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根據課程改革的要求,在初中政治教學中初步實施探究式學習,以建立新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引導學生在探究的活動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學習和掌握科學的探究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關鍵詞: 初中政治;探究式學習
一、開展豐富的活動課
在課堂上,我給學生開辟五分鐘的時間,進行固定欄目“我來談談”,緊緊圍繞當堂所講內容,選擇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各抒己見,在探討辯論中,鞏固了所學知識,提升了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進行專題活動。請校外專業人員作高水平的專題講座,“消防知識我知道”、“如何杜絕違法現象”等一系列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知識講座,并結合專題讓學生寫心得體會,既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強化了思想,也指導了學生的日常行為。最精彩的是由學生承擔的情景模擬劇,我根據學生中出現的熱點話題,指導學生編排,設計成情景劇,讓學生從中獲益。如“今天媽媽不在家”,拍成短篇,再現學生在家里的獨立自主的能力;“如何調節情緒”,設計成情景問答,通過校園廣播,對學生進行實際指導;“你是一個受歡迎的人嗎?”,通過表演,揭示丑惡,表達和諧,從身邊的一點一滴折射出人格的美麗,教會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針對“網絡的利與弊”,我讓學生先搜集新聞,然后篩選典型事例,進行編劇,排成小品,在藝術節上表演,獲得全校師生的好評,寓教于娛樂之中。此類活動,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思想水平,強化了品德意識,影響了他們的價值觀,道德觀,人生觀,使思想品德教育落到了實處。
二、注意科學評價,以鼓勵為主
評價是一種價值判斷的過程,它本應屬于教學模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科學的評價對學生學習發展具有反饋、強化、激勵和導向作用。而探究性學習的評價更有利于優化學生的認知結構,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探究式學習的教學評價不僅要注重評價學生探究學習的成果,更要注重學生探究學習的過程和表現,重視學生通過探究學習獲得的情感體驗、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發展趨勢及科學協作的精神。不能以單純的分數或單一的模式對待每一位學生。不能憑一份考卷來決定某一位學生探究活動的效果,不然仍會回到過去的學生單調刻板地死記硬背課本知識,不思考、不探索、不注重過程而只追求結果。作為探究式學習的教學評價,教師可以用記錄卡片的形式記錄學生的學習情況,作為評價的依據。此外,探究式學習的評價更要提倡一個“發展性”,對學生的評價以鼓勵為主,給學生提供一個長遠的發展方向和導向,同時還要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的反思。
探究式學習已成為新課程標準下學生主要的學習方式之一,但決不是唯一的方式。既不能完全否定在一定條件下存在的接受式教學,也要從真正意義上大膽實施探究式學習,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特長和愛好在政治學科中全面發展,以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和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能力。
三、做學生探究活動的支持者
探究式課堂學習是全體學生積極參與的合作性探究。合作性探究能豐富學生的思想,有助于培養他們合作精神和相互尊重的品質,并且使他們能夠理解并接受不同的解釋。教師以平等身份參與學生的討論,給予學生較多的自由和寬容,同時教師也要培養學生養成尊重他人、遵守規則的良好習慣,學會做人與處世。一個在探究過程方面有著高度技巧的靈活的引導者,會建立起融洽、和諧探究氣氛的支持環境和平臺,教會學生傾聽和提問的技巧,對別人的發言深思后,再提出自己的見解。使學生發言機會盡量保持平衡。既要避免有的學生具有極大熱情而又缺乏人際交往的敏感性,滔滔不絕阻礙別人的發言;也要避免有的學生寥寥數語,什么也沒說清楚的現象;使學生討論保持平衡。當學生感到有同等的權力參與討論或者在延長的沉默里也感到心情舒暢時,探究討論會保持平衡。而嚴謹和謙慮的學習態度對這種平衡起了規范和保證作用。協作和平等精神是學生成長中應具有的良好的科學素養,教師進行探究式教學時不應忽視這一長遠目標。
四、合理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隨著當代教育技術在中學課堂中的逐漸普及,多媒體技術已越來越頻繁地被應用于課堂教學之中。因此,在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使多媒體課件教學效果實現最大化,以增強政治課的趣味性。巧妙運用多媒體課件能使思想品德課教學如添雙翼,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1、運用多媒體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日新又新我常新》一課時,我利用多媒體播放了歌曲《愛的奉獻》來引出教學內容,優美的曲調、感人的歌詞,再配上相應的新聞圖片,使學生感悟到了人的外在美和內在美之間的聯系,使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化、具體化,突出了重點,淡化了難點。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有利于新課的傳授,可謂事半功倍。
2、運用多媒體有利于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在上《燦爛的中華文化》這一課的時候,我先給學生播放了《千手觀音》的舞蹈片段。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優美的舞蹈深深地吸引了,并發出由衷的贊嘆:“真是太漂亮了!”接下來,我又給學生展示了一些自然風光和歷史遺跡的圖片,向學生展示我們中華文化的魅力,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又使學生始終處于動腦、動口、動手的積極思維狀態中,促使他們深刻理解所學內容。這樣的課堂充分發揮了多媒體課件直觀、形象的作用,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
初中思想政治課,基于其本身的學科特點,決定了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做到學科知識教育與德育教育的結合、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知與行的統一。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以教學目標為中心,與時俱進,注重對教學方法的研究,從而從根本上改善政治課教學的面貌。
參考文獻
[1] 封慶慶.對提高初中政治課堂教學的思考[J].山西青年,2013(14)
[2] 江萬生.論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學的有效性策略[J].改革與開放,2011(12)
[3] 王秋華.激發興趣——提高初中政治課堂有效性策略探索[J].教育界,2013(20)