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中學生的語文積累工作,應該有不同于小學、初中階段積累的特點。多數學生在小學、初中階段還沒有比較明確的發展方向,他們的語文積累有課程和教材所規定的,也有自己學習過程中隨機獲得的。學生進入高中,一般都會產生大致明確的學習需求,因此一些相關知識和素材的積累就要圍繞自己選擇的方向來展開。因此,語文梳理目的就是要在紛繁復雜的語言材料和其他語文因素的積累中理出有規律的線索,形成便于提取和吸納、易于激活和聯接的秩序,強化語文積累“儲存庫”與輸入輸出的反應機制。
關鍵詞: 高中語文;基礎知識
一、整體呈現的知覺
格式塔心理學理論認為,形成一個良好格式塔有其組織原則,它包括最短距離的原則和最近的原則(即某些距離較短或相鄰的部分容易形成整體);類似原則(即互相類似的部分容易組成整體);完形傾向性或良好完形原則(即彼此相屬的部分容易組成整體)等。格式塔心理學家認為,格式塔的組織原則適用于知覺,換句話說,即知覺是整體呈現的。
課文整體教學就是根據這一理論,從課文整體入手,把課文的內容和形式整體呈現給學生,促使學生對課文的知覺產生整體的印象。
高中課文本身的特點和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及求知欲,使學生總是希望一口氣讀完全部內容,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把握。也就是說,學生對課文有整體呈現的知覺心理要求。課文整體教學把課文的內容和形式整體地呈現給學生,則滿足了學生對課文整體了解的愿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使學生對課文的知覺產生整體印象。例如,講《臥薪嘗膽的故事》這篇課文時,我一開始上課就指導學生仔細閱讀全文,從整體上了解課文內容,接著根據課文的教學重點,如敘述的要素、順序、課文的教育意義等方面,設計了一些問題,進行課堂提問,絕大部分學生通過自學、思考課文,都能較好地回答提出的問題,這就反映出學生對這篇課文產生了整體的知覺。
課文整體教學把課文的內容和形式整體地呈現給學生,學生必須按要求在較短的時間內閱讀完整篇課文,使自己對課文產生整體性的知覺,經常進行這祥的訓練,必然會使學生快速閱讀和理解課文的能力得到提高。課文整體教學能培養學生快速閱讀和理解能力。
二、基礎知識積累有助于閱讀提高
閱讀中通過及時、準確地聯想再現 已掌握的知識,對其進行篩選,從而達到解決閱讀問題的目的。閱讀不同的文體,可以再現出不同文體閱讀的重點。比如,閱讀說明文要指出其說明方法,可先將主要的說明方法再現出來,然后逐一印證、篩選。上例中,要指出所用的表達方式,在腦子里馬上再現出常用的記敘、議論、說明三種表達方式,分別代入考查、驗證,即可斷定是以記敘為主。又如,議論文中的論證方法、論證方式,記敘類文章的表現 手法、描寫方法等,通過這些有限的知識,均可以用這一途徑進行閱讀。綜合地利用基礎知識對閱讀中的某些問題進行深層次的挖掘,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又一有效途徑。在閱讀上述例段時,可從句子間的關系入手,步步深入,到達閱讀的深層次。首先,思考①旬與②③④句之間存在何種關系。要弄清彼此間的關系,必須對②⑨④旬逐一分析,②③④句明顯地使用了描寫方法,究竟分別用了哪些描寫方法?這些描寫方法又分別揭示了孔乙己什么特點?第②句抓住了“身材”、“臉色”、“皺紋”、“胡子”進行肖像描寫,這一副樣子,揭示出他不幸的遭遇。第③句寫長衫,這是服飾(或說細節)描寫,從“又臟又破”、“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揭示出他又懶又死愛面子。第④句是語言描寫——“總是滿口之乎者也”,由此可見,他具有讀書人“自命清高、迂腐不堪”的性格。通過分析,不難看出②③④句均是圍繞第①句來分述的,因此,它們之間存在著總分關系。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探究:從文段中可看出孔乙己是怎樣的一個人物形象?這樣由“句子——描寫方法——性格——形象”層層深究,起點淺,落點深,既符合人們的認識規律,又適合學生的閱讀思維習慣。如此種種途徑,并非絕然孤立獨行,在閱讀過程中,往往交相滲透,綜合使用。教師只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注意扎扎實實抓好基礎知識,正確地以基礎知識為杠桿,善于利用基礎知識這根“導火線”來引導學生點燃閱讀能力的“著火點”,學生在閱讀中就不會感到茫然,更不會束手無策,反而有章可循,有法可效,最終能進入閱讀的較深境界,形成一種閱讀能力。
三、加強作文教學,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在一張150分的語文試卷中,作文所占的比重較重,有60分,因此,作為教育者,我們應對學生的寫作加以重視,不斷地培養與訓練學生的寫作水平,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整散結合的作文指導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對于高中學生,尤其是高一高二學生,主要對他們進行記敘文與議論文的訓練,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指導學生對記敘文與議論文
寫作的整體框架進行充分的討論,然后再從單項訓練的角度出發——擊破。在記敘文中,主要訓練學生掌握寫人記事的方法;在議論文中,主要對學生進行論證方面的訓練。如,寫一篇議論文,首先讓學生明確訓練目標,讓學生在課堂規定時間內完成,教師進行批閱,并從中選出好的和存在問題的作品制作成學習方案,在作文講評上進行充分的講解,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將例文中好的部分與不好的部分找出來,并說明好在哪、不好在哪。經過反復地訓練后,學生有了很大的進步。另外,還應有針對性地將小作文訓練與大作文寫作同時穿插進行,以此使學生所學的知識能夠及時地運用到大作文中。相信,只要教師反復地訓練、不斷地講解,以及學生反復地寫作,學生的寫作水平將會再上一層臺階。
對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應該緊密結合學生的語文學習的實際,結合學生生理和心理的特點,審慎地選擇語文基礎知識,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以動態開放的觀點進行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活學活用,學以致用,在教學中擯棄以語文基礎知識為中心的教學;同時也不能忽視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以免走向另一極端。
參考文獻
[1] 謝利民.現代課堂教學理念:知識的傳播與生成[J].教育科學研究,2002,(7):8
[2] 朱洪祥.語文選修:挑戰還是機遇[J].太原:語文教學通訊,200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