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為培養面向21世紀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人才,高職院校的課程教學改革勢在必行。筆者根據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對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技術人才的要求,結合當前我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教育教學現狀,提出了高職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教學改革的設想與建議。
關鍵詞: 電子信息工程
一、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存在的問題
隨著信息化社會的到來,幾乎各行各業都需要電子信息工程的專業人才。不斷的改革課程安排和選用新教材,并在教師引導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新性,是促進我國電子信息工程的專業人才發展的必要措施和方法。因此,為了培養更多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對高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教學改革探討具有深遠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①各門課授課內容之間缺少有機聯系,缺少一個統一明確的目標。有的課出現理論太多與現代技術聯系不緊密的情況,而有的課內容與其他課有重復,從總體來看,培養目的比較分散。②課程內容陳舊,與目前IT產業大規模集成電路器件高速發展和應用的趨勢嚴重脫節。并且多以理論課的講授為主,學生動手實踐機會較少。同時講課效果較差,學生普遍感覺“學習的知識實踐中用不上,實踐中需要的知識沒學過”③實踐環節內容手段比較單一,實踐環節只讓學生了解及掌握最基本的東西,在綜合能力培養方面、在實際問題解決方面、在創新性方面缺乏必要的內容。一方面授課的內容與最新發展的技術嚴重脫節,一方面教師的知識結構得不到優化和充實,易造成老師不敢多講,學生不愿多聽、動起手來什么都不會的惡性循環局面。在這種情況下,進行適應時代需要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建設,是培養現代電子專門人才迫在眉睫的需要。
二、注重計算機技術和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基礎知識的融合
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已使得計算機技術成為各學科專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重要組成部分,其中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與計算機技術聯系最為緊密。電子信息工程是一門應用計算機等現代化技術進行電子信息控制和信息處理的學科,主要研究信息的獲取與處理,電子設備與信息系統的設計、開發、應用和集成,對學生使用計算機的能力、利用軟件和硬件技術開發應用計算機技術的綜合能力要求很高,其本科教育中計算機基礎教育的基本任務就是培養學生操作使用計算機的能力和開發應用計算機的軟件設計能力。因此,學生應具備較強計算機應用方面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除了會使用已開發的軟件包外,還應對已有的軟件包進行二次開發或直接利用某種高級語言進行設計開發,也能從事控制電路、接口電路等方面的設計與調試工作。因此,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計算機基礎尤為重要,學生的計算機能力關系到能否達到培養目標、能否適應電子信息產業對人才的需求。電子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結合十分緊密,在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程的教學中,計算機的內容雖有獨立性,但在很多情況下已很難將計算機技術單獨分離出來,其和計算機技術結合十分緊密,并逐步走向融合。因此,在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課程設置和課程內容銜接中,必須注意到這種融合性,在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理論及實驗教學中多結合計算機技術。例如,在《信號與系統》、《數字信號處理》等課程實驗中可讓學生自己編程處理,只有這樣才能獲得很好的計算機教學效果。
三、教學內容分成三個母項目,十一個子項目
1、線路圖。分三個子項目:了解各元器件及其作用;掌握電路構成及作用;理解電路工作原理。2、安裝。分四個子項目:制作印刷電路板;選擇元器件;元器件插入電路板;電子手工焊接技能訓練。3、調試。分為四個子項目:調整各級晶體三極管的靜態工作點;調整中頻頻率;調整頻率范圍;跟蹤統調。以上每個子項目均可按照五步法實施。如在電子手工焊接技能訓練子項目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分五個步驟展開教學。每個步驟都要有教學目標要求、能力培養要求、工作方法要求和完成時間要求。第一步,收集信息。教師用電烙鐵和錫給學生示范動作,教授學生焊接的基本要領和技巧,學生收集與掌握焊接基本常識。第二步,設計方案。學生自行分組練習,設計焊接順序及導線、元器件的布局等。第三步,實施方案。學生按照計劃實施訓練和討論,完成實訓任務,總結經驗。第四步,展示結果。學生進行展示實訓成果,尋找缺點和差距,自檢焊點是否出現假焊、漏焊等問題,元器件是否排列均勻、整齊美觀等。第五步,評優評先。各組自我評價之后,交叉評價,評選優秀作品,作為參賽作品的推薦依據。
四、建設校內與校外兩個基地
建設校內電子設計訓練基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與創新能力。根據電子信息類專業的特點,建立電子設計實踐基地。通過基地的建設,培養專業能力強的學生骨干,并通過他們的示范和帶動作用,逐步形成良好的專業學習氛圍,發揮其專業導向作用;同時,通過訓練,為參加種類設計競賽選拔和輸送人才,爭取在全疆或全國電子設計競賽中取得好成績,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新性,擴大學校和專業的影響,促進專業的建設和發展。基地作為學生培養專業能力的一個陣地,為發揮訓練基地的作用,可按開放形式來動作。①由學校立項建設;②培訓對象根據兼顧受益面、選擇選拔的原則,主要從二、三年級學生中選拔;③基地管理由實驗室提供宏觀指導,實行學生自主管理的模式。
電子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結合十分緊密,在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程的教學中,計算機的內容雖有獨立性,但在很多情況下已很難將計算機技術單獨分離出來,其和計算機技術結合十分緊密,并逐步走向融合。因此,在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課程設置和課程內容銜接中,必須注意到這種融合性,在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理論及實驗教學中多結合計算機技術。例如,在《信號與系統》、《數字信號處理》等課程實驗中可讓學生自己編程處理,只有這樣才能獲得很好的計算機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熊慶國.深化改革,創建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培養新模式.[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7(9),81-83
[2] 夏定元.《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實驗室建設探討》.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3
[3] 彭志廣,楊大鵬.實踐教學體系創新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6(8):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