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地理是初中教育階段的基本學科之一,對于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有著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學生對地理學科的認識不夠深刻,出現了不喜歡該學科的情況,從而阻礙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筆者結合實踐工作經驗,在本文中以興趣教學法為基礎,對如何提高學習興趣和課堂教學效果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初中教育;地理學科;興趣教學法
初中地理教學的內容對于開拓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有著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學生對地理課程的認識不足,加上繁重的應試壓力,使得他們對該課程缺乏興趣,這使得學生在地理學習過程中非常的被動,從而使課堂教學效果難以提高。筆者認為,想要改變這種教學狀態,就必須改變學生對地理學科的錯誤認識,激發出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主動地去對地理知識進行探索,進而完成教學目標。
一、培養學生興趣,建立良好師生關系
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要搞好師生關系,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們“親其師,信其道”,加強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建立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橋梁,讓師生關系變得密切才能讓學生容易接受老師的教育,因此,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非常重要。比如一個學生對一個老師非常喜歡,那么他就會很期待上課的時間,也就會對這位老師的授課內容感興趣,當出現困難或者不會的問題的時候會很及時的向老師請教,這樣一來就會形成良好的循環,學習認真的情況下,學生們的成績也就“蒸蒸日上”了。作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教師要在關心學生成績的同時還要關心學生的心態,時常要跟學生們進行心靈溝通,關心、愛護自己的學生,師生關系才能融洽,學生們學習地理才會更加投入、認真,學習效果才會更好,因此必須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二、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學習信心不足,自卑心強,懷疑自己的學習潛力,這樣不可能產生學習興趣。對信心不足的學生,教師要善于發現和利用他們的閃光點,及時表揚和鼓勵他們,以增強其信心。對于學習上有困難的同學,相對于其他同學,他們對于學習中成功體驗的機會要少些,這也是造成他們學習興趣較差的一個原因,教師應特別 注意發現、珍惜和愛護他們的學習興趣。①鼓勵他們積極參加上述各種活動;②發現他們在學習上的一點進步,一定在全班場合表揚;③盡量不在班上批評這些同學,這樣可以增加他們享受成功的機會,減少他們因學習中的挫折而帶來的苦惱。這種愛的教育對他們學習興趣的培養是非常有益的,可避免多把愛心放在優等生身上的片面性。學生經常受到表揚、鼓舞會產生肯定性、愉悅性的心理體驗,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設置懸念教學,激發興趣
濃厚持久的學習興趣不能僅憑表象的刺激,而是在不斷給自己提出問題,在好學深思中發展深化。因此,在地理教學中要注意設疑游思,培養思維能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我在講地球偏向力的時候提出,黃河兩岸是否對稱?如不對稱,哪一岸陡?哪一岸緩?在講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時提出,駱駝刺為什么根系特別發達,而其地上部分又特別矮?。吭谥v授“大陸漂移說”時可先提問:“為什么在極其寒冷的南極大陸發現了只有在暖濕環境下才能形成的巨大煤層?”“為什么在炎熱干燥的非洲靠近赤道處,卻發現了古代冰川的遺跡?”使學生頓時產生一種迫不及待知道答案。“欲知后事如何”,就必須認真聽課,積極思考,從而激發學生十分強烈的學習興趣。
四、合作互動,激發興趣
在教學的過程中,“中國的行政區劃”是很重要的一節課,要讓學生了解各個行政區域的輪廓圖、省會、位置等信息,此時我們就可以出示中國政區彩色板圖、空白政區圖、自制的各省級行政區小卡片等教具,利用這些直觀教具,讓學生識記各省、市、自治區的名稱、簡稱、行政中心及形狀特征。分析各區域之間的聯系,位置關系,海陸關系等規律。學會繪圖、拼圖的能力,使學生對中國政區圖產生深刻難忘的印象。只要我們掌握好大綱的要求,并且有足夠的業務能力,地理教學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在玩中學、在學中玩的過程,也是帶領學生游歷全國、漫游世界的過程。
五、發散思維,鞏固學生興趣
濃厚持久的學習興趣不能僅憑表象的刺激,而是在不斷給自己提出問題,在好學深思中發展深化。因此,在地理教學中要注意設疑激思,促進學生理解知識,發散學生思維。比如:在講授“大陸漂移說”時,可先提問:“為什么在極其寒冷的南極大陸發現了只有在暖濕環境下才能形成的巨大煤層?”“為什么在炎熱干燥的非洲靠近赤道處,卻發現了古代冰川的遺跡?”學生迫切想知道答案,就必須認真聽課,積極思考。思維被啟動,興趣自然就培養起來了。
六、運用趣味性教學,感召興趣
中學地理是一門富饒趣味的學科,它包羅萬象,知識面廣,課上的生動有趣,能使學生精神振奮,從而感召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我在講解內蒙古大草原遼闊的牧區時,用歌詞“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揮動鞭兒響四方,百鳥齊歌唱”,還有“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優美詞句,無形中把學生引進了內蒙古大草原的地理境界中去。又如,用毛主席的“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的兩句詩,以及李白所寫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描寫廬山挺拔險峻,峽谷瀑布的秀麗風景;用唐代詩人李白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兩句詩,描繪長江三峽河段山高谷深,坡陡流急的水系特征;用“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兩句詩,來形象逼真地描述長江中下游地區春末夏初梅雨的天氣特色等等。都能把學生帶到詩的意境之中,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
綜上所述,興趣作為一種教學手段,不僅能使學生積極地、能動地、自覺地從事學習,而且能起著開發學生潛力的作用。通過教師激發、引導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整個教學的全過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形成教與學的良性循環,從而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韓更新.初中地理學習興趣的培養.河南教育:基教版,2007(11)
[2] 董瑞杰.初中地理“活動”內容的處理與學生能力的培養.地理教學,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