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識字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學生從運用口頭語言過度到書面語言的橋梁。所以,識字教學質量關系到小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的發展,一直以來,小學教育都沿用“教師講,學生學”的傳統方式,而新課程卻要求改變過去那種學生死記硬背、被動學習的現狀,倡導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合作的能力。我們應根據課程改革精神,集百家之長,綜合應用、靈活運用多種方法組織教學,徹底改變單調乏味的識字教學現狀。
關鍵詞: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重要性
一、“授之以漁”,首先教師要教給學生自學識字的方法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會學生多少知識都不如交給他們學習的方法,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也講過“教是為了不教”,可見教給學生方法遠比教給知識重要。小學語文課程大綱規定低年級學生在短短兩年時間內要認識2000左右的字,顯然要求教師盡快地“授之以漁”。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則是識字訓練的重點。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因素,由淺入深地提高學生的識字的能力。學生掌握了方法,識字的興趣,能力就會有顯著提高,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自能識字的方法有:
1、善找規律,歸類學習。漢字是象形文字,相似意義的漢字其構造都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引導學生找出這其中的規律,就能夠很好的幫助學生提升識字效率。由于兒童的認知不是很多,因此,應從偏旁部首開始,通過分析漢字結構以幫助學生識字。如:“掃”字可分為提手旁。可根據生活用品、掃帚來幫助學生識字。“打”字由提手旁組成。而有些字,它們的偏旁部首不一樣,則字意也不一樣,如:“作”是單人旁意思是工作,而日字旁是“昨”,意思是昨天。歸類學習的方法還有義旁歸類法,聲旁歸類法等,教師應鼓勵學生應用自己最喜歡、最得力、最習慣的方法盡快地認識識字。
2、引導聯想,字形記憶。聯想記憶其實就是讓學生根據之前學過的單字、詞匯來對新的字詞進行理解、記憶,中國最古老的文明從漢字開始,從簡單的圖形到今天明朗的線條,經歷了千年的演變,它的字體形象多變。識字教學中,我充分抓住漢字形象、直觀的特點來誘發學生想象漢字的形體美,在識字教學中培養學生想象能力。比如:“書籍”的“籍”,“書簽”的“簽”,“作業簿”的“簿”,都與書有關,所有都是“竹”,通過比喻,引發學生聯想,難記的字也變得生動有趣,使學生樂學、好學。
二、在體驗中識字
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當識字對兒童來說變成一種鮮明的激動人心的生活情境,里面充滿活生生的形象、聲音、旋律的時候,讀寫結合的過程才能變得比較輕松。”新教材中安排的常用漢字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連,在研究中我創設了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情境,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和知識經驗作為開展教學的豐富資源,讓孩子體驗到枯燥的方塊字跟生活結合起來不僅有趣,更有意義。例如:在教學《操場上》時,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學生在操場上活動的畫面展示出來,讓同學們說說都有哪些活動,每說出一項,就出示相關的詞語,這樣的情景再現使枯燥的詞語一下有了生命力,學生讀得很起勁。
三、不斷復習,鞏固訓練
當堂采取多種方法復現,及時鞏固要求認識的字。認字和認人的道理一樣:一回生,二回似曾相識,三回四回成了好朋友。鞏固認字最好的辦法是復現,最有效的辦法是在語言環境中多次見面。根據兒童“先快后慢”的遺忘規律,當堂和認字之后兩三天內進行復習、鞏固尤為重要。學生認字,千萬不能像狗熊掰棒子——一邊學,一邊丟。要重視在合作、游戲、活動鞏固認字。比如,同位或小組比賽誰認得快、記得牢,發揮同學間互相激勵、互相幫助的作用。比如,通過摘蘋果、走迷宮、找朋友、巧配對等游戲方式在興致盎然中加深印象。比如,教師自編句子、兒歌、謎語,再鼓勵學生從身邊、書報上找到剛認的字,在語言環境中及時鞏固。總之,認字教學一定要把工夫花在讓學生和生字多次見面上,力求做到當堂認識,當堂鞏固。
四、利用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識字教學
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觀看一個個充滿神秘色彩的文字。如先出一組象形字,這組字采用由實物圖到象形字再到現代漢字簡化字逐漸演變的動畫形式,富有動感的、生動有趣的畫面,一定會使學生產生神秘感,同時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識字教學。實踐證明,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識字教學,簡化了思維過程,降低了記憶的強度,促進了思維的正遷移,有利于培養良好的認知策略,激起學生探索這蘊含著無窮奧秘和樂趣的漢字世界的欲望。“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靈魂。綜合實踐活動本身具有整體性、實踐性、開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的特征,為學生主體性的發揮提供了條件。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是語文實踐,學生的活動領域可以從校內走向校外,活動內容由教材拓展到社會與自然,促進學生自主發展。
五、引導創境,讓學生巧妙記住字形
有些生字字形復雜,或某些部件與熟字相近,低年級學生往往張冠李戴。教學中,我們找出各部件的聯系,或抓住容易錯的地方,引導學生創設特定的語境,進行聯想,讓他們在形象風趣的語言中,巧妙地記住字形,強化了識字效果。如“柳”字,一直到高年級都有學生把右邊的撇忘掉,我們在教學中就抓這一重要筆畫,引導學生想像著微風吹來了,柳枝是什么樣子呢?有的柳枝細些,微風中輕輕地飄了起來;有的柳枝粗些,微風中還是那樣直直的。形象的語言,使學生再也不會將那“微風中飄起的柳枝”給忘了。引導學生創設特定的語境,將特別的字形與形象的情境聯系起來。學生以后運用這個生字時,腦海中一定會浮現出相應的情景,想起那形象的提示語言,一定不會把字寫錯了。
總之,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教師只有不斷地探索、不斷地研究,才能總結出一些快捷的、可行的教學方法,使教學過程得以順利輕松地進行,并使學生得以在奇妙的漢字的世界里自在地遨游。
參考文獻
[1] 張承明.分進合擊:小學識字教學新理念.云南教育,2004,16
[2] 吳鳳梅.隨境潛入心 識字悄無形——對識字教學的再思考[J].教學與管理,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