術應用題,究其原因是由于他們不會把題目流利地、有理解地讀出來,他們不能把一句話作為統一的整體來感知,更不能前后連貫地、系統地全面理解應用題的題意,換句話說,應用題教學的關鍵不是分析數量關系,而是理解題意。理解了題意,等于題目做出了一半。如何理解題意呢?審題是基礎,應用題教學必須在審題上狠下功夫。也可以這樣說,應用題要過關,必須抓審題。審題的方法是:“一讀,二劃,三復述,四表示”。一讀就是讀題,初步感知題意;二劃就是在題目上面劃符號,找出重點詞句,理出脈絡,使題目簡單明了;三復述就是復述題意,使題目變得詳細,題意清晰;四表示就是畫一張圖表示題意,使題目變得一目了然。
四、計算題
計算題也是學生出錯的一個主要方面,有的學生錯在讀錯了題中的數字或符號,有的學生錯在沒有理解四則運算的含義。加強計算題閱讀指導,對正確理解文字題、應用題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計算題讀題的要點:一是看清做題要求;二是要看清題中的數字和運算符號;三是要弄清運算順序。
五、教材中的總結語
這里的總結語是指教材中對概念、定義、性質、公式以及解題方法、操作步驟的表述。數學課本上的這些總結語是經過歸納而得出的精練、準確的表述性語言。具有抽象性、概括性、邏輯性的特點。學生要讀懂它們,完全領會這些表述的含義,是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去反復仔細地閱讀,咬文嚼字,理解每個字詞的含義,以求把握其本質,同時進行認真的分析、思考,使其做到真正的理解和內化。比如:學習小數的基本性質“在小數的末尾添上或去掉O,小數的大小不變”,可讓學生在討論歸納的基礎上閱讀教材的文字,并標出重點詞“末尾”,引導理解“末尾”的含義。在此基礎上,及時出示“去掉小數點后面的O,小數的大小不變”的文字敘述,讓學生閱讀、分析、判斷,并舉例說明。這樣,通過標出性質中的重點字詞來加深理解記憶,學生就能夠很快掌握小數的性質了。
六、教材中的拓展素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是思維的內在動力。教師在組織學生閱讀時,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閱讀材料,如教材中讀一讀、你知道嗎?生活中的數學等閱讀材料內容生動有趣,有一定的超前性和拓展性。可以從欣賞的角度去讀,也可以從開拓學生的視野去讀,激發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如三年級教材中介紹了分數寫法的來源、四則運算符號的來歷、七巧板的來歷、指南針的來歷、古代計時工具等,內容相當豐富。學生從拓展知識面的角度去讀,興趣昂然。又如四年級的從古代結繩記事到阿拉伯數字的誕生,再到現代計算機的應用等反映了人類在數學方面發展進步的資料。這些鮮活的、真實的、有趣味的閱讀材料,都能激發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熱情,使學生真正理解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實現新課標所提出的“人人學有用的數學”的目標。
數學史、數學故事、數學名題、數學學習方法、趣味數學、數學家的故事等都是滋養學生數學學科涵養的豐富素材,都是學生開闊數學視野、發展數學思維的閱讀材料。教師利用每節課前幾分鐘讓學生將閱讀這些課外材料的所得講給同學們聽,與同學們分享,可以講自己讀了以后的感想,通過交流來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增強數學語言的理解力,提高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感受數學的好奇,對生活數學的渴求,在趣味中享受數學的快樂,在激情中領略數學的魅力。更重要的是這些鮮活的、真實的、有趣味的閱讀材料,都能激發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