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當前信息技術課是很多小學都開設的課程,但如何上好信息技術這門課,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思考,同時,對信息技術教師的“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要不斷探索,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益,才能適應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下面就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幾點體會。
關鍵詞: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改變
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進,我國已經確定在中小學中普及信息技術教育。信息技術課集知識性和技能性于一體,具有工具性、綜合性和實踐性等學科特點,它作為當前基礎教育改革鏈條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實現創新教育的一塊堅實陣地。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怎樣做好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教學工作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游戲激發興趣,活用教學形式
①故事激趣,初步感知。教師在學生接觸計算機之初,可以先給學生們講解一些計算機史、計算機人物、計算機界的大事,這些對于學生而言既新鮮、有趣,又能增加知識的學習,對學生而言非常具有吸引力。②游戲入門,自覺學習。小學生對游戲特別感興趣,而計算機正具有能玩游戲的特點。根據這一特點,教師可以把計算機新課的學習寓于游戲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濃厚的興趣中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例如,練習鼠標的操作是相當枯燥的,我根據小學生喜歡新鮮、好動、好游戲的特點,在教學生怎樣使用鼠標的時候,我就簡單地教學生去玩Windows自帶的“掃雷”游戲和一個叫做“紙牌”的游戲,讓學生在積極的態度中去練習,不知不覺中熟練地掌握鼠標的各種基本操作,學生學習自然感覺就輕松了。當然,在玩游戲的過程中,也要加以適當引導,并不是真正把計算機房當成游戲廳,要讓學生明白玩游戲是為了讓他們學會使用鼠標。這些游戲既能滿足學生的愛好、興趣,又能開發學生的智力,更能培養學生操作電腦的基本技能。③直觀教學,加深記憶。在教學中有許多計算機術語是很抽象的,小學生一時難以理解。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形象的比喻最容易讓學生接受,以便幫助學生加深對計算機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例如,在教學生如何保存文件的時候,我形象地把計算機比喻成學生自己的書包,在保存的時候選定把文件放到自己書包的哪一層。然后在文件上寫自己的名字,這樣就可以直觀地讓學生學會怎樣保存文件,并且在下次需要的時候能夠快速地找到自己的文件所在。用這樣的方法。變抽象為直觀,讓學生不僅感興趣,而且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記憶。④整合學科,全面發展。信息技術教育必須與其他學科教學有機地整合起來,形成綜合實踐課,不但能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而且能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因此,在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中就應該讓學生“把所學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應用于日常學習和生活之中”,讓學生自覺做到學以致用。
二、教學方法要創新
做為一名教師都深知教學方法的重要性,好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新知識,不好的教學方法學生學習不到新知識,還會產生對這一科的厭學情緒。雖然我們這一科主要是操作的內容,好的教學方法也是必要的。①采用任務驅動教學。“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指在整個教學過程,以完成一個個具體的任務為線索,把教學內容巧妙地隱含在每個任務之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完成一個個任務逐步掌握所學的知識與技能,為學生營造一個建構知識、寓學于實踐的環境,讓他們在這個環境里,充滿興趣愉快地進行學習,突出了在“做”中“學”的思想。例如,在因特網的教學中,我可以分為這樣幾個大任務:在因特網上瀏覽信息、在因特網上查找信息、從因特網上下載信息。②游戲教學。游戲教學是指教師借用健康益智性的游戲軟件的教學,來激發中小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知識的求知欲望;通過健康的益智性游戲軟件的操作,來提高小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技能、技巧。③興趣激勵教學。針對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從他們的興趣入學,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一點。如在教網上下載這一課時,就可以以好看的圖片、音樂、動畫為內容,讓他們在網上查找并下載,下載后就要以讓他們欣賞自己的勞動成果,這樣,每個同學都會努力去學習。④問題教學。在這一科教學中,學生經常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我們教師可以把這些問題帶到教學中,讓問題始終貫穿于整堂課。這樣,學生帶著問題學習,以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合作能力。
三、讓學生動手操作,品嘗學習的樂趣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既是鞏固所學知識的一個重要環節,又能讓他們品嘗到成功的樂趣。俗話說熟能生巧、勤能補拙,多練習,學多操作,生會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所要學習的知識。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將探究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多給他們一些表現的機會,讓他們多一份創造的信心,讓他們多一份成功的體驗。如教學《畫多邊形》一課,教師首先不是直接講解畫法,而是出示“五邊形”圖讓學生觀察,然后出示自學要求,讓學生自學,同座合作畫出“五邊形”,根據自學要求,學生一步一步操作,最后將自己的作品展示給其他同學看,“五邊形”會畫了,其它的三角形、七邊形等學生會依次類推,同樣可以很快畫出來。通過自主學習,學生不僅學會了“多邊形工具”的使用方法,而且每完成好一個操作,都會獲得一份成功的喜悅,從中品嘗到收獲的樂趣。再如教學PowerPoint的超級鏈接時,我們先讓學生演示沒有鏈接的作品,提醒學生,現在只能一張張按順序演示,那么你能任意播放指定的演示文稿嗎?然后讓學生自主學習。他們通過討論、操作,尋找書上的理論,借助幫助系統,最后教師進行適時的點撥,他們會很容易掌握超級鏈接的方法,從而品嘗到成功的快樂。所以,信息技術課,我們應盡可能多的創設條件,讓學生盡可能的多動手操作。這些操作會讓他們享受到成功的快樂,會讓讓他們很快地掌握相應的知識。
總之,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應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以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將眼光僅僅局限于課本,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及時尋找一些比較前沿的富有趣味性的內容來充實信息技術課堂,認真實踐,及時總結,才會有創新,才能提高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使學生主動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