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作文教學無定法,但樹立好學生寫作的自信心是任何方法得以實施并取得成效的前提。教師可利用情景寫作、即興寫作、感受寫作、心里表白等方式使學生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寫;其次使用及時表揚、延時表揚、評語表揚、公眾表揚、范文宣讀、板報宣傳、報刊發表等方式激勵學生,讓他們想寫文章,愛寫文章;最后教師通過有序性、有針對性、有階段性地技法推介、素材積累、片段寫作、限時作文等方式訓練學生,讓他們能寫作文,會寫作文。
關鍵詞: 高中生;作文;興趣;模仿;感悟生活
寫作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也是教學中很難把握的一個環節。很多時候我們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去教授,但收效甚微。怎樣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寫作教學更為切實可行,一直困擾著我。經過不斷地嘗試,我覺得作文教學可以從如下幾方面入手:
一、培養學生寫作的興趣
對于高中學生尤其是高一學生,興趣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感受家庭,體驗親情美;感受交往,體驗友情美;感受交際,體驗人情美;感受風俗,體驗風情美;感受自然,體驗風物美;感受時代,體驗崇高美;感受歷史,體驗悲壯美;感受藝術,體驗形象美;感受科學,體驗理性美;感受人生,體驗人性美等等。讓學生寫這些話題,就是幫助學生找到觸動他們心靈的觸發點,豐富學生的寫作內容。在學生能寫出具體內容之后,再逐步在技法上進行指導。
要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教師要現身說法。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少談或不談空頭理論,多談自己對生活的感受體驗和對事物的認識。教師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用情感去感染學生、打動學生。同時也要求語文教師有較高的文學素養,能夠給學生寫“下水作文”。老師與其站在岸上指導學生寫作,不如“下水”與學生一起寫作。老師若能站在學生的角度與學生一起體驗寫作的甘苦,學生就會覺得寫作文不是一件難事,也不只是為了高考,寫作更是釋放心靈的途徑,在用筆記錄自己成長的心路歷程。教師的示范作用對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鼓勵創作,推薦發表
任何人要想學好一種東西,興趣是至關重要的。它是獲得知識、進行創造性創作的一種自覺動機,是鼓舞和推動學生創作的內在動力,也是提高寫作水平的重要途徑。因此我在作文教學中鼓勵學生進行創作寫出優秀作文進行發表。為了能寫出更多優秀作文,我首先讓學生留意身邊的人和事,記錄新人新事,從班內到校內,從課內到課外,從校園到社會,然后進行合理的選村和組村,寫出優秀作文,上送學校廣播室及學校報刊編輯小組,讓其優秀作文得以播出和刊出。這樣,會極大地刺激他們的寫作興趣,讓他們感到作文的份量,從而大大地提高了創作的積極性。
三、提倡模仿,培養興趣
模仿是借鑒的一種形式,但模仿不是簡單的照搬,應當是創造性的借鑒。模仿的特點是針對性強,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寫作的難度,又收到明顯的效果。對于寫作水平不高的學生,應積極提倡模仿和借鑒范文,逐步培養寫作興趣,使之循序漸進地沿著寫作的道路走下去,逐漸地提高寫作能力。即使剛開始時的機械模仿,也應加以表揚和肯定,使他們產生寫作的興趣和欲望。歷史上有許多文學家也曾模仿古人寫作,成為一代風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與孤鷺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就是從庾信的“落花與芝蓋齊飛,場楊柳共春旗一色”脫化而來的。又如歷史上左丘明的《左傳》、司馬遷的《史記》他們的寫法,都為后世的散文家、小說家、戲劇家所模仿。課本中的許多文章都是很好的范文,學生學了課文,可以模仿寫作,使學以致用。例如我教了鄭振鐸的《貓》一課,讓學生以另一動物為題模仿寫作,有很多學生仿寫很成功,把課文寫法轉化為自己的能力。
四、引導學生感悟生活
寫作是反映生活的,作家創作是這樣,學生寫作也應是這樣。因此,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感悟生活,感悟心靈的廣闊,感悟自然的美好,感悟生活的多姿多彩……任何一篇成功的作品,首先就在于它體現了作者對生活的某種感悟。《我與地壇》《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作者正是對其生活有所感悟,才在作品中表達出自己對生命的詮釋。每一個學生的生活背景、人生經歷、學習環境、個性志趣都不同,這本身就是很好的作文素材。
所以,在平時的作文訓練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喚醒其主體意識,讓學生在生活歷程中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及其價值,將自己在生活里的感受寫出來。這樣何愁沒有真情實感呢?
五、積累素材,學而致用
在教學中,碰到有不少的學生平時很少看課外書,特別是語文課外閱讀方面的書籍,有的甚至除了課本之外,沒有一本課外閱讀材料,很少看書讀報,寫作的知識貧之,甚至連句子都寫不通順,寫作文時想一句寫一句,感到無話可說,無物可寫。或者剛開了個頭,敷衍了幾句,就草草收場。內容空泛,不知所云,因此對作文望而生畏。為了能改變害怕作文的現象,做到出口成章,下筆成文,平時要多進行閱讀,多積累寫作素材。正如杜甫所說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讀百篇,其義自見。”書讀多了,才能博古通今,寫起文章來,才胸有成竹,得心應手。但是經驗告訴我們,僅僅靠多讀是不夠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曾說:”“學以為耕,文以為獲”。這是說閱讀是寫作的先導,沒有讀的“耕耘”就沒有寫的“收獲”。所以在強調學生讀書的基礎上要對所讀之書進行熟讀精思,融會貫通。積累素材,讓它成為自己寫作的“活水源頭”,并學會運用,使作文內容應筆而生,有如涌泉,滔滔不絕,內容充實有力。
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學生寫作水平提高不起來,直接影響到語文教學質量,要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教師在實施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應重在培養學生的興趣,督促并鼓勵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具備良好的寫作意識,進行重點攻關,只有攻克難關,才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