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擔任班主任是教師工作的一部分,對于中青年教師而言,也是積累經驗、了解學生的重要途徑。因此,了解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內容方法,對培養班主任工作能力,做好教師工作具有重要作用,特別是借鑒別人在班級管理內容的創新上,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深有感觸。
關鍵詞: 班主任;班級;管理內容;創新策略
班主任是對班級進行全面負責的教師,是班集體的組織者、教育者和指導者。班主任也是學校對學生集體進行管理和教育的主要助手,是學校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依靠力量,是任課教師之間以及任課教師與學生之間相互聯系的紐帶,是學校、社會、教師與家長相互溝通的橋梁,是教師中的中堅和骨干。
一、師生交流方式和途徑上的創新
師生交流是體現師生平等的一個重要形式,也是班主任有效管理學生的重要前提。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師生之間的交流方式和途徑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下面我就介紹我平時采用的一些有效的方法。
1、“高一(2)班學生心語錄”為全體學生共同參與班級管理創造了一個機會,為師生交流搭建了一個更加方便、快捷的平臺。“學生心語錄”,由值日班長記錄,值日班長由全體學生輪流擔任,一人一天,負責記錄班里學生的出勤、班內發生的事情,對班主任和科任老師上課的想法以及對班級管理的建議,并負責點評。記錄本就放在講桌上,方便學生和老師翻閱,翻閱者可在上面寫出自己的想法。我們發現,有些學生在和教師面對面交流時,他的有些觀點和想法會被隱藏起來,但在記錄本上他們會隨心地寫下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科任老師也由于教學任務繁重,基本沒時間和學生交流,而在我們的心語錄上留下了他們很珍貴的建議和想法。一年來,從心語錄上我得到了大量的學生信息和班級管理的建設性建議。
2、作業評語也是師生交流的一種有效途徑。除了在課堂上和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以外,批閱作業是教師和學生最直接的交流了,多少年來,我們一直認為批閱作業僅僅是教師和學生在專業知識上的互動,其實,批閱作業是師生進行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和途徑,有時,以學生所的習題為媒介,不需要過多的語言,用一兩句話對學生進行心理等其它一些非智力因素的點評,也會收到不錯的效果。當然,作業本上的點評以鼓勵主,亦可以是問答式的對話,學生當面不會跟老師的講的話,會在作業本上——的告訴我們,因為他認為我們在關注著他。
3、“談話課”的開設進一步增強了班主任的親和力。由于在班會課上我們要宣講一些學校對學生的管理制度、處理班級日常事務、進行主題班會等,我們不可能達到一對一和學生進行交流的目的,所以,我在每周三的下午課外活動時間專門開設了“談話課”,班主任和學生圍成一圈坐在一起隨意的交談,這時,談話的內容沒有什么限制,涉及到學習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學生可以隨心的發表他們的觀點和看法,不需要擔心什么,因為,這時,我們是并列地坐在一起的朋友,不是平時總高高在上的老師。談話的過程中,學生無論是學習中的,還是生活中的問題,師生共同商量解決。當然也可以邀請科任老師參加。
4、親自參與參與學生活動,也是達到師生交流的一種方式。多少年來,我們總認為教師參與學生活動會影響到學生,他們可能會放不開來,會有所顧及,或許如此吧。但我發現,每個學生都有親近老師和被老師關注的渴望心理,老師尤其是班主任參與學生的集體活動,不但可以凝聚學生的團結精神,還可以滿足學生的這種心理,增加班主任的親和力,從而達到更加準確地了解學生的目的。
5、充分利用網絡的優勢,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學生上網對學生的心理和學習的確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學校也采取了多種嚴管的措施,也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但周末,假期,學校的管理就鞭長莫及了,家長對此也是無可奈何。怎么辦?聽說我們班的學生集體建立了一個QQ群,每到周末和假期就相約聊個不休,我就讓班長用假名假年齡偷偷地把我也給加了進去,到周末和假期一有空我就偷偷地監控他們的談話,結果發現了許多我們通過正常渠道根本無法知道的信息和他們的心理動態:什么這個周末他的父母要去出差,可以相約去什么地方玩啊;父母昨天誤解他了,真實情況不是那個樣子的;……。等等。了解到這些之后,要么在上學后我就有意的和這些同學交流;要么及時和他們的家長取得聯系,共同解決問題。家長和學生都很奇怪我是怎么知道這些情況的,豈不知我是當了一回網絡“間諜”。
二、組織和培養班集體建設的創新
班集體不是自發形成的,它有一個發展過程。一般認為,剛組成的教學班,經過班主任長期系統的組織培養工作,由松散的學生群體轉變成為健全的班集體,大致要經過組建、初步形成和形成發展三個階段。
1、組建班集體階段。在新組建的班級中,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相互陌生,學生心里還沒有班級的概念,群體松散,班級吸引力差,共同目標和行為規范尚未形成。在這一階段,班級活動都依賴班主任直接組織和指揮。實踐表明,班主任在這一階段如果抓不緊,教育引導不力,組織管理不嚴,班級很容易出現松弛、渙散現象。因此,有經驗的班主任都十分重視從以下方面進行新的班級組建工作。首先,抓緊時間全面了解學生,盡快掌握熟悉班級和學生的整體情況,注意發現、選擇和培養積極分子。其次,建立班級規章制度,對學生的學習、生活提出切實可行的要求。再次,組織和開展班級活動,促進同學之間的交流,增進了解,提高班級的吸引力。
2、班集體初步形成階段。在班主任的引導和培養下,班集體出現了許多新特點,如同學問彼此有了一定了解,友誼加深;班級積極分子已涌現出來,集體有了骨干力量,班級核心初步形成。但是,這時的班集體還十分脆弱,集中表現在班級行為規范尚未成為學生的共同需要,集體輿論還沒有形成,全班同學共同自覺追求和行動的動力。
當然,嚴管勤跟、感情滲透、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因材施教等一些傳統的管理模式并不能丟掉,只有在沿用傳統的一些優秀管理模式的過程中不斷的創新我們的理念和做法,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我們班主任的班級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