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美術教學本身就是一個特殊的教學領域,在新課程改革的教育引導下,教師應該講水平、講能力、講奉獻。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美術教育在提高與完善人的素質方面具有獨特作用。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針以后,美術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視,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進入了重要的發展時期。從事多年美術教學工作,我們深知美術學科教學的根本目的不是培養藝術家,也不是單純提高美術技能,而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使他們能夠生活得更加生動活潑,充滿藝術情趣,從而提高他們的審美趣味和修養,促進他們個性和創造力的發展。
關鍵詞: 高中美術;教學;效率;提高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廣告設計方面的人才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歡迎。美術設計和廣告設計專業的人才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培養更多更好的的美術設計和廣告設計專業的人才越來越顯得重要,如何有效提高高中美術課堂的教學效率就顯得更為重要。
一、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沒有興趣,被動地學習,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搞好教學“開場白”,才能大面積提高學生對學習美術知識的愿望。教書是為了育人,學生獲取知識是發展自己的起點,學生的內因才是獲取知識的關鍵,所以教師首先要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有了興趣就不會感到學習是一種額外的負擔,就會主動去學。作為教學的引導者,我們應當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使課程內容與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的情境和認知特征相適應,以活潑多樣的課程內容呈現形式和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這種興趣和主動意識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做到樂學、主動地學,學有所得,越學越愛學。
二、以人為本,關注學生學習過程
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這是引導學生學習探究的關鍵。探究性學習實際上是一種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在有效的活動設計中,作為組織、參考、指導和伙伴關系的美術教師,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去關注學生美術學習探究過程。①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地位。經過教師精心設計,把教學內容轉化為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掌握方法,培養能力,把學生推向探究知識的前臺。在美術課堂上,從探究問題的提出、學習伙伴的選擇,到學習過程的安排、學習方法的確定,乃至學習成果的呈現,學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有更多實踐的機會,有更大的創造空間。學生在學習和探究中始終處于主體地位。這對于能力重于知識的現代社會來說,意義是深遠的。②提供交互式的學習平臺。在課堂上,創造氛圍、空間,提供學習、實踐的機會,使美術教學有一個民主、寬松、和諧、愉悅、包容的氛圍,在整個學習探究過程中,時時、人人有提問、發表、展示的機會,讓學生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提供最適宜的創造活動環境,讓學生自由奔放和新穎地想像,在無拘無束的氛圍里自由地呼吸,引發學生的創作靈感。讓學生在富有情趣、表現活動自由的美術教學過程中,逐步體會美術學習的特征和技術方法,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和學習能力,培養良好的個性和創新精神。
三、教師親手示范,進行臨摹教學
美術是視覺藝術,美術教育要重視視覺形象的運用。優秀的美術作品,往往能引起人們情感的共鳴,激發其思想沖擊,陶冶情操,塑造美好靈魂。教師應從重視視覺形象教學原理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提高獲取知識的力量,引導學生直接觀察對象、認識對象。美術教學是視覺藝術的教學,在教學中,教師要讓所有展示的美術作品都清晰醒目,形象性與形式都符合教學的要求,最有效的教學方法是教師親自動手示范,因為在范畫中讓學生接觸的不是印刷出來的作品,而是教師或同學的作品,這樣更能吸引他們,讓他們覺得更有真實感,在心理上更容易去接受、模仿。如在上國畫山水的臨摹課時,教師可在黑板前放幾張同齡學生的優秀作品讓學生分析,做示范,這樣同學們臨摹的興致很高,所取得的教學效果也很好。教師的范畫與演示作品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視覺影響最大,因為范畫與學生作業直接相關,教師通過講解、示范,反復刺激學生的視覺與心理,這樣所產生的導向作用會很大,因此,課堂教學中的范畫與演示塑造出的形象必須步驟分明、形象準確、整體效果好,達到一定的技能、技巧水平,具有一定的藝術水準,使學生建立起心中的藝術形象,促進形象思維發展,提高形象的審美判斷能力
四、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
美術教學作為直觀性很強的教學,教師的演示,能使學生倍感親切,在演示中教師熟練地運用各種美術技巧,能使許多語言難以表達的東西一目了然,從而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提高技能,也得到美的陶冶。例如,利用錄像多方位、多視角展示版畫的“制版”細節,將復雜冗長的版畫制作過程變得步驟清晰,生動有趣;利用幻燈機和明膠片展示剪紙手法,讓剪紙的一刀一劃一清二楚;利用實物投影儀進行作業展評,采用放大、特寫方式將學生作業通過電視屏幕展示給全體學生,克服學生作業畫面過小而無法組織全體學生同時欣賞、品評的缺憾;利用黑板簡明扼要地演示課的主題、重點、難點,給學生指明本堂課學習的方向。
五、把握發展性評價
美術探究性學習并非要求學生像藝術家那樣,必須解決某些具體的問題。在學習探究過程中,學生是否真的探究出了什么并不重要,關鍵是通過對某一問題的探究,讓學生了解研究問題的方法、培養研究問題的意識。由此,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我們追求的結果。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討論得最多的是設計的思路、獲取材料的途徑和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所以,美術探究學習的評價應該是一種形成性的評價——反映學生的成長發展歷程:指對學生在動態教學過程中的執行情況、效果及時反饋、及時調節,以達到預期目的。它突破了長期以來在美術教學中重結果、輕過程的不良現象,促使美術教師全面地、多層次地看待學生,積極采用多維、多級的評價方式,適應不同個性和能力的學生的美術學習狀況,并以鼓勵、表揚等積極評價手段,從正面加以引導,使每個學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發展。
總之,真正提高課堂的效果和效率是擺在我們每個教師面前的一道難題。要提高美術課堂教學效率,絕非一日之功,但是只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不斷探索中前摸索前進就一定能走出一條美術教學的高效課堂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