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出臺,初中語文課程從其課程的設置、學生的學習方法以及培養目標等方面都要求進行改革,以全新的教育理念進行講學授課。本文對新課程標準提出的關于初中語文教學的要求進行具體的闡明,對目前語文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針對于新課標的要求,找出合理的初中語文教學方法,來最終改編傳統教學模式。
關鍵詞: 新課標;初中語文教學;教學方法
新課標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改善當下略死板的教學模式,改善課本中學習內容過偏過難的現狀,在教學過程中改變學生上課時被動的記憶,接受課堂知識的情況,而是讓學生通過表達自己的觀念,實現化被動為主動的創新形式上的轉變,把傳統的“要我學”變成學生主動的“我要學”。那么如何進行這樣的轉變是目前急需解決的事,筆者將針對這一情況來探討在新課程標準改革下初中語文教學方法。
一、新課程標準下初中語文教學的方向
關于教學目的,在新課標中強調要提倡學生進行全面發展,提高其學生的綜合素質。在這樣的教學目的上,老師不能只考慮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要將學生的能力、人生價值觀等方面納入課程考核之中。以科學的教育方法來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新性思維,構建出更具有活力的語文課堂。課程中應以學生的自主交流與探究性學習為主,展現學生的個性化思維,課堂教學不再是簡單的以教科書為依托點,而是把教材作為知識的載體進行教學。
二、目前初中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首先,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存在課程機制評價落后的問題。多數情況下,老師只注重學生的智力與考試成績,并不注重教學評價中要求學生全面發展的理念,單純的將升學率當作教學考察結果的唯一標準。再者,大部分教師對與課堂教學采取全面控制的教學方式,這種獨斷性的管理是目前初中語文教學存在的最為嚴重的問題。老師單方面使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很難引起學生的聽課興趣,更易影響同學們的學習效率。而老師使用粗暴的責罰手段來維護其教學管理形式,很有可能適得其反,打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優化初中語文課程的教學方法
1、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與自主合作能力。應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方式來實行初中語文教學的新變革,課堂上老師應鼓勵學生多問為什么,讓其勇于探索,激勵學生進行創造性的學習。同時改變傳統模式下的師生關系,改變課堂教學中單一的“講”與“聽”的僵硬關系,使得課堂真正的主體是學生,而老師則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充當知識引導的作用,創造一個新的屬于學生的學習環境。
2、引導學生有目標的預習。簡單的查字典,標注解,讀課文,屬于傳統模式下的語文預習。這樣的預習并不能使學生真正了解課文內容,使老師授課時學生對課文并不真正熟悉,導致很多學生在閱讀理解上感到吃力。這是傳統模式語文教學的一個很大的弊端。因此,新課標主要提倡導教師課前對學案的設置,比如設計一些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小問題,如概括故事情節,人物性格,找出文章的語法好在哪里,運用怎樣的修辭手法等等。在文言文閱讀中,學生在課前將比較難懂的地方標注下來,根據學生上交的導學案,老師可以更好的抓住重點。
3、給學生一個足夠的創造性思維空間。將枯燥的初中語文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化、生活化、合理化,引起學生更多的課堂參與熱情,給學生更多自主思考的空間,是我們目前首要做到的。首先要建立新的教學情境模式創設,在進行師生互動的情況下,培養同學們敢想,敢質疑的精神,勇敢說出自己的想法,有一個屬于自己的鮮活而又個性化的思維。提出一個好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難問題更有意義。并給學生更多獨立思考的時間來找到屬于自己的問題,找到問題后,通過合理的引導,激發學生求知欲,使學生仍有進一步探索問題答案的耐心,在不自覺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
4、拓展思想性閱讀。閱讀分為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而課內閱讀又包括朗讀、理解與背誦。一定要讓學生對文章有自己的看法,盡管學生的理解有時也許不會很深刻,不會很全面,但是必須給學生一個發表自己看法的機會,這樣才能突破原先思維定式,提高學生閱讀積極性。而課外閱讀往往是教學中容易忽視的部分,因教學任務中沒有明確要求等等原因放棄課外閱讀的指導是不負責任的。課外閱讀又包括與課內閱讀相關的拓展性閱讀、名著閱讀與美文賞析。應該在各個班級設立圖書角,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閱讀環境。
5、培養學生的自我表達能力。這里筆者所說的表達,是指學生的口語交際。現代語文培養出的學生應是如新課標的要求那樣:“能就適當的話題做即席講話和有準備的主題演講,有自己的觀點,有一定說服力。”有的同學可能性格較內向,很少在班級、在眾人面前表達自己的觀點。可以語文課上每天都要求一名同學站在臺前講一個故事、或者介紹一個成語的來歷、說一說新聞。并要求帶上自己的看法。通過這樣的口語交際訓練,可以消除一些同學的“開口恐懼癥。”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教材無非就是個例子。”教材內容的“案例”作用決定了教師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例子的作用還是要發揮好其語言的典范作用。然而,許多教師對課文的理解和把握不準確,對教材理解得不深刻、不透徹,缺乏對課文的獨特的體驗和獨特的見解,課堂教學更多的是對教參解讀的照本宣科。有些教師在教學中往往面面俱到而不能抓住文章最重要、最適合學生學習和掌握的內容。同時,在教學中教師只是單純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總之,新課改下的教學方式更加合理化,提供教學上的新思維,切實體現了素質教育的理念。本文通過對新課標對初中語文教學的要求,羅列出合理的教學方法并逐條分析,以便讀者更好的運用和理解新形勢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 何云清.淺析高一新生成績下滑的原因和對策[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0(12)
[2] 周海龍.淺談如何指導初三學生學化學[J].考試(教研版),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