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研究主要運用文獻資料法、數理統計法、邏輯分析法,對我國1949年建國以來國家、各省、直轄市、自治區體育局官網上頒布的體育法律法規進行收集、整理研究。通過研究得出社會體育發展不均衡,全民健身方面、體育鍛煉標準和國民體質監測方面的體育法律法規較系統,社會體育指導員規范性法規文件嚴重缺乏,各地方社會體育保障規范性文件數量較多、范圍較全面。本研究主要目的為我國社會體育法律法規的完善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 現代;社會體育;法律法規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識碼:A
一、前言
2013年是全黨、全國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2013年12月25日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在全國體育局長會議上講話中提到:“加強制度建設,提高依法治理水平。高度重視并切實做好體育領域制度建設工作,健全行業管理規范,強化體育法規、政策和規劃的落實及配套文件制定工作。”[1]我國體育事業不斷高速發展,體育法律法規也在逐步加以完善。早期的體育法主要是關于學校體育的法令。[2-4]
1、全民健身的法律法規研究。
第一,國家頒布全民健身的法律法規研究。提高國民素質是我國目前最主要的一項任務之一。自1995年頒布的《全民健身計劃綱要》頒布之后,我國加強對全民健身的關注,國家頒布全民健身計劃法律法規頒布時間如表2-1,很明顯的可以看出我國對于全民健身的重視程度。
(注:數據收集來自國家體育總局官方網站)
國家于2009頒布了《全民健身條例》,使我國的全民健身計劃更上一層樓。相繼頒布法律法規來保證全民健身能夠順利開展,真正起到健身的目的。
第二,地方性全民健身的法律法規研究。在我國《全民健身計劃綱要》頒布以后,我國地方性的體育健身項目也開始逐漸的發展,最早開始發展的是江西省,在1995年就頒布了《江西省全民健身規劃》來發展當地的群眾體育,響應國家政策方針。接下來發展的是河北省、湖北省和上海市等。
(注:數據統計排除與國家體育法律法規相同的文件)
從該表可以看出山東省、上海市頒布的體育健身方面的法律法規還是相對較多的,其全民體育健身開展較廣、發展較快。其余的各省、直轄市、自治區僅僅頒布了1件或2件的法律法規,甚至有的僅是一部全民健身條例,并沒有具體的實施辦法以及規定。
二、關于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和國民體質監測的法律法規研究
國家體育鍛煉標準的制定是為了鼓勵和推動人民群眾,尤其是青少年、兒童積極參加鍛煉增強體質,提高運動技術水平,更好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保衛祖國而服務。我國頒布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及國民體質監測的相關法律法規時間如下表2-3。
(注:數據收集來自國家體育總局官方網站)
從表2-3看出,《國家體育鍛煉標準》經過多次修改之后于1982年頒布,同時將1975年頒布的《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廢除。1982年頒布的《國家體育鍛煉標準》不符合時代的要求,國家體育總局會同教育部、全國總工會等有關部門于2011年啟動了《國家體育鍛煉標準》的修訂工作。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和國民體質監測在法律法規上的進一步完善將會為《體育法》在社會體育方面的修改完善作出一定貢獻。
第三,關于《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法律法規研究。社會體育指導員是發展我國體育事業,增進公民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一支重要力量。國家于1993年首次頒布了《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制度》,來保障社會指導員的質量以及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權利,進而來提高社會體育的質量。因此,目前形同虛設,很多地方存在拿錢就拿證書,這樣嚴重制約了社會體育指導員的進一步普及推廣。
第四,體育場所、場館、設施等體育保障法律法規研究。由表2-4可以看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基本上都制定了體育場所、場館設施方面的相關體育法律法規條例對其比較重視。為當地的體育保障管理提供政策依據,有利于加快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保障社會體育的良性運行。
三、結論
1、國家重視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推廣,但部分省份沒有制定本地的相關健身計劃。
2、國家在不斷的推陳出新完善體育鍛煉標準和國民體質監測方面的體育法律法規。
3、社會體育指導員制度雖然頒布的時間很早,但是其完善度不夠。
4、體育場所、場館、設施等體育保障法律法規制定較早,使我國體育設施的使用能夠及早就做到有法可依。
參考文獻
[1] 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在全國體育局會議上講話[R],2013,12
[2] 李先燕.《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修改的價值取向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5
[3] 劉鳳霞,張海泉.《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若干問題分析[J].中國體育科技,2004(3):11~13
[4] 董小龍,郭春玲.體育法學[M].法律出版社,2005
[5] 盧元鎮.體育社會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 劉向東,楊學達.我國社會體育法規滯后及落實中存在的問題.[J]教學與管理,2009,1(1):24-25
[7] 吳亮.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制度性缺陷與發展對策研究.[J]肇慶學院學報,2011,09(5):96-100
[8] 于善旭.完善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制度有關重點問題探討[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7,22(5):374-377
[9] 謝瓊桓,于善旭,劉暉,等.我國體育法規體系的研究[J].體育科學,1996,16(4):4-13
[10] 袁古潔.我國體育法制建設發展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體育科學,2009,29(8):26-38
基金項目:河南省社科聯,河南省經團聯調研課題(課題編號:SKL-2014-243)
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課題編號:2014-GH-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