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中政治是一門理論性較強、較抽象的學科。本文針對傳統政治課教學方式單調、教學方式和手段單一,學生對政治課缺乏熱情的現狀,提出在課程改革的前提下,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使政治課成為學生喜歡的學科,使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關鍵詞: 高中政治;課堂質量;探究
一、重視知識點與時政熱點的結合
理論聯系實際是上好政治課的關鍵,高中政治課基本理論對于高中生來說比較深奧抽象,因此,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選取典型性、時代性強的時政熱點材料,抓住時政熱點與政治理論的結合點,不僅能增加政治課講授的生動性、趣味性,還能提高學生用理論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消除厭倦上政治課的心理。①時事熱點的選擇要貼近實際,教師在選擇時事熱點時要做到“三貼近”,一是要貼近教材實際,教材是高考的根本,不管高考的形式和材料如何變化,但都是對書本知識的考查,要結合教材的內容和理論分析熱點問題。二是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如果選擇的事例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距太遠,學生沒有了解,就會提不起興趣,收效欠佳。三是貼近時代實際,時政熱點具有鮮明的新穎性和時代性,總是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因此,教師在選擇問題時要把握一個“新”,選擇最新的事例來分析問題,進行靈活多樣的教學,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②時政熱點的運用要靈活多樣。講解時政熱點時,要講究技巧,不能千篇一律,應結合學生實際和課程特點靈活選擇,如以時政熱點為話題導入新課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還可以為學生課后布置準備任務,主動去查閱相關資料,課堂上相互交流看法,培養學生關心時政的主動性。
二、精心設計問題,調動學生積極性
“有效教學”是指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教師和學生)的教育價值需求。而在新課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學”被賦予了新的理念,即要促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充滿個性和富有效率地學習。激發學生這一主體真正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就要精心設計提問,在上課前,進行教學設計時,要選好問點。這些問點可以是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集中注意力,促進學生理解的知識點;也可以是學生學習的疑難點。課堂提問的時間是要細心選擇的,不能過早,過早則學生對教材認識缺乏準備,啟而不發;也不能過晚,過晚則問題已經解決,成了馬后炮。教師課堂提問必須選擇最佳時機,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啟迪學生的思維,真正掌握知識。
三、轉變觀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存在著“填鴨式”“滿堂灌”“一言堂”“說教式”的弊病,作為此模式的教師只需具備兩樣東西:一張嘴,一支粉筆。事實證明,這樣不利于讓學生發揮作用,而且也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吸收。現代的中學生,思想敏銳,興趣廣泛,參與意識強烈,這種特點,對政治課教學既是挑戰又是動力。我們必須針對他們的新特點,改革教學方法,從課堂教學的變革中走出一條生路來。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學方法的運用,要使學生從中發現驚奇、自豪,滿足求知欲的愉快和創造的歡樂等各種情感,使教學成為一個充滿活力和激情的活動。
四、運用多種教學模式
1、自主學習、表達交流。利用“學案”把教學目標設計為學習目標交給學生,學生依學案自主學習、表達交流,師生共同討論,融知識落實與能力培養為一體,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整體素質和探究創新精神。
2、質疑啟思、教師點播。現代教學論認為,產生學習興趣的根源不在感知而在問題,沒有問題就難以誘發和激起求知欲,學生就不會去深入思考,學習也只能停留在表層或流于形式。所以,我在教學中特別重視問題在學習活動中的重要性,著力優化問題情境,激活學生思維,質疑啟思。
3、總結反饋、鞏固提高。課堂小結是一堂課的收尾階段,是將學生所學知識和技能進行歸納總結和轉化升華的過程。完善、精要的“小結”,可以使課堂教學錦上添花,余味無窮,讓學生達到前后渾然一體的美妙境界,能進一步鞏固知識、明確體系、提升能力。
五、以師生共同的生活為基礎的和諧化課堂
新課程以廣闊的自然和社會作背景,與社會、學生的實際有著廣泛聯系。過去的政治課堂中所傳授的知識與社會生活聯系并不緊密,因此培養出來的學生在面對生活中的問題時常常束手無策。政治教師往往成為脫離實際的純粹理論說教式的“播音員”或者“演講者”,政治課堂教學理論與實際,理論與現實生活相脫節,呈現多種不和諧的聲音和表現。政治課堂教學毫無生氣,政治課堂的德育功能幾乎喪失殆盡。生活是現實的、具體的。在政治課堂教學中,我們教師要結合自己的生活閱歷,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去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生活,用自己的情感體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促進學生與周圍的自然、社會的內在整合,從而為營造明麗的內心生活,建構堅實、豐富、光明的精神世界奠定基礎。教師要做學生的“慈父”“兄長”“諍友”。在以師生共同的生活為基礎的和諧化課堂教學中,學生的生活在豐富、在發展,教學貼近了學生的生活,課堂變成了學生探索世界的窗口,使知識在生活中得到了應用,教師帶著教材與學生一起走向新的未知的世界。
六、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對基礎差的學生來說,預習、復習環節尤其重要。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必備的能力之一。如果課前學生沒有預習下一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就很難跟上課堂的快節奏,無法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學的知識。所以教師應要求學生課前做好預習準備,對于不理解的問題先進行獨立思考,并標注記號,然后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聽講;課后在認真復習所學內容的基礎上,獨立完成作業,并結合所學內容提出相關問題。
總之,課堂是我們奮斗的主戰場,打贏這場戰斗的關鍵是課堂教學的質量,高質量課堂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去創造,教師導,學生演,教師引,學生思,高效課堂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我們教師要踏踏實實立足于平時的教學,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改進,在改進中再學習。這樣,我們的課堂教學一定能真正達到教學目標,課程改革也一定能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