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學習興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師想方設法誘導學生,充分調(diào)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能創(chuàng)造性地學,最終達到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激發(fā)興趣
在學生的學習中,學習興趣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基礎。只有激發(fā)了興趣,學生學習才會積極主動,學得才能輕松而有成效。當前教育界提出的“愉快教學”模式,正是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定為“愉快教學”的基礎。但是學習興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師想方設法誘導學生,充分調(diào)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能創(chuàng)造性地學,最終達到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一、指導預習,誘發(fā)興趣
在學生預習新課之前,教給學生預習方法和要求,如:劃出重點詞句、生字詞、標段落等,增強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趣,只有閱讀前有明確的學習目的,閱讀目標,學習方法,才能夠激發(fā)出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在指導學生閱讀文章的過程中,還可以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通過起伏的語調(diào)和感情的渲染,使學生不由自主的產(chǎn)生對文章的閱讀興趣。另外,在教學預習指導的同時,教師還可向學生提出有關文章內(nèi)容的、有吸引力的問題,使學生在思考問題的同時,產(chǎn)生對課文的閱讀興趣,如在課文《小馬過河》中,教師可在學生預習前向學生提問為什么河水既不像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說的那樣深呢?學生帶著對問題的思考和由問題引發(fā)的好奇心,便更加容易產(chǎn)生閱讀課文的興趣。
二、精心設計導入,激發(fā)興趣
導入是課堂教學的航標、潤滑劑,好的導入能緊緊抓住學生求知心理,能牽引學生的思維方向,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能為整堂課的高效運行打下基礎。
1、故事導入,激發(fā)學生興趣。學生在小學階段一般會接觸一些故事,對于故事當中講的一些情節(jié)、人物等,學生也比較感興趣,因此,教師可以通過故事設定導入,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以蘇版小學語文教學《畫蛇添足》為例,在講解此篇寓言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這樣來設定導語:“同學們,你們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個小故事呢?從前有個人特別喜歡畫畫,有一天,他要畫一條蛇,當他畫好一條蛇的時候,為了顯示自己的高超畫藝,他又給蛇添了兩只腳。同學們想了解一下這個‘畫蛇添足’的人嗎?想知道具體的小故事嗎?那么,就請同學們跟隨老師一起走進課本吧。”通過這種方法,相信學生的注意力一定會被吸引過來,學生就會興趣盎然的參與進來,想要走進書本中了解具體的小故事。在興趣的帶動下,學生將會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技能。
2、借助現(xiàn)代教學手段,直觀激趣。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合理使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結合課文教學內(nèi)容,讓學生聽聽美妙的音樂,看看生動逼真的畫面,欣賞品味形象化的詞句,可以使學生的精神處于輕松的狀態(tài),讓學生自然進入學習狀態(tài),走上一條到處充滿輕松,愉快的學習道路。如教蘇軾的詩《飲湖上初晴后雨》時,我先讓學生邊聽古箏樂曲,邊觀賞西湖美景(視頻),激發(fā)學生興奮愉快的學習情緒,進入詩歌所描寫的情境,享受作者所描寫的自然界的美。這樣使學生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為學好古詩打下基礎。
3、運用懸念導入法。小學生都有著很強的求知欲,對任何事情都有強烈的好奇心。教師可以在考慮學生這一性格的基礎上采取懸念導入法。如教《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時,我巧設“懸念”:“同學們,這節(jié)課老師要帶他們?nèi)ヒ粋€美麗的地方。”學生精神大振,躍躍欲試。我接著說:“要帶你去哪里呢?”說完板書課題《美麗的小興安嶺》。“哦!”學生恍然大悟,但隨后學生產(chǎn)生了疑問,小興安嶺?在哪里呀?那里是怎樣的景象呢?這時,我順勢引導:“同學們,小興安嶺,在我國東北地區(qū)的黑龍江省一帶,那里風景優(yōu)美,物產(chǎn)豐富,有香脆的榛子,鮮嫩的蘑菇和木耳,還有許多人參和珍貴的藥材,美麗的小鹿……要想領略小興安嶺的秀麗風光,就讓我們隨作者去小興安嶺去旅游吧!”通過懸念導入法,學生的好奇心一定會被激發(fā)出來,那么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一起走進課文中來找尋答案,本課也就可以成功地引入。
三、與生活鏈接,激活課堂氛圍
有些學生不想學習或者討厭學習,是因為他覺得學習枯燥無味,認為語文就是死記硬背,只要能認識字就行了,不求甚解,也不愿意提高。其實不然,在教學中,教師只要利用好教材,舉例到現(xiàn)實中的生活中去,就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語文源于“生活”,也就是說語文知識的獲取不僅僅限于課堂,而是在生活與社會實踐中,通過豐富多彩的信息來發(fā)現(xiàn)語文的趣味性。在作文教學中,我就常常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發(fā)現(xiàn),用自己的語言來描寫自己眼中的世界。童心是最可愛的,也是最能打動人心的,通過學生自己動手組織語言,寫出一段段充滿童趣的作文。這些不僅會讓學生熱愛生活,還能夠通過自己的眼睛,發(fā)現(xiàn)并感悟許多道理。學習與生活相鏈接,從而活躍課堂的氛圍,也增強學生學習和實踐的能力。
四、在享受成功的快樂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下面看一個實例:在一堂語文自習課上,一名小女生懶得做練習冊上的那些枯燥的題目,但她對造句和看圖作文很感興趣。這時候教師突然來到她身邊,并抽走了她的練習冊。一時間,她惶恐不安,不知所措。然而這位教師并沒有因為練習冊上的空白而大發(fā)雷霆,卻對小女孩造的句子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句子是這樣寫的:“花骨朵們正在聚精會神地傾聽春天。”教師看了以后,贊許的朝小女孩一笑,稱贊道:“非常好,很有想像力,多美的語言,多有靈性啊!”隨后又問道:“為什么不說‘傾聽春天的腳步’呢?”小女孩聽到這樣的夸獎,心頭一暖,膽大了起來,反駁道:“有時候春天來時是沒有腳步聲的,是披著輕紗乘著風來的。教師沒有說話,只是輕輕地拍了拍她的頭,走上講臺,她的練習成為講造句題的范本。欣賞和鼓勵帶給小女生無窮無盡的動力,在以后的日子里,她學習熱情特別高漲,特別用功,成績提升的很快。這個例子說明:十次說教不如給學生一次表揚,十次表揚不如給學生一次成功。每個學生都愿意學有進步和獲得成功。
總之,只要我們巧妙運用各種方法和手段,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從而達到學好語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